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高产鸡腿菇栽培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高产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田园,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鸡腿菇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的一种新菌类,在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由于鸡腿菇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易于栽培、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市场畅销好、售价高等优点,近年来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请山东潍坊职业学院的周希华教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鸡腿菇丰产栽培技术。现在周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周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好。

1.主持人:周老师,鸡腿菇在自然条件下,常野生于春末及夏秋雨后的树林、草地、田野、果园等处的肥沃土壤中,因长得像鸡腿而得名,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的珍稀菌类。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要搞好鸡腿菇的栽培生产,就应该先清楚它的形态特征。那么鸡腿菇的形态特征都有什么呢?周老师请您来介绍一下。

专家:好。认识鸡腿菇的形态特征是栽培生产的前提,下面主要介绍菌丝体与子实体两部分的形态特征。菌丝体是鸡腿菇的营养器官,起吸收水分与养料的作用。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气生菌丝不发达。在生长前期呈细密的绒毛状;经过覆土后,在土粒之间便形成线状菌丝,线状菌丝才是有结菇能力的菌丝。

子实体是鸡腿菇的繁殖器官,也是人类食用的部位。有单生与丛生两种生长方式。刚长出来的子实体是个米粒大的小白点,很快相继长成绿豆粒大、黄豆粒大的菌蕾,然后长成一个棒槌状子实体。它由一个菌盖与菌柄组成。菌盖初期呈圆柱状、后期呈钟状,继而展开呈伞状,一般高9~25厘米,直径5~15厘米。菌柄白色、圆柱状,高约12~35厘米,上细下粗,直径1~4厘米,菌柄基部膨大,地下部分呈鳞茎状。

当菌盖由圆柱形向钟形伸展时,菌褶开始变成浅褐色直至黑色,子实体开伞自溶,流出黑色孢子液滴,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2.主持人:好,我们了解了鸡腿菇的形态特征。生长条件是栽培生产的前提,周老师,下面请您介绍一下鸡腿菇的生长条件。

专家:鸡腿菇的生长条件分为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是生长的基础,环境条件是生长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3.主持人:鸡腿菇对营养条件有什么样的需求?

专家:鸡腿菇的营养条件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它是一种粪草土生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能利用很广泛的碳源与氮源。各种农作物下脚料、杂草、玉米芯、棉籽壳、菌糠、麸皮、畜禽粪是常用的主要原料,辅助原料有石灰、石膏、钙镁磷肥等。

4.主持人:鸡腿菇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专家:鸡腿菇生长主要需要温度、湿度、酸碱度、空气、光照、覆土等环境条件。各环境条件应统筹考虑,合理调配,不要顾此失彼。

5.主持人:鸡腿菇生长需要这么多环境条件,那就先介绍它对温度、湿度条件的需求情况吧。

专家:鸡腿菇在温度上属于中温型菌类。它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一般呈前高后低的规律,温度范围是3~35℃,最适温度为22~28℃,35℃以上菌丝会迅速老化,出现自溶变黑现象。

鸡腿菇属于一种变温结实性菌类。在子实体分化时需要5~10℃的昼夜温差刺激。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0℃,适宜温度是16~24℃,最适温度是13℃左右。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偏低,菇体长得粗壮肥大,菌肉结实质量好,贮存期长;若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快而导致菌柄伸长,菌盖小而薄,品质差,极易开伞自溶。如果低于10℃或高于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

鸡腿菇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湿度主要包括培养料湿度与空气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掌握在65%左右,对空气湿度的需求呈现由低到高的规律,菌丝体生长阶段应控制在7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控制在85%~90%。

6.主持人:周老师,刚才您介绍了鸡腿菇对温度、湿度的需求情况。鸡腿菇对空气和光照条件的需求各有哪些特点?

专家:鸡腿菇是一种典型的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大量新鲜空气。特别在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需氧量很大,比平菇在相同阶段要提高5个百分点。管理中要注意适时适量的通风换气,否则,易导致菇体畸形和病虫害发生。

在光线需求上鸡腿菇属于弱光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强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加速菌丝体的老化。在子实体分化阶段需要散射光的刺激,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较弱的散射光,弱光下,菇体长得嫩白,商品价值高。

7.主持人:周老师,鸡腿菇对酸碱度和覆土条件有哪些要求?

专家:鸡腿菇是偏碱性菌类。最适范围为pH值6.5~7.5,生产中常将培养料及覆土材料的pH值调至8.5左右,以防因菌丝生长而致其下降,喷水管理时还要适当喷1%~2%石灰水。

此外,鸡腿菇还是土生菌类,子实体的产生及生长离不开土壤,若没有覆土层的刺激,菌丝发育再好也不会形成子实体。这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出菇时间,调节市场淡旺季,提高经济效益。

8.主持人:好,通过周老师的介绍呢,我们已清楚了鸡腿菇的生长条件,栽培前应怎样选择栽培季节、栽培场所与栽培品种?

