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重庆巴马香猪养殖基地(三个男人的“乡村梦”:养香猪,建民宿,一年营收超1000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6年前,在距重庆主城车程1.5小时的山林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那里缺水没公路,只有一块贫瘠的山地与菜地。

因为乡愁,离家十几年的王波回到家乡,开始在那块生养他的土地做养殖,从养鸡到养猪,再养起孔雀与梅花鹿。当养殖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他与两位合伙人着手打造“农旅”基地,更是在山林里亲手搭建起一栋美式乡村民宿,一年创造超过1000万的营收。

三个男人的“乡村梦”:养香猪,建民宿,一年营收超1000万

不舍·鹿山民宿

源于乡愁,在外游子回乡养猪

在江津李市镇的一片山林中,曾经有一片山地和菜田,后经过三个大男人的双手,如今变为一个农旅基地,集民宿、农场、田园生活为一体。而打造农场的人叫王波、邱唯果、邓伟。他们逃离城中的灯红酒绿,沉浸于山间丛林中,放下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只想寻回幼时农耕记忆,亲手设计、建设一栋民宿,让都市人体会好吃懒住的生活,也带动乡邻增收。

“2012年回到家乡,之前在北京工作。”7月的一天,当重庆商报记者见到王波时,这个重庆汉子讲起家乡来异常兴奋,他说,他从小就在那个小村庄长大,那里山青、天蓝,是个好地方,在外出闯荡十几年后,某一瞬间突然想归巢回乡,回家乡再干一番事业。

与王波一样,在媒体行业打拼多年的邱唯果,工作十分忙碌,鲜有时间慢下来。但越是快节奏的生活,心中对乡村田园生活越是渴望,当碰上王波,他从城市搬到乡村的计划再次被激活。

于是6年前的那个夏天,他们回到乡村,在王波的家乡开始了农场养殖。

“最开始,我们养鸡。”王波笑呵呵的告诉记者,因为养鸡投入少,当时没钱,借钱成立了蕙家农业,从此挖井、扛水泥、修鸡圈、立围栏,一时间成为了养了几千只鸡的“大户人家”。

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个月,没有养殖经验的他们遭遇失败,养的鸡病死不少,只剩下50多只。愁闷苦脸的俩人只得再寻出路。

王波说,农业的前景好,可具有投入高、同质化严重、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要想合理规避风险,得选择市场上相对较少的品种,正巧当时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寻找香猪研究基地,就和高校合作,开始养殖香猪。

之后,拿着高校提供的20头巴马香猪的王波,再次开始了养殖之路。

三个男人的“乡村梦”:养香猪,建民宿,一年营收超1000万

蕙家农业养的小香猪

愁于销售,破例把香猪带进商场

第二次的香猪养殖,王波和团队在专家们的指点,和自己潜心的学习下,做的很成功。一年时间,他们成功养殖出了300多只巴马香猪。看着基地里一群快乐奔跑的小香猪,大家又愁起了销售。

由于大家对香猪认识不足,大多将巴马香猪归为宠物猪一类,导致对其的购买需求十分少。为了把好不容易养大的香猪卖出去,王波只能“剑走偏锋”,大胆营销。谈起那个决定,他还是有点后怕,“以前做过广告、媒体等行业,知道品牌化营销的重要性,如果在大规模生产前,就让推广和营销先行,或有‘一炮而红’的效果,可真正将农产品带进繁华的商场还无先例,能不能成,只能自己试试了。”

2014年,他在位于南岸区的协信星光广场内建了一个300平方米的都市农场,将自家农场的香猪、原鸡等都带到了这个繁华商业中心的农场里,让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能喂养小动物。凭借这次创意营销,展出期间,蕙家农业就接到了不少关于香猪和原鸡的订单,300多头香猪更是被一抢而空。

同时,这次“破例”也让蕙家农业的客户群激增,尝到甜头的王波又在第二年如法炮制,把都市农场建在解放碑王府井百货和重庆天地,最终仅花了3年时间,便实现了农场盈利。

三个男人的“乡村梦”:养香猪,建民宿,一年营收超1000万

民宿内景

困于资金,亲手建出温馨民宿

随着销售不断扩大,客户群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提出来去农场旅游观光的要求,王波和团队又在农场养了孔雀、梅花鹿等动物。

客人来了农场,要吃饭,要住宿、要娱乐,可农场的基础设施还远远跟不上。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波、邱唯果讨论后决心发展休闲农业,建民宿,建能让大家回到童年的“老”民宿。而设计出身的邓伟也加入他们,三个大男人准备用民宿展现出慢节奏的乡村生活。

