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冬季如何提高仔兔成活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5-09|点击次数:
冬季如何提高仔兔成活率

冬季仔兔的饲养管理要点是提高哺育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断奶个体重,使仔兔安全度过断奶关,以利于育成和生长期正常生长发育。下面介绍的是冬季仔兔饲养管理应该注意的要点。

一、仔兔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能力差。仔兔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而且仔兔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保暖性能差。如果在冬季寒冷环境中保暖不好,仔兔很容易出现脱温死亡。

2、免疫系统不健全且缺乏先天免疫力。仔兔出生时免疫系统不健全,抗病能力差,由于血胎盘屏障作用,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兔,以后过渡到自产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3、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整。仔兔出生时胃腺体不发达,也缺乏消化酶,消化能力弱,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初生小兔只能吃乳汁,不能利用饲料营养,而且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特别快,消化能力弱。

4、生长速度快。仔兔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兔高得多,因而仔兔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成年兔,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兔诱食及补料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

二、冬季管理要点

仔兔成活率是养兔生产的基础,是兔场效益的关键,特别是在冬季,哺乳仔兔的自理能力、抗病能力比较弱,若出生后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为了提高养兔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仔兔的成活率,管理要点如下。

1、接产。实践表明,哺乳仔兔冻死、压死、饿死的占整个哺乳期死亡兔只的80%以上,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疏忽和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出生后哺乳仔兔的管理,提高饲养员的责任心,实行专人看护分娩是降低哺乳仔兔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母兔产仔结束后,要用消毒液(选择没有腐蚀性的消毒剂)擦洗母兔阴户和乳房,肌注消炎针以免发生阴道炎、子宫炎和乳房炎。

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寒冷是仔兔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初生仔兔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对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对仔兔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尤其是冬季保温非常重要。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2℃以上。另外仔兔出生后到处乱爬,容易被踩伤或者压死,要加强对仔兔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保暖的同时不能忽略通风问题。

3、早吃初乳,固定乳头。母兔分娩后头三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体。仔兔在刚出生时没有免疫力,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6小时后开始下降,12小时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兔抗病力的有效措施。仔兔出生后,要及时检查,保证让每一只仔兔都吃到初乳,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防止拉稀,提高成活率。初生仔兔抗病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对仔兔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最常见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病腹泻及脂肪性腹泻(由于乳热、母兔过于肥胖或饮水不足、乳脂率过高等,初生仔兔难以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防仔兔腹泻应该从母兔着手,母兔配种前做好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防疫,以利于母兔有高质量母源抗体,减少腹泻的发生;产后给母兔提供安静、舒适的的环境,减少应激;根据母兔体况调配全价营养均衡的饲料,着力提高母兔泌乳量及乳的质量,从而提高仔兔成活率。

5、及时补料、补水。母兔从产后5天开始泌乳量逐渐上升,3周左右达到泌乳高峰,20天后逐渐下降,而此时仔兔的发育却处于逐渐加快时期,单吃母乳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养分。早补料能促进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的发育,可避免仔兔乱啃脏物,减少下痢病患,减少死亡,因此必须给仔兔尽早开食补料。补料最好在仔兔出生后17-18天进行,最晚不能超过20天,补料要求营养全面、易消化,以全价配合颗粒料为好,同时提供清洁饮水。因为母乳中含脂肪量高,哺乳期也需要给仔兔提供清洁饮水,否则仔兔会喝脏水或尿液,引起下痢。

6、科学断奶。仔兔断奶日龄一般都在28-35天左右。断奶后仔兔要经受生理、营养和环境上的应激,若管理不当会引起仔兔腹泻、生长迟滞等。断奶时要尽量让仔兔维持原笼舍饲养,并暂时维持原来的饲料和饲喂制度不变。在断奶前2-3天,应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的饲喂量,以减少乳汁分泌,迫使仔兔吃料,可多喂些优质青干草,让母兔收奶,防止发生乳房炎。

综上所述,冬季仔兔管理,既要考虑仔兔自身生理特点,又要考虑冬季气候特点,两者兼顾,加强管理,提高仔兔成活率,从而提高兔场效益。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