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高产金针菇栽培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高产金针菇栽培技术

1.主持人: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田园,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金针菇在自然界多发生于秋末冬初的杨、柳、榆、槐、桑等树的枯枝和树桩上。我国的金针菇栽培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主要栽培菌类之一。因为金针菇具有栽培原料广泛;适应性强;既能大面积专业化栽培,又能小面积家庭生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大;售价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请山东潍坊职业学院周希华教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现在周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周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好。

2.主持人:周老师,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金针菇的营养特性?

专家:好。金针菇是一种以食用菌柄为主的小型伞状菌,菌柄脆嫩,菌盖粘滑,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一般食用菌,尤其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很高,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记忆,提高智力的作用,被称为“增智菇”。并有增加肠胃蠕动、抗癌、防衰老的作用。还有一煮就熟,长煮不烂的特点,是制作火锅的最佳原料。

由于金针菇子实体亭亭玉立,呈黄色或白色,成熟时宛如鲜花怒放,像盛开的金针花,被誉为“金丝彩扣”,是著名的观赏菌类。

3.主持人:看来金针菇是集营养、药用、保健和观赏作用于一体的菌类。金针菇有哪些重要形态特征?

专家:金针菇的菌丝体呈灰白色绒毛状,浓密、较细,略有爬壁现象,条件不适宜时易形成粉孢子,适宜条件下粉孢子可再萌发为菌丝体而消失。菌丝体到达生理成熟时便转入雪白色,并分泌深棕色的液滴。

其子实体的特点是:丛生,颜色乳黄或白色,菌盖很小,菌柄细长。每个子实体有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菌盖幼小时呈球形,长大为半球形,成熟展开成平圆形,直径1.5-7厘米,表面有胶质,湿时有粘性。菌褶稀疏,呈白或黄色。菌柄生在菌盖正下方,中空圆柱状,长3.5~15厘米,直径仅0.3~0.5厘米,上部呈纤维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暗褐色的短绒毛。

4.主持人:周老师,金针菇子实体是怎样发育的呢?

专家:金针菇子实体的发育大致经历幼蕾期、菌盖分化期、菌柄分化期、成型期、商品期、开伞期和老化期等阶段。子实体刚分化出大小像小米粒,成团出现在料面上时为菌蕾期;子实体长至绿豆粒大小时是菌盖分化期;菌盖下刚长出菌柄时为菌柄分化期;菌盖直径约0.5~1厘米时为成型期;菌盖半球形,菌柄长度达10~18厘米时为商品期;菌盖展开呈平圆状时为开伞期;菌盖边缘出现皱褶,并向上翻卷时为老化期。当子实体长至商品期时,是最佳采收时期。

5.主持人:栽培金针菇对营养条件的需求有哪些特点?

专家:金针菇属于弱的木腐菌,分解木质素能力弱,坚硬的树木砍伐之后,没有达到一定的腐朽程度是长不出金针菇的。人工栽培可用各种农产品下脚料,木屑应选用阔叶树、陈旧发酵的。金针菇不仅喜欢高氮营养,还是VB1和VB2的缺陷型,缺乏合成该两种维生素的能力,配料时可适当添加玉米面、豆粉、饼肥、麸皮、米糠等原料,可满足对氮源及维生素的需求。此外,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主要是磷、钾、镁三要素,需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磷酸钙、磷酸镁等原料。

6.主持人:好,这是金针菇对营养条件的需求。金针菇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环境条件的需求都有哪些特点?

专家:金针菇在温度上是属于典型的低温型菌类。自然界野生金针菇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有冬菇之称。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4℃,最适温度是20~23℃。菌丝耐低温能力强,-20℃经过138天仍存活,但耐高温能力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是5~20℃,适宜温度是8~15℃,最佳温度是13℃。高于19℃品质差,易干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偏低,子实体生长健壮,品质好;温度偏高,子实体长的柄细盖薄,品质差,货架寿命缩短。

金针菇在湿度上属于喜湿性菌类,抗干旱能力较弱。因子实体生长期不能向菇体喷水,培养料含水量应调至65%~70%。空气湿度在子实体分化时,保持在85%左右,子实体生长期保持在90%左右。气温低时,空气湿度可调高,气温高时,空气湿度可略低,以免发生病虫害。

金针菇对空气的需求呈前多后少的规律。在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否则,菌丝体呈灰白色,生长无力。由于CO2有控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的作用,为获得菌盖小、菌柄细长的金针菇,在菌柄长度达3~4厘米时,就要控制通气量,使CO2含量积累到0.15%左右最好。

金针菇对光线的需求量比较少,属于厌光性菌类。菌丝体生长期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分化期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期只需微弱的光线。若光线充足,则菌柄短,菌盖易开伞,颜色深,菌柄基部绒毛多。此外,子实体生长有趋光性,光源移位,就会导致菌柄的扭曲。应保持固定的光源,诱导菇体定向整齐而不散乱的生长。

光线弱、空气少的综合作用,才使菇体长得菌盖小、菌柄细长、颜色浅、品质嫩。

金针菇喜欢微酸性培养基,适宜pH值为6.5左右,配制培养料时要适当调高,一般用石灰调至8.0左右。

7.主持人:周老师,利用自然条件生产金针菇,应怎样选择栽培期?

