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浅谈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浅谈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金永顺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三江实验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作者简介:金永顺(1984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及动物科学。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禽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虽可用药物治愈,但后期生产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存在带毒隐性传播的风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 病原

本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本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弱,自然干燥的环境中很快死亡,浅层土壤中可存活78天,粪便中存活14天。在密封试管肉汤培养物中,贮于室温2年之后仍有毒力,冻干苗可保存20年以上。本菌对光照敏感,薄菌层lOmin可被杀死,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有良好消毒力。

2 流行特点

各种家禽和野禽对本病都易感,家禽中以鸡、火鸡、鸭、鹅和鹌鹑最易感。雏鸡对巴氏杆菌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感染较少,3~4月龄的鸡和成鸡较容易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特别是在高温、多雨以及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病率较高。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土壤、饲料、饮水、器具等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另外,各种动物、吸血昆虫、寄生虫、也是本病的传播媒介。致病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等感染健康禽。另外,当饲养环境恶劣、气候骤变、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禽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本病。

3 临床及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该型常见发病初期,多发生于较肥胖且生产性能较好的家禽,病禽发病前无明显症状,病禽表现突然不安,痉孪抽搐,倒地挣扎,迅速死亡,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

急性型:常见类型,病禽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瞌睡,羽毛蓬乱,离群呆立,不喜走动,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43℃以上,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明显增多。病禽剧烈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绿色甚至混有血丝的腥臭稀粪。病禽冠髯肿胀呈黑紫色,有热痛感,一般在几小时或数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腹膜、皮下组织有小出血点;心包变厚,心包内有不透明淡黄色积液,有的含纤维素絮状凝块;肝脏肿大、质脆,呈黄棕色,表面有针尖大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是禽霍乱最典型的病变;小肠浆膜和黏膜有明显的出血点,肌胃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混有血液。

慢性型:多见于发病后期,由耐过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禽表现为食欲不振,频繁腹泻,体重减轻,冠髯苍白,肿胀变硬,鼻孔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喉头聚积黏液,呼吸不畅。个别病禽腿关节肿胀,行走困难。病程可拖至数周以上,最后衰竭而死,即使经治疗获得康复,也会长期带菌,且生长缓慢,丧失生产性能。表现为呼吸症状时,其鼻腔和气管内有大量的黏性炎性分泌物。当细菌侵害关节时,则关节肿大变形,关节腔内可见有混浊或干酪样的渗出物。

4 诊断

根据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在无菌的条件下,取死亡禽的肝脏、脾脏、心脏等组织进行涂片。将肝触片和心血涂片,滴加几滴甲醇,作用2~3min,自然干燥,然后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美蓝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取病料制成生理盐水菌液、皮下或腹部接种小白鼠,小白鼠在24h内死亡,剖检死亡小白鼠,取心血及肝脏组织涂片染色镜检,见有两极浓染的细菌,即可确诊。

5 防治措施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控制好饲养密度,做好通风和保暖工作,合理搭配饲料营养,为家禽生长提供丰富营养物质。制定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笼舍的环境卫生良好,定期对场地、器具、鸡舍等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对病死鸡采取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必须引进种禽时,要选择在无疫病区购买,新进家禽要先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用药前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兽医临床上常用20%磺胺噻唑钠溶液,按每千克体重1~2mL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肌注2次,3天为1个疗程;或使用青霉素,按每只病禽5万~10万U,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也可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或土霉素,按0. 2%的配比拌料或饮水,连续饲喂3天。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