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广西哪里有养殖牛蛙(广西多地陆续发布通告:禁止非法养殖牛蛙丨关注牛蛙养殖现象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编者按:

近年来,牛蛙成为美食界“新宠”,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为满足终端市场需求,广西牛蛙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环境、破坏耕地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广西多地陆续出台严禁非法养殖牛蛙的通知。在牛蛙养殖与生态环保、耕地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调查,通过与养殖户、业内专家、企业、部门等多方探讨,探索牛蛙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

近几年,牛蛙凭借肉质鲜美、做法多样,一步步跳上百姓餐桌,广西牛蛙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今年2月,百色市田阳区一则严禁非法养殖牛蛙的通告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广西多地曾陆续出台类似通知,且部分县区已采取行动拆除非法养殖场。

需求强劲 养殖业爆发式发展

青椒紫苏蛙、蒜香蛙、百味青柠蛙……说起牛蛙美食主题餐厅里不同口味的蛙锅,南宁市民周周(化名)如数家珍。她是一名忠实的牛蛙美食爱好者,每次外出与朋友聚餐,首选几乎都是牛蛙餐馆。

作为美食界“新宠”,牛蛙成功俘获了大批像周周一样的“粉丝”。2022年8月,一家机构发布的《牛蛙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在近一年吃牛蛙的人群中,每个月吃两次及以上者占比高达52%,且90后是消费主力军。2022年底,有媒体报道称,全国牛蛙餐饮门店近5万家。

广西多地陆续发布通告:禁止非法养殖牛蛙丨关注牛蛙养殖现象篇

近年来,牛蛙凭借肉质鲜美、做法多样,逐渐成为美食界“新宠”。南国早报记者杨天雄摄

消费终端的强劲需求,带动上游养殖业爆发式发展,近年来广西牛蛙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贵港、梧州、百色、玉林、桂林、柳州等地均有牛蛙养殖场,而且部分县区还将该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引进。

比如,2021年,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成功引进福建一家公司在该乡投资兴业,辐射带动辖区群众共同发展牛蛙养殖业。项目落地后,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还解决了附近部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据了解,2022年,广西牛蛙产量达7万多吨。

尾水直排 让生态环境很受伤

然而,养殖户眼中的“金疙瘩”,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周边居民的“眼中钉”“肉中刺”。

前些年,来自北京的陈女士在广西西部某县购置了一套商品房用于养老。让她没想到的是,买房不久后,与小区一河之隔的地方建起了牛蛙养殖场。

“养殖场外排到河道的尾水又臭又腥,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陈女士说,她多次将此事反映到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部门调查核实后回复称,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尾水,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外排入河道,带有一股臭味,已责令企业进行相应整改。

陈女士的烦恼,家住广西东部某县一村庄的林先生也曾有过。他告诉记者,以前老家村子旁边有一个小型牛蛙养殖基地。该基地不仅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尾水直排到渠里,还常把病死的牛蛙直接丢弃在田间地头,所幸经反映后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处理,“这些不规范的养殖行为极易污染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近年来,针对部分牛蛙养殖场产生污染的投诉时有发生。

“踩急刹车” 多地拆除非法养殖场

针对牛蛙养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广西不少地方先后踩下“急刹车”,出台禁止牛蛙养殖、严禁非法养殖牛蛙等通告。

记者调查发现,南宁市武鸣区是广西较早禁养牛蛙的县区。资料显示,武鸣区河长制办公室于2019年12月中下旬就《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牛蛙养殖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法定公示日期内未收到反馈意见,该通告于2020年1月23日起执行。

广西多地陆续发布通告:禁止非法养殖牛蛙丨关注牛蛙养殖现象篇

贵港市港北区开展牛蛙养殖场专项整治行动现场。图片来源:贵港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此外,博白县、苍梧县、平果市、田阳区等地先后发布关于严禁非法养殖牛蛙的通告。今年2月初,田阳区在通告中指出,严禁在全区重点水域和流域范围内新建、扩建及改建牛蛙养殖场,牛蛙非法养殖场限期自行退养,关闭或封堵所有养殖排污口,全面拆除养殖设施,复耕所占用的土地。

据悉,对于部分没有出台任何通知的地方政府来说,并不意味着对牛蛙养殖带来的生态负面影响置之不理。记者了解到,2022年初,贵港港北区武乐镇针对该镇牛蛙养殖场存在超标准直排养殖废水等问题,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所有蛙场的排水点开展水质检测,锁定养殖场超标准直排废水的事实后,立即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期拆除通知书等,对多次督促整改未到位的养殖场,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多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全区多地针对牛蛙养殖进行整顿,除了其养殖过程中带来的生态负面影响外,部分牛蛙养殖场还存在占用基本农田改变农业用途,致使耕地“非粮化”的问题,“这两个因素是地方铁腕整治牛蛙养殖的关键原因所在”。

高密养殖 药物残留不可忽视

记者了解到,牛蛙养殖大多都是高密度养殖、高强度投喂。这种情况下,牛蛙容易产生疾病。养殖户为提高牛蛙的存活率,就会使用一些药物或抗生素。

四叔(化名)是南宁某餐饮企业股东,该企业其中一家门店为牛蛙美食主题餐厅。他告诉记者,2018年前后,他们到一些牛蛙养殖基地买蛙时,某些批次的牛蛙在抽检过程中曾出现药物残留超标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开展蛙类养殖违法违规用药专项整治行动后,情况大为好转”。

实际上,国家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大部分化工类药品在水产养殖中均被禁止,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四叔坦言,一些小、散养殖户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缺乏药物使用专业知识,“对于他们而言,确保牛蛙成活率、能卖钱是首要任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