专家: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先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找出气温稳定在8~15℃的具体时间,再向前推50天左右即是适宜的栽培期。北方全年可安排两次栽培,第一次一般在9月下旬接种,最迟不超过10月上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经过50天左右的菌丝培养,到达生理成熟时,天气渐冷,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气候温度,一般在11~12月间进入出菇期。第二次栽培一般在12月~次年1月份接种,可在塑料棚内发菌,到2~3月份气温回升到10℃左右,进入出菇期。

南方各省冬令季节短,春季气温回升快,全年只生产一次。一般在10月~11月份接种,12月~次年2月进入出菇期,4月份结束生产。

8.主持人:当前栽培的优良品种有哪些?

专家:金针菇的品种按颜色可分为黄色和白色两大系列。黄色系列的品种具有温度范围广、抗逆性强、出菇快、产量高、口感好等优点。适合于我国南方及北方自然季节条件下的栽培,产品由于受国内市场的欢迎,以内地鲜销为主。

白色系列的品种在出菇速度、产量、口感等方面均不如黄色系列品种,产品以外销为主。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白色系列品种的成功率比南方要高。当前大面积栽培的黄色品种主要有:三明一号、金杂19、SFV-9;白色品种主要有F21、FV088等。

9.主持人:周老师,金针菇的培养料怎样配制?

专家:根据对原料的处理不同,可分为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及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只限于低温期,目前多采用成功率高的熟料栽培。金针菇培养基的配方很多,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灵活选用。下面介绍三个常用的配方:

配方1:棉籽壳82%,麸皮12%,玉米面3%,糖、石膏、石灰各1%。

配方2:阔叶树木屑67%,麸皮25%,玉米粉5%,糖、石膏、石灰各1%。

配方3:玉米芯72%,麸皮20%,玉米面5%,糖、石膏、石灰各1%。

一般来讲,营养丰富的原料可适当少加辅料;含氮素少的原料可适当多加麸皮、玉米粉等。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提前一天将主要原料预湿。拌料时,将不需要溶解的辅料与主料混合,把糖、石膏、石灰等辅料溶于水后拌入主料中,最后边拌边加清水,直至紧握料的指缝中能挤出2滴水,含水量约达70%,pH值8.0左右。

10.主持人:拌好的培养料应马上栽培,金针菇的栽培方法有哪些?

专家:好。根据栽培容器的不同,可分为瓶栽、袋栽、床栽及箱栽等方法。瓶栽的污染率低,适于工厂化、机械化生产。袋栽比瓶栽的出菇面积大,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适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下面主要介绍袋栽方法,袋栽过程分为装袋、灭菌、接种三步骤。

装袋时选用耐高温的聚丙烯或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膜。若采用双口横向出菇法,可选用17厘米宽、45厘米长的袋筒,该袋的装法是两端均用线绳扎活结,不留护筒。

装好的菌袋应立即灭菌,以免导致培养料的酸败。高压灭菌时应在1.5千克/厘米2压力下,保持1.5小时左右;常压灭菌应在100℃条件下保持10小时左右,然后再焖锅约12小时,以提高灭菌效果。

当料温降至约30℃时,在接种箱等无菌环境中用无菌操作法接种,单口出菇的料袋只一端接种,双口出菇的料袋两端都要接入菌种。接种后仍用线绳扎紧袋口。

11.主持人:周老师,接种后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专家:金针菇从种到收需要经历发菌期、分化期、子实体生长期和间歇期的管理阶段。

发菌期的管理措施是:将菌袋排放于阴暗、空气新鲜、气温约20℃、空气湿度约65%的环境中,当菌丝长至料内约5厘米时,将扎口的线绳揭开,松动袋口,以透气补氧,促使菌丝健壮生长,但不能把袋口撑开。发菌期间,要及时捡出污染的菌袋。一般30~40天,白色菌丝长满菌袋,就可转入分化期的管理。

分化期的管理措施是:将单口纵向出菇的菌袋袋口翻折至距料面约5厘米,立排于床架或地面上,上口覆盖湿透的无纺布,双口横向出菇的菌袋成行摞叠成菌墙,每行菌墙分别用无纺布或地膜覆盖。将温度降至12℃左右,空气湿度提高到85%~95%,保持散射光和新鲜空气条件,每天撑起覆盖物通风约1小时,4天左右料面菌丝变得浓白,并分泌深褐色水珠,这是出菇的前兆,7天左右相继出现成片的米粒状原基,然后进入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

