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从江香猪养殖技术视频(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8|点击次数:

接到要到十万营采访李学书的任务后,在心底深处总在想象着,在那海拔1100多米的荒山上建的一个养殖场为何非要与“桃源”二字挂上钩?而当我们真正踏进十万营桃源农场时,眼前的景象真正印证了“桃源”二字:宽阔整洁进场公路两旁十余株茂盛的蔓陀萝开得正艳,住房与十余幢盖着蓝色铁皮瓦的圈舍错落有致的掩映在松林、茶林间,刚建好的30多米长的休闲长廊显得特别耀眼亮丽,一蓬蓬房前屋后果实累累的翠瓜及果林、菜园,整齐排列的桂花树与整个环境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吮吸这里新鲜的空气,站在任何一处向前极目远眺,眼前层峦叠嶂云蒸霞蔚的美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到猪、牛舍里转一圈出来后,“猪儿肥、牛儿壮、鸡成群、景色美”十二字成了我最大印象,也是农场真实的写照。场主人李学书,现年47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为人豪爽、耿直、健谈。在与他一道观光式的考察与愉快的闲聊中,我逐渐厘清了桃源农场艰辛的创业历程以及背后的故事。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桃源农场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进场公路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休闲长廊


为干事业 上山创业

李学书1993年退伍后,当过代课老师,下广打过工,但一个月拿着那点工资,虽说也有点收入,但他总认为不是一个长远之计,代课是暂时的,打工吃的是青春饭,终究还是要回乡,那不是自己的事业。年青力壮,喜爱学习、思想活络的他,总是蹩着一股劲,想回老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揣着这份梦想,他辞工回到了家,干起了养猪养牛业。在养猪上,为了探索养猪新技术,他尝试着从书上学来的自已配料生喂的办法,4个来月猪就可以出栏,一年可出栏三批猪,为此,他成了全村新法养猪第一人。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黑毛猪

这种养殖方法,虽然也获得些经济效益,但是连自己都怀疑的猪肉,心里总不踏实,卖出去更是心不安,他认为传统养猪虽然周期长经济效益差些,但却是真正的“原生态”,肉吃起来放心,于是,他想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探索一条在传统与新法养殖之间的办法,大干一场。就这样,2012年他选中海拔1100多米十万营的荒山上,因为这里有水源,远离人烟,好安心创业。他流转置换了180多亩土地及可供使用的荒山3000多亩作为基地用地。没有路,他自筹资金,请挖机挖通了1公里的公路。为了节省钱,他带着爱人上山自己砍杂草,挖地基,自己动手一砖一瓦的建圈建房,圈房建好后,他率全家上山居住,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刚开始,他购买从江香猪30多头,土鸡苗400羽开始饲养,全部采取散放和传统饲养方式,当年收入10余万元。2013年他将饲养香猪改成饲养黑毛猪,并逐年扩大规模。到2015年猪存栏达130多头,鸡达到2000羽左右,年收入达20万余元,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可以说,创业基本走上轨道。

艰苦创业 终有建树

李学书说,创业的酸甜苦辣,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真正的体会得到,因为他就是亲历者。想想当时进场的路是他自己出资请挖机挖出来的,由于经费困难,不敢请人,山上的杂草是他和爱人一刀一刀砍出来;圈舍和住房也是他和爱人一砖一砖砌出来的。那种苦只有自己才体会得到。2015年,县农业局领导、镇领导在调研中了解到他艰苦创业的情况后,支持其草地畜牧业项目,扶贫资金49.05万元。当时,李学书正愁无项目无资金,获得项目资金支持后,干劲更足了,新建标准牛舍500平方米,购买育肥牛50头、能繁母牛50头,人工草地及种植优质牧草120多亩,建成青贮池30立方米,添置铡草机一台。项目覆盖农户26户,其中贫困户20户。经过几年的努力,种草养牛业逐步发展壮大,截止2017年底,拥有圈舍4个3000平方米,现牛存栏160余头,品种主要有西蒙塔尔、安格斯及本地小黄牛,其中能繁母牛已发展到60余头,每年产仔40余头。为了优化品种,去年以来,他先后淘汰了30多头本地小黄牛,只保留西蒙塔尔、安格斯优质牛。他的目标是将养牛规模扩大到500头。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在抓好种草养牛产业的同时,继续抓好他的黑毛猪和土鸡养殖业。2016年,黑毛猪养殖获16.75万元财政资金项目支持。在项目支持下,他将圈舍扩大到3个1500平方米,覆盖贫困户18户,该项目于2016年11月通过县级验收。

李学书说,他是靠养猪起家的,特别是黑毛猪养殖,他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以来,通过积极考察调研,计划投入350万元,再建两个养殖基地,目前正在动工修建大坝山老屋基黑毛猪养殖场和青杠坡黑毛猪养殖场。两个养殖场建成后,老屋基养殖场规划养殖1000头,青杠坡规划养殖300头,可以解决8人就业问题。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在土鸡养殖方面,全部实行放养,保证其品质。近几年来,一直保持5000羽的规模。由于鸡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客商直接上门收购,有时只要运到凯里二商场就被抢购一空。在价格上,每只鸡30元/斤,蛋1.5元/个,均高于市场价。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云海美景

