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科技苑云岭牛养殖(云南云岭牛:三十余载培育的致富新希望)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周末,昆明某公园内热闹非凡,“听牧烤吧”前不时有市民排队购买牛肉串。由于新鲜度和口感极佳,小店生意颇为兴隆。牛肉串采用的是云南省自主培育的杂交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1984年,一架飞机载着中国农业部门“特别邀请”的一批澳大利亚莫累灰牛,从南半球的墨尔本起飞,跨越大洋,顺利降落昆明巫家坝机场。

31年后的2015年,昆明新空港长水国际机场近旁的小哨乡牧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指着草场的牛舍内一头头体格壮硕的牛告诉记者:“这就是‘云岭牛'的种牛,它们1/4的血缘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莫累灰牛。”

基因固定才能形成新品种,其培育过程需要不断分离、筛选。两个品种杂交会产生3种杂交表现,三个品种杂交会产生9种表现。当这种几何式的组合变化与时间和生物群体数量发生联系时,筛选与分离将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浩大工程。以牛为例,简单地说需要经历5代(15年)才可能固定一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之后,还要用5年在不同地域杂交繁育至少1500头群体进行综合测试。

在这条艰苦的科研路上,31年中,参与“云岭牛”培育工作的科技人员总计达千余人、单位28家。

2014年12月8日,农业部发布公告,正式颁发云岭牛新品种证书。2016年,农业部将云岭牛列为“十三五”南方肉牛主推品种,这标志着“云岭牛”科技成果由科研实验阶段转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

走进马龙双友牧业有限公司的隔离养殖区域内,“云岭牛”睡在“软床”上、听着舒缓的音乐、吃着酒糟精料,整个生长周期悠哉乐哉。公司总经理黄鑫说:“从事肉牛养殖,最大的动力就是看了‘云岭牛’这样的特有品种,以及云南优质的饲草等资源。”

自“云岭牛”品种审定以来,云南省通过在不同区域、海拔、气候、环境下进行推广试验,证明这个新品种具有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牛肉品质优、适宜范围广、改良效果好的特点。

“云南省‘云岭牛’种源供应充足,已建成国家级‘云岭牛’核心育种场1个,扩繁场6个,年供种能力达850头以上。目前,全省存栏纯种‘云岭牛’7583头。”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岭牛”产业发展,将“云岭牛”产业列入云南省草食畜产业的重中之重予以精心培植,编制并印发了“十三五”“云岭牛”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原则、目标及措施。全省多地已将“云岭牛”产业列入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脱贫摘帽的优质产业来抓。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云岭牛”已从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成熟的市场产品。从一开始的区域消费产品转变成为大众“菜篮子”产品。近年来,随着中高端消费群体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云岭牛”产业发展及时找准发力点,凭借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繁殖成活率高、可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等特点,迅速占领省内外市场。

产品有了销路,“云岭牛”养殖成了有奔头的产业。目前,云南省不少地方通过养殖“云岭牛”进行精准扶贫,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在西盟佤族自治县,人们把“云岭牛”称作“扶贫牛”。当地农户通过种饲草、代养牛、养牛场打工3个途径参与项目推广。打工工资100元一天,种植饲草一年收入好几万,代养牛的收入则更加可观。如今,“云岭牛”的养殖在西盟县基本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全新产业链模式。

西盟县在引入“云岭牛”项目之初,就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同样,在云南省其他地方,“云岭牛”推广一开始就全产业链介入,规模化养殖使产业得到稳步发展。黄必志说:“通过建立‘云岭牛’产业联盟,企业抱团发展,在每个项目区产业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未来,‘云岭牛’产业发展将通过规范养殖、优化销售渠道等方式,让更多的农户获益。”

“云岭牛”的诞生经历了31年的科研攻关、4年的市场拓展。通过近40年的坚苦奋斗,成为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未来,在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机遇下,“云岭牛”将驮起云南省更多牧区农民的致富梦想。(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