专家:栽培季节因地而异,一般分春、秋两季栽培,以秋栽为主。栽培时间的确定,以40天以后能遇上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根据。自然条件下,北方一般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栽培,整个生产周期约3个月。若有控温能力,可进行反季节栽培,在6~8月高温期和12~2月低温期栽培,使其在夏季和冬季产菇上市,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栽培场所可选择山洞、塑料大棚、闲置房,也可与蔬菜、果树、农作物套种。

鸡腿菇的品种有单生种和丛生种之分,单生种个体肥大,但总产量略低;丛生种个体较小,但总产量较高。选择优良品种的标准是:菇体肥大,菌柄粗短,鳞片少,高产等。如当前较受欢迎的Cc100、Cc173、Cc168等品种具有子实体丛生,不易开伞,转潮快、产量高等优点。

9.主持人:配制培养料是栽培生产的首要环节,怎样配制鸡腿菇的培养料呢?

专家:根据对培养料的处理方法,鸡腿菇有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三种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配方,安排的栽培期也不一样,如生料栽培应选择温度偏低的季节。下面重点介绍广泛采用的发酵料栽培法。

鸡腿菇的基本配方是:各种农产品下脚料85%,干粪或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4%。

应选择新鲜、干透、无霉烂的农产品下脚料,多种原料混合比单一原料效果好。秸秆需粉碎成粗屑、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颗粒状。发酵料的制作步骤是预湿、拌料、建堆和多次翻堆。

原料预湿的方法是:提前1~2天将主要下脚料摊薄在水泥地上,撒入少许石灰粉后洒水,使其慢慢吸进大部分水分。

拌料的方法是:将不需要溶解的辅助原料直接加入主料中,需要溶解的过磷酸钙等辅助原料溶解后再加入,然后边翻拌边加清水,直至紧握料时指缝中能渗出约2滴水,含水量达70%左右。

建堆的方法是:建宽和高各约1.0米的长形料堆,用棍棒打几个到堆底的料孔,料堆四周围盖薄膜,以保湿保温,堆顶部覆盖草被或草帘后使其升温。建堆后要求升温快,翻堆及时,避免雨雪淋堆。

翻堆的方法是:每当料温升到60℃时维持一天进行翻堆,共翻2~3次堆,最后一次翻堆时喷入500倍克霉灵和1000倍菇净等杀菌杀虫药剂。总发酵期约5~7天。翻堆有补充氧气、排除废气、调节含水量和酸碱度、利于发酵均匀等作用。

10.主持人:怎样识别发酵料的质量呢?

专家:优质发酵料颜色呈咖啡色,软而有弹性、有香味和少量白粉末、pH值7.5左右的特性,含水量以紧握料的指缝泌水为宜。

如果料变黑、发粘,有酸臭味,是含水量大或透气差导致的;如果培养料颜色过深,没有弹性,是发酵时间长,翻堆不及时造成的。发酵以7~8分成熟度为宜,太熟的发酵料会有减产作用。

11.主持人:制作好的发酵料应该及时栽培,鸡腿菇的栽培方法有哪些?

专家:主要有袋栽和畦栽等方法。

袋栽方法是:用宽25~28厘米,长约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可预先在缝纫机上距离袋口6~7厘米处,用空针大针距各扎一道微孔线,在袋中间再扎一道微孔线,以起到微孔透气作用。用线绳将袋口一端扎活结,层播法装袋,微孔线处是播放菌种的位置。菌袋要装得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

畦栽的方法是:在大棚内或遮荫好的林地、农田中,挖宽80~100厘米、深15~20厘米的菇畦,浇透底水后撒石灰粉。采用层播法播种,每铺3~5厘米厚的培养料就撒层菌种,共三层料,三层菌种,料的总厚度约15厘米,用种量约15%。适当压实后盖层消毒报纸,最后覆盖薄膜。

12.主持人:农民朋友常说:“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那么应该怎样进行鸡腿菇的田间管理呢?

专家:从种到出菇约40天,历经发菌期、覆土期、分化期、产菇期和间歇期的管理,整个生产周期约3个月。播种后首先进入发菌期的管理。

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发菌期是决定栽培成败的关键。控温、控湿及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是防止病虫害滋生及确保发菌成功的关键。调整料温在25℃左右,避免高温烧菌。保持空气湿度约70%,光线要阴暗,随着菌丝的生长不断加强通气量。发菌期约需2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就要进入覆土期的管理。

13.主持人:覆土材料应提前制备,覆土材料应该怎样制作呢?覆土的方法有哪些?

