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多少头算养殖(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猪肉是咱老百姓消费最多的肉类,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猪的肉质、口感如何?吃什么饲料长大的?生长环境怎么样?说到底,无非就是希望吃到嘴里的每一口肉都是放心的、健康的。

如果你还在为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感到担忧,那“数字猪”的出现绝对能让你把心放回肚子里。“数字猪”就是从出生到养大,每一天都是在数字化管理中成长的猪。对了,这里面还有个时髦说法,叫“AI”养猪,“AI”和“养猪”这两个词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它们俩遇上,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养猪也可以很时髦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AI”养猪,其实也就是智能化养猪,它是在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养猪业中猪场生产管理、交易、金融等多场景多应用流程的在线化、数字化与精准化的一种养猪模式。


咱们以四川省达州市的一家猪场为例,来看看一头猪从还未出生一直到出栏,是怎么在智能化过程中成长的。


1、猪仔出生前


当猪仔还在母猪肚子里,先进设备和数字技术就已经开始介入了。一般母猪配种20天左右,技术员吴晓军就要用B超仪测孕,检查母猪是否怀上了猪仔。在B超仪的帮助下,吴晓军判断母猪是否受孕,准确率能达100%,测出的数据会全部汇总到中央控制室。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测出空怀的母猪,要被迫搬家,去其他猪舍重新配种,如果仍怀不上小猪,就会被淘汰。这样可以帮助养殖场及时发现母猪空怀或死胎的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提高产仔率,节省人工。在这个拥有5000头种猪的养殖场,仅有5名员工,24小时轮流巡察它们的食欲和精神状态。

在怀孕过程中,母猪并不是膘越肥越好,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母猪产仔的数量和产仔后的乳汁分泌量。过去,吴晓军没有办法进行测量母猪的背膘,如今有了仪器,可以将背膘的厚度数据精确到1mm。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沿着最后一根肋骨往上,在距离脊骨6.5cm的地方,就是测背膘的位置。之后把猪毛剪掉,在仪器上涂上耦合剂,垂直贴在皮肤上,就能进行读数了。一般母猪背膘厚度的最佳值在16mm-22mm,过高或过低,就要通过中央控制室调整喂食量了。

在各项数据监测下,这个猪场的一头母猪大多能产25头左右的仔猪,远高于15只左右的平均水平。每年猪场有12万多只小猪出生,出生后的这些小猪,将更加精准地接受无微不至的“关怀”。


2、猪仔出生后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刚出生的小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过高。在猪场安装智能环控设备,能够控制猪场里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如果监测到室内温度过高,系统会直接把温度降低,风机会自动开启,保证小猪们能够安全无忧地生长。


3、育肥期


等猪长到30公斤,就进入了育肥期,吃得好很关键。猪场引进了一批智能投喂器,它可以根据猪的日龄、体重等信息,自动制定采食计划,精准投喂饲料。


“数字化手段”已经深入到养殖场的方方面面,每日的用电用水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如果发生异常会自动报警,保障生产的安全可控。


4、出栏和交易


当猪养成可以出栏的时候,AI摄像头会采集猪只的影像,智能分析猪只的平均体长、体宽,做到智能化估重。

对养猪场而言,交易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数智化”也能来帮忙。将待售的生猪连接上网,以国家生猪市场为线上交易平台,结合近年来的市场价格进行智能定价,实现高效远程卖猪。

靠着猪场里的一项项“黑科技”,猪猪们解锁了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的运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为精细科学,养猪也变成了一件很潮的事。

数字技术不仅使养猪业变化巨大,也逐渐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乡村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距四川省1000多公里外的江苏省滨海县,当地村民们也搭上了“数字化快车”。


数字化助力乡村建设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在滨海县,由县供销合作总社牵头运营,一家来自安徽的物联网公司提供技术,打造了一套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每个网点覆盖五公里的服务范围。无论村民在哪儿,都能通过手机优先与五公里范围内最近的网点取得联系。网点常备化肥、种子等基本农资,只要村民有需要,就能第一时间送达。

就连视力不好或者不识字的老人,也可以直接打开手机app,通过按软件上方的按钮,直接联系村子对应的网格员,说出自己的需求。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比如,谁家需要肥料,用这个软件打个电话,半小时左右就有人把肥料送上门。村民家里20多亩地需要翻土,在手机软件上发布需求,网格员很快就会进行匹配,把农机手带到地里。

数字化的触角,延伸到村里的各个角落。以前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坏了,要么没人上报,要么上报了维修不及时。如今这样的问题,在滨海县的夹堆村已经成为历史。因为只要对着需要维修的设施,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进行报修,经过后台人员审核,就能直接对接相关部门维修,实现闭环管理。

除了路灯,井盖、垃圾桶、健身器材等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网格员都能通过app进行上报。从生产生活服务,到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数字化在乡村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5000头种猪,产12万只猪仔,只需5个人就行?这什么概念?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贯彻落实,数字乡村也必将迎来一波快速发展的浪潮,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