2016年的春季,他们三人在这片农场之上正式开启了不舍·鹿山民宿之路。

受困于资金不足,不舍·鹿山民宿的民宿全靠他们三人亲手打造,设计绘图邓伟负责,摆件、后勤则交给王波和邱唯果。

据王波回忆,当时为了让民宿体现复古的感觉,需要大量的老物件,白天大家都在农场帮忙,一下班就全部跑到老重庆,在老城区、老巷子里淘宝贝。最后三个大男人在大石坝的居民区拆迁时,不知耗费了多少个夜晚,亲手淘到,亲手搬回各种物件,再经过邓伟的重新设计、修复处理,老物件们不仅带给房间别样的趣味,也增添了时光的质感和温度。另外,三个大男人的精心设计,细心布置,又让民宿别具温馨。

记者在民宿内看到,这栋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18间房的小楼,柱子和梁全是由直径60厘米的原木搭建,栏杆、走道都是实木,房屋都为实木榫卯,没用一颗钉。房间里有许多60年代富有民俗味道的老物件,有充满厚重感的柜子,表面凹凸的木板,就连旁边独立的木屋酒吧,被丢弃的木窗也经过重新组合挂在外墙上,显出历史的痕迹。走在民宿中,感受到的是自然的温度和时光的回忆。

而在民宿外,还有争相开屏斗艳的孔雀,披着白色斑点外套、迈着优雅步伐的梅花鹿,挺着圆鼓鼓的肚皮、灵活地在林间奔跑的巴马香猪,以及家鸡的祖先——原鸡。

“现在每年来基地的游客有近万人,整个公司一年营收超过千万,其中农产品销售占60%,乡村旅游占40%,还先后在重庆、湖北、甘肃和江西总共投资了5个农业综合体,并取得不错的收益。”王波补充道。

三个男人的“乡村梦”:养香猪,建民宿,一年营收超1000万

农旅基地全景

着眼未来,农业旅游相辅相成

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乡村出现了多种类型休闲农业,“旅附农型”就是其中之一,该类型是“农业 + 旅游”融合发展衍生出的休闲农业类型之一,比如,高端有机农业、精品水果等,其共同特征就是纯农业产值较高,顺带附加旅游业态,作为补充。

而运营不错的蕙家农业,正是属于该类型。王波认为农业是根本,可以带来长期持续的销售收入,而民宿、旅游是一个引流方式。“农业是后续农业假日旅游的根基,民宿是一个配套设施,亲子教育能够让客户留下来住。”

他和团队提倡的是农业+民宿+亲子教育,他们把农业称为产业,民宿是发展亮点,亲子教育则是源源不断吸引人到来的根本,只有把农业生产、民宿、亲子教育这三者融合,整个生态链才成型。

为此,他们以乡村文化为载体,通过静态的设施展示和动态的农业展示满足儿童的猎奇的心理,吸引亲子家庭前来。他向记者介绍,作为香猪养殖基地,我们围绕香猪、农耕文化做活动。大人们可以品尝香猪肉,孩子们可以和小猪赛跑,农场里,孩子们还可以参与24节气相关的农耕活动。如谷雨时节,举办传统插秧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

此外,他们还注重与当地共生,带动村民就业,“只有让更多乡邻加入我们,让他们获益,才能盘活更多当地闲置资源,将规模扩大,把服务做好,有利于品牌影响力提升,长久的发展。”

支招:乡村旅游怎么才能碰撞出最大价值?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的急于求成、无品牌意识等问题。重庆旅馆协会民宿分会成员之一、那一山人民宿创始人娄庆深有体会,他表示,很多项目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有时候甚至规划、策划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同质化严重,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建议乡村旅游的项目不求太大,只求精品。他说,乡村旅游发展起来,收益很多,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挣钱。钓鱼是收益、住宿是收益、餐饮也是收益、卖农产品还是收益,若找到主营收益点在,早期资金往主营收益上投,然后再慢慢一步一步发展,会更长久。

王波则认为,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开发时难免人工痕迹过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所以乡村旅游不要生产美景,而是规划美景。“园区景观投入方面,很多都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力争打造出最漂亮的景色,可这并不是核心,其实整个农业生产就是一个美景,大家只是没有发现它。如果从美学的角度去规划一下,把生产情景展示出来,或许又打造出一个新亮点。”

而在乡村旅游的文化培育上,娄庆和王波都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娄庆称,内在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当地文化、历史融入进去,不可生搬硬套。“不要虚构‘传说’为噱头,要翻看乡志、县志找到历史源头,再融入其中,这样和游客聊起来有依据,设计有根据,都是切切实实历史上出现过得东西。”

王波则表示,传统文化是留住游客的关键,只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才能一改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形式,让游客一边了解历史文化,一边体验传统技艺,乐于其中。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报道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