随着农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经营,李学书惊喜的发现,十万营这地方是块宝地,不但空气新鲜,而且环境优美,特别观云海,观日出日落,更是绝佳之处,正好应了部分城里人休闲、观光、度假的需求。于是,2016年他把农场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农场打造成集种养殖与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农庄,提升农场的品味。为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他搭建了烧烤棚、柴火灶及烧烤等设施。十万营桃源农场已开发成旅游之地的消息不径而去,部分游客纷纷找上门来,到这里观光、烧烤,吃正宗黑毛猪肉、土鸡肉,有的游客还几个人联合杀一头黑毛猪,把正宗的黑毛猪肉、土鸡(蛋)带回去。李学书坦言,仅去年截止8月份,共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收入达3万多元。他说,由于接待条件有限,还不敢敞开接待,否则,还会更多。为了满足下一步开发的需要,去年9月份以来,他又投入40余万元,新建休闲长廊、雅间、住宿等设施,因设施尚在建设中,暂时不接待游客,但仍有游客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他说明情况后,人家还催他“搞快点”。

创立品牌 提升品质

在这些年的创业经历中,李学书已经深深的感受到,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必须要走品牌之路。他说品牌是农场的生命,品牌是农场创造效益的保障。什么是他的品牌,他解释说:保证最好的牛肉、猪肉、土鸡(蛋)品质,把农场建成人家最想来的地方,就是他要打造的品牌。为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品牌,农场组织社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学经验,学技术。一是农场人员积极参与省、州、县组织的微信企业种养殖技术、无公害产品发展、食品安全等培训,不断提高社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是请种养殖专家亲临农场作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社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注重科学管理。从抓无公害生产基地到生产绿色食品,再发展到生产有机产品,产品质量逐步提升,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四是积极创新创优创立自己的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场于2013年注册“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2016年注册“黄平县十万营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获得“十万营”商标注册证书,注册资金20万元。他推行的新型发酵池养鸡法于2017年4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2017年,贵州奥博特认证有限公司通过对该农场黑毛猪抽样40头,按100g/头进行抽样检验,该批次产品依据农办质[2015]4号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中猪肉的要求检验,结果符合规定,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2017年6月,农场还被黄平县有机产业发展办公室授予“有机产业示范创建单位”。面对这些成绩,李学书似乎高兴不起来。他说,虽然商标、品牌得到了,但要让自己的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特别是上规模和延长产业链,将黑毛猪开发成系列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结社员 助力脱贫

谈到与贫困户联结问题,他显得有些激动地说,农场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他列举说,是政府支持种草养牛项目,他才把养牛业搞起来;是政府支持养猪项目,才把养猪业规模搞大的。还有,是政府的支持,才把公路硬化进场。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共同助力推动脱贫攻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贫困户带上致富路,一句话:大家富了,自己才算富。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他说,这些年来,他是最大限度的保证社员的利益。农场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入社,没有规模,更谈不上效益。为充分利用当地大面积荒坡发展林下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帮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农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贫困户以“土地+财政扶贫资金”入股,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保底分红,每年不低于5%,并逐年递增。从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就业、种草养牛等方面,手拉手进行扶持帮助,共吸纳44户农户入社,农场还对入社农户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提供科技服务。对社员种植的麦草、农作物秸秆等进行收购,与入社社员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保证了社员的利益。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农场这几年一直保持11~13名相对固定的工人,每人每月工资2400~2600元不等,还包吃。在固定工人中,冉利福、李学平、刘明进、高忠祥是最“固定”的几位,其中刘明进为聋哑残疾人。当问到冉利福他们在李学书这里打工的感想时,他们说:李学书这人为人耿直、干脆,他们虽是打工的,但李学书从没有把他们当下人,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还给这么高的工资,他们心里非常高兴,非常乐意帮他做活。临时工人不固定,视季节和农活量临时确定,每年达到1000余人次左右,男工每天工资120元,女工每天工资80元。他算了一笔帐,这六、七年来,他光是开给民工工资就达90多万元。

这几年来,通过努力,农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资产由20万元增加到350万元,2016年、2017年社员人均增收1000多元,今年预计可达1200元以上。应该说,农场在带动农户(社员)发展养殖规模生产,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农场增效,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李学书和客户线上聊天

誓把荒山变“桃源”——记黄平县十万营桃源农场负责人李学书

作者之一廖朝富(右)与李学书合影

谈到下步发展,李学书显得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农场扩大规模养殖黑毛猪2300头(含另两个分场),养牛500头,养鸡10000羽。继续争取旅游开发项目,拟投入90余万元在十万营开发古井、古练兵场、古兵营等景点,坚持走品牌创新之路。他相信,桃源农场的前景会越来越好,路子会越走越宽,真正实现人们心目中的梦想桃源,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富裕之路。

特约记者 廖朝富 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明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