专家:覆土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覆土材料应具备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含少量腐殖质、偏碱性、没有病虫害等条件。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约需5000千克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的制作方法是:选择壤质土,将20厘米以下的土壤挖出,打碎过筛,用“覆土材料处理剂”配合800倍辛硫磷和500倍鸡爪菌绝杀王边拌边喷,直至土粒上沾有药液,然后覆膜堆闷一周左右。使用时拌入3%石灰粉,调pH值为8.0~8.5,湿度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可散时即可使用。

覆土的方法是:覆土前应确保料内没有病虫害。畦式栽培的,可揭去报纸,向料面均匀覆土约4厘米厚。袋式栽培的有两种覆土方法,一种是向袋内直接覆土,一种是将脱袋的菌块埋入畦内。袋内直接覆土法简单、省土,将菌袋竖立,打开袋口,覆土约4厘米厚即可。畦式覆土法是:在菇棚或室外绿荫下,挖宽约100厘米,深20~30厘米,长8~10米的菇畦,撒少许石灰粉,将脱去袋膜的菌块横切两半,切面朝下立入畦内,也可将整个菌块横卧于畦内。然后覆土、浇水,直至表面覆土厚度约4厘米。

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光线阴暗、空气新鲜,气温22~26℃,空气湿度约80%。在此条件下,菌丝向土层中生长,约经10~15天,可形成大量线状菌丝,就可进入分化期的管理。

14.主持人:分化期与产菇期应怎样进行管理呢?

专家:分化期的管理要点是:当土层中布满线状菌丝时应喷次重水,但不要渗入料内。温度保持在16~20℃,并提高空气湿度到85~90%,加强光照及通气条件,以刺激子实体的分化。覆土后20天左右,便有大量原基破土而出。

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要点是:在温度20℃左右、空气湿度85~95%、较弱的光照及空气新鲜的条件下,鸡腿菇才能长得高产优质。此时要注重温、湿、气的调节。菌蕾期不要直接向菇体喷水,以免伤菇。为防喷水不当而致菇体变黄,最好用较细的水管浇注于菇丛缝隙中。喷水后要注意通风,以免形成闷湿环境,通风时要躲避较强的对流风及干热风。喷水、通风应根据天气及菇的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

当菇体结实,菌盖有少许鳞片并紧包菌柄,菌环刚开始松动,约七分成熟时就要采收。采收不及时,子实体就会自溶变黑。一般现蕾后7~10天就可采收,采收前约4小时之内不要喷水,以免手捏菇体处变色。采收时,手握菌柄下部轻轻旋转后再拔起。

间歇期的管理要点是:采菇后清净料面的杂物,整平采菇处的孔穴,喷洒2%石灰水,若喷洒草木灰或其它追肥可有明显增产效果。草木灰肥液的制法是:将1份草木灰浸泡在10份水中,24小时后取其滤液,再把滤液稀释10倍后喷用。然后覆盖薄膜,养菌5~7天后再催蕾。种植一次可收3~4潮菇。

15.主持人:鸡腿菇易生鸡爪菌,应怎样防治呢?

专家:鸡爪菌因长得酷似鸡爪而得名,是鸡腿菇栽培中最易发生的病害。一般在子实体生长到中、后期易发生该病。鸡爪菌与鸡腿菇争夺培养料及土层中的营养、水分和空气,强烈抑制鸡腿菇菌丝体及子实体的生长。大量发生时,会使鸡腿菇菌丝变细、衰竭、消失;使菇蕾萎缩死亡,停止出菇;使培养料逐渐黑腐,从而导致毁灭性的失败。必须严把每个生产环节,才能避免或减轻鸡爪菌的危害。其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产生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条件。协调好温、湿、气的关系,良好的通气条件会有效地抑制病虫害。

二是实行轮作换茬。在同一场地总是栽培鸡腿菇,会增加鸡爪菌的基数,若与其它食用菌或作物轮作,可降低其发病率。

三是搞好环境卫生。栽培场地要远离垃圾、粪堆、草垛、禽畜圈、厕所等污染源;栽培场所要保持好日常性的卫生清理工作,地面经常撒石灰粉;污染的菌料及采菇后的废弃料不可乱丢在菇房内外,应集中烧毁或倒入坑内喷药后深埋。

四是严格处理培养料及覆土材料。培养料及覆土材料要按照配方用杀菌药、杀虫药及新鲜石灰粉处理,以杀死虫卵及杂菌。

五是用过的菇房及床架要严格消毒。在使用前半个月,对菇房墙壁及四周喷洒5%~10%的漂白粉,床架也用5%~10%的漂白粉洗刷。在栽培前1周,用杀菌杀虫的烟雾剂密闭熏蒸48h。

六是及时治疗。一旦发现鸡爪菌子实体,应停止喷水。用鸡爪菌绝杀王500倍液喷洒浇灌患病部位,用塑料袋盖严子实体后将其小心拔出,并较大面积的去除患处周围的覆土及培养料,把清理出的污染料深埋于菇房远处。向患病部位快速浇入滚开水,可将该病菌烫死,最后喷洒500倍液鸡爪菌绝杀王,可收到有效治疗效果。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