子实体生长期分为抑制期和伸长期两个管理阶段。

抑制期的管理措施是:当菌柄长到0.5厘米长时,采取降温、降湿、加强通风等措施,以抑制子实体的生长。具体做法是:温度降至5℃左右,加强通风,空气湿度降至约80%。抑制期一般为5~7天,这是金针菇管理的特殊时期。抑制期后就可进入伸长期的管理。伸长期的管理目的是促使菌柄迅速伸长,这是培养商品菇的关键期。

伸长期的管理措施是:当菌柄长到3~4厘米时,保持温度8~15℃,空气湿度85%~90%,保持5~10勒克斯的微弱光照,减少通气量。待菌柄长至约5厘米时,将袋口拉直,增加袋内CO2的含量,以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子实体在整个生长期不能喷水,以免引起变色或产生病虫害。

当菌盖呈球形或半球形,菌柄长度达13~15厘米时就要成丛扭收。不宜太迟,以免菌柄基部变褐色,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采收后进入间歇期的管理,间歇期的管理技术关系到下茬菇的出菇速度、子实体的产量与质量。

间歇期的管理措施是:采后骚菌、清净料面,去除表面的老种块和打破板结的料层。停止喷水,使菌丝恢复生长7天左右,用注水器补水或喷重水,用薄膜或无纺布覆盖后再采取头茬菇的管理方法,10~15天后又出第二茬菇。一般种植一次,可收3~4茬菇,整个栽培期3~4个月。第一茬菇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

12.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栽培金针菇的管理措施。周老师,有什么可以提高金针菇总产量的方法吗?

专家:有的。金针菇的总体产量与后期产量有关,采取以下相应措施,可有效提高金针菇的总产量。

一是培养料中加入保水性强的材料。拌料时加入10%~20%的草炭土、菜园土等材料,因提高培养料的保水性,而有明显增产效果。

二是倒头出菇。将单口纵向出菇的菌袋上口扎紧,底部袋膜剪开后倒置摆放,使原来的底部成为出菇面,产菇量有时接近于头茬菇。

三是有土栽培。在大棚或室外遮荫处挖深10厘米,宽约1米,长度不限的菇畦,将菌袋下半部的袋膜割掉,立排于畦中,袋的间隙用土填实,结合浇水添加适量追肥。将袋口拉直后覆盖薄膜或无纺布。畦上方设置弓形棚架,覆盖黑色薄膜,室外的菇畦还要覆盖草帘,以调整温度。该方法使菌丝源源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养料,管理方便,可提高产量约20%。

13.主持人:周老师,金针菇生产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专家:金针菇在菌丝体与子实体生长阶段都会因管理不善而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应及早发现并排除,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第一个异常现象是菌丝发黄、萎缩。播种后10~15天,菌丝逐渐发黄、稀疏、不能继续吃料。发生原因有:温度太高,通风不好;培养料含水量较大或压的太紧,菌丝缺氧;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大量细菌生长,争夺养料并产生酸臭味,抑制了菌丝生长。解决方法有加强通风降温,若培养料太湿可在靠近菌丝尖端处刺孔,以散湿增氧;培养料要灭菌彻底。

第二个异常现象是子实体不分化。发生原因有:一是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二是温度高、空气湿度低;三是通气不好,四是光照不足。解决方法有:若培养料干燥,可多次勤喷18~20℃温水;若温度高,空气湿度低,可降温至10~12℃,喷水增湿至空气湿度约90%,加强通风与光照。

第三个异常现象是只在靠近袋壁的料面上出菇。发生原因有:撑袋过早,或发菌时间太长,导致料面失水及菌丝老化。解决方法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发菌,尽量缩短发菌时间,以减少料面水分的散失;其次是适时撑开袋筒,若料面干燥,应及时补水。

第四个异常现象是菌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发生原因是经常将生冷水喷洒于料面,或者覆盖的薄膜上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使料面变黑。解决方法有: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部分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第五个异常现象是出现针尖菇。菌盖尖细,菌柄中下部稍粗,整丛菇幼小,外观呈胡须状。发生原因是环境完全黑暗,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特别是菇蕾发育到1~2厘米时,长时间的缺光、缺氧所致。解决办法是:及时通风供氧,保持一定的光照,降低菌袋排放密度。

第六个异常现象是出现疲软菇。子实体软而不坚挺,东倒西歪不再生长,通常在菌柄中下部变软、变色,最后萎缩死亡。发生原因主要是产菇期温度偏高、缺氧或病害所致。解决方法是:将疲软菇及时采食;协调好温、湿、气三要素;严格选择栽培期,使出菇期适逢低温时节。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