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症及诊治和预防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症及诊治和预防措施

真菌毒素是真菌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动物因食用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饲料中毒,又称真菌毒素中毒症。家畜吃了由多种有毒的霉菌发霉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各种动物都可发生。由于引起复合毒菌中毒的霉菌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现重点介绍赤霉病麦中毒、麦角中毒、黄变米中毒等三大方面的真菌饲料性中毒症。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症及诊治和预防措施。

1、常见霉菌

畜禽真菌性饲料中毒在国内各地普遍发生,国外也有报道。现已证实能引起畜、禽中毒的饲料中霉菌常见的有:黄曲霉、寄生曲霉、产毒青霉(如红色青霉、软毛青霉、黄绿青霉、橘青霉、岛青霉、荨麻青霉、圆弧青霉)、杂色霉、葡萄状穗霉、稻曲霉、镰刀菌等。很多是以其毒素单独引起中毒、发病,如黄曲霉毒素中毒、青霉毒素中毒、杂色曲霉毒素中毒等。但也有一些是几种霉菌同时存在而引起复合霉菌中毒。霉菌产生的毒素视霉菌而异,如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红色青霉产生红色青霉毒素,软毛青霉、徘徊青霉产生震颤青霉毒素,黄绿青霉产生黄绿青霉素,橘青霉产生橘青霉素,岛青霉产生黄天精、含氯肽,荨麻青霉产生展青霉索,杂色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等。引起畜禽肝脏损害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毒素、黄天精、含氯肽等,引起畜禽肾脏损害的有橘青霉素等,引起畜禽神经损害的有黄绿青霉素、震颤青霉毒素、展青霉素、环并偶氮酸等。

2、赤霉病麦中毒

引起麦类赤霉病的真菌主要是玉米赤霉菌,其无性世代为禾谷镰刀菌。此外,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刀菌以及燕麦镰刀菌,都可侵染危害。病原菌生长适量温度为15—28℃,相对温度为85%,故在麦类生长后期和收割期,若遇连绵阴雨的气候,极易发生大量的赤霉病。病菌常以无性的分生孢子和有性的子囊壳附着麦粒上,或以菌丝潜入种子内部进行传播。病原菌能够产生很多种类的毒素,一般分为四大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串珠镰刀菌素等。毒素具有较强的抗热力,在120℃下不能破坏其毒性,用碱或高压蒸汽处理后,可破坏部分毒素。赤霉病麦毒素能引起人、猴、猪、马、犬等动物急性中毒,但牛、羊、家禽却无明显反应,人进食毒麦后30~60 min即可中毒,其主要症状是头昏、腹胀、呕吐、手足发麻、颈面潮红和酒醉样状态,病程较短,2~4 h后即可恢复正常。赤霉病麦能否急性中毒与一次摄人量有关,例如供人食用的面粉(出粉率85%),其中若含有病麦7%~lO%,即可引起急性中毒;含有9. 3%病麦的病粮,饲用时可使猪发生急性中毒症。病原菌不仅危害麦类,也可侵害玉米、水稻等。麦类生长的各阶段都能受害,带病种子在贮藏期,如环境适宜,病原菌可生长繁殖,直接侵害麦类。被害麦粒重病者,皱缩干瘪,色苍白,腹沟和表面有红粉或丝状物;轻病者籽粒欠饱满,皮下有菌丝,病粒有红斑。被病菌寄生的轻、重病粒,都有不同程度的带有毒素,并以重病粒带毒量高,故在加工时,首先应淘汰重病粒,以减少面粉的含毒量。

3、麦角中毒

麦角菌隶属于子囊菌纲,麦角菌科,麦角菌属。其常寄生在麦类及禾本科牧草上,在染病的麦穗上,可生出一至数个暗紫色微弯的角状物,即菌核,俗称“麦角”。麦角中含有多种毒性生物碱,如麦角碱、麦角胺以及麦角新碱。动物若食用含有麦角毒素的饲料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孕畜可导致流产。粮食中若混有0. 5%的麦角,其加工制成的饲料即可引起中毒。麦角含量若达7%,即为致死量。

4、黄变米中毒

引起大米黄变并产毒的真菌是一些贮藏真菌,如黄绿青霉、岛青霉、橘青霉等。它们主要是在稻谷和大米贮藏期间进行危害,使米粒的局部或全部呈黄色。上述霉菌的产毒条件是,温度为27~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以及与此湿度相平衡的粮食水分在15%以上。上述各种青霉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如黄绿青霉产生黄切青霉素,岛青霉产生黄米毒素、岛青霉素和环氯素等,橘青霉产生橘霉素。黄变米中的青霉毒素,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以及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其中毒症状主要是肝脏碱化、肝脏肿瘤、肾脏肿大,尿量增多以及神经麻痹等。上述几种产毒青霉,主要危害大米,导致大米黄变,米质松脆,并有异味。同时它们也能危害大麦、小麦、玉米等粮食及其制品。

5、预防措施

饲料的防霉有许多环节,首先是清除、抑制或杀灭霉菌,包括用熏蒸法抑制或杀灭霉菌,用防霉剂掺入饲料抑杀霉菌,用电离辐射法抑制霉菌的繁殖和杀灭霉菌,控制饲料的水分含量低于10%、相对湿度低于70%~80%、温度低于10℃也是防霉的重要手段,将饲料与空气隔绝,有密封袋时,可抽空充氮,防霉效果很好,饲料半年不会变质。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