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山西驴养殖基地(脱贫路上的“领头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脱贫路上的“领头驴”脱贫路上的“领头驴”

九龙县斜卡乡洛让村藏族贫困户王朵洛今年50岁了,从他记事起,家里就靠养牛羊和种庄稼为生。俗话说,“养牛羊靠运气,种庄稼靠天气”,收入时多时少,年景差的时候往往入不敷出,全家饥一顿饱一顿过日子。贫困户的帽子压在头上,致富的大门一直向他紧闭着。

脱贫路上的“领头驴”

九龙县斜卡乡海涛牧业毛驴养殖基地

位于贡嘎山西南侧的九龙县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九龙县狠抓富农产业,带动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2016年,毛驴养殖列入九龙县特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王朵洛也是在这一年,从“牛倌羊倌”变成了县里毛驴养殖基地“管理工人”。

“自从去年在公司打工,家里的经济状况好多了。别的县脱贫有领头羊,我们县脱贫有领头驴。”王朵洛口中的“领头驴”,就是他务工的九龙县海涛牧业有限公司(“海涛牧业”)。

小小毛驴拉开了九龙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门。

1

扶贫驴来了

九龙县是典型的传统农牧业县,畜牧养殖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养毛驴,这在九龙县历史上前所未有。海涛牧业是九龙县土生土长的企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家集畜牧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在县里呼吁下,积极参与扶贫,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好方式。

心里一直想着扶贫、念着扶贫的海涛牧业创始人王开华,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一头牦牛一年所需的草量可以养活四头毛驴”,这让他一个激灵——能不能通过养毛驴带动贫困户增收呢?为此,他多次去全国各地考察毛驴产业发展情况。经再三思考,他下定决心将毛驴引进九龙,把公司原有的生态牦牛养殖改为毛驴养殖。

从2016年开始,王开华凭着一股子倔驴劲儿自筹5000多万元,在九龙县斜卡乡洛让村和踏卡乡花椒坪村开工建设黑毛驴繁育基地。公司与山东东阿阿胶集团(“东阿阿胶”)合作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与东阿阿胶合作建基地的企业。

海涛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催生了更多带贫岗位。2017年8月18日,九龙县人民政府、海涛牧业、东阿阿胶三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毛驴养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王开华养殖毛驴的事很快便在九龙县传开,到基地参观的人一拨接着一拨,九龙县地上从没有长过的毛驴成了致富的宝贝。“毛驴大家养,有钱大家挣。”王开华说,养驴就是冲着扶贫来的。王开华是九龙县斜卡乡村民,斜卡乡海拔3000多米,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从小吃尽了苦的他对贫困有着切肤之痛,他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摆脱贫困。

朴素的想法成就了令人敬佩的行动,在九龙县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海涛牧业培育贡嘎山毛驴系列产品,打造特色品牌,逐步发展成甘孜州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扶贫驴来了,王朵洛当起了收入有保证的管理员。像王朵洛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九龙县有556户2000余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建厂到现在,海涛牧业已购买并集中饲养能繁母驴1000余头。到2031年,九龙县毛驴存栏量预计将达到10万头,年出栏4万头,产值9亿元,可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

脱贫路上的“领头驴”

合作社入股贫困户领到分红了

2

小毛驴驮出大产业

“以前都没有什么找钱的办法,现在在基地务工一个月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能不能脱贫已经不是问题了,我在考虑怎么致富了。”采访的时候,踏卡乡花椒坪村贫困户李春花描绘起了自己的致富梦。

李春花是毛驴养殖合作社的社员。为了让贫困户参与进来,海涛牧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起黑驴良种场和扩繁场,通过各乡镇黑驴专业合作社向养殖大户和农牧户推广黑驴良种和养殖技术,形成黑驴标准化养殖基地,使公司、专合社、养殖户共同受益。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毛驴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构建起全县一体的毛驴养殖产业链条。

除此之外,公司还拓展就业渠道,像王朵洛、李春花到基地务工,月薪高的能拿到5000元,低的也有2000元。目前为止,斜卡乡贫困户全部纳入驴产业基地就业对象。

对于不能到基地务工的农户,公司通过借驴还驴、种植牧草、入股分红方式带动增收。贫困户想自己发展黑驴养殖的,可与公司签订借驴还驴协议,解决了养殖但缺乏资金的问题;贫困户想种植牧草的,可与公司签订牧草种植协议,公司出保护价回收,确保收入稳定;贫困户还可以入股公司分红,目前斜卡乡、踏卡乡、湾坝乡、子耳乡239户贫困户已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已发放分红资金95.6万元。

脱贫路上的“领头驴”

四川省委常委、农工办主任曲木史哈(前排右二)到毛驴养殖基地调研,九龙县委书记赵景强(前排右三)和海涛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开华(前排左一)介绍带贫情况

3

致富能手养成记

“我一没技术,二没文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脱贫。”说起曾经的困难,九龙县斜卡乡洛让村贫困户吴甲玛道出了贫困的艰辛。吴甲玛家有5个人,3个孩子都在读书,家里开支主要依靠草补、粮食直补等国家惠民资金。

如今的吴甲玛成了村里致富能手,这得从毛驴养殖说起。

毛驴养殖基地建成后,吴甲玛成为首批管理人员,刚到基地时,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随着务工年限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的工资已经到了3000多元。他把家里两亩土地流转给公司作饲草基地,一年又增加520元的收入,再加上草补、粮食直补等国家惠民资金,现在一年有近5万元的收入。

“毛驴让我脱贫了。我可以安心在基地挣钱,供三个孩子在城小读书。”吴甲玛动情地说,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吴甲玛已经学会了一整套黑毛驴养殖技术,他下一步准备与公司签订协议,回家养毛驴。

“这样的脱贫故事在基地还有很多,看到贫困户能够学到一门技术,我心中很有成就感。”王开华说。小毛驴驮出的大产业,当贫困群众真正参与到脱贫过程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脱贫。

海涛牧业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王开华说,“九龙是多民族聚居县,各民族不团结,想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更是这样,员工都来自于不同民族,来到这里就必须团结一心,把民族团结时刻放在心上。”加强民族团结成为了海涛牧业重要的企业文化,在公司、养殖场,汉藏彝各民族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共解生产难题,共谋幸福生活,共享发展成果,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遍。

王开华坦言,海涛牧业作为九龙县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每走一步都离不开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信任和哺育,永远不能忘记企业草创时乡亲们“打零工”跟着干的那份感动。现在企业有能力参与脱贫攻坚,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光,一定要把特色毛驴养殖做大做强,带动更多老乡脱贫致富奔小康。

看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驴成了致富能手,王开华感觉到自己一心要养驴的坚持是对的。

下一步,海涛牧业制定了《九龙县毛驴特色养殖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延伸毛驴产业链,致力于将九龙县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毛驴产业基地。海涛牧业这头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驴”,正走得更远,步伐也更加坚定。

编辑校对:张琼文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