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平菇退菌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平菇退菌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平菇退菌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去年秋冬季节平菇生产中,退菌现象发生较多,今年春夏也有个别发生。

什么是平菇退菌:

培养料上已长好的菌丝发生的退化萎缩现象叫“退菌”。接种后,正常生长的菌丝密集、浓白,呈扇形向前发展,菌丝分解过的棉壳料变成黄褐色。如果某段菌丝发生断裂不相连的现象,就叫“断菌”。此种情况是因培养料含水量过大、培养期间温度高而引起的。选择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就可以防止“断菌”现象。

一般而言,培养料太干太松,长出的菌丝细弱无力,培养时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或遇虫害侵染都会造成“退菌”现象。

预防防冶平菇退菌,需要在生产前,对菌种、原料做有效检验,尤其菌种的脱毒是重点之一;基料需科学的设计配方,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使其营养丰富而且均衡,为平菇菌丝的健壮和提高抗性奠定合适的物质基础。强化对菇棚和污染菌袋的消杀处理,将已发生退菌的菌袋进行纵向打孔并增加微孔,适当提高棚内温度,降低湿度,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发菌期间每隔3~7天喷洒一遍百病去无踪或赛百09溶液,以确保发菌的顺利进行。

退菌的症状表现为:菌种块萌发正常,吃料较正常偏慢,种块处呈放射线状生长,当菌丝长度在4~5厘米时,从种块开始菌丝逐渐稀疏,尖端菌丝较为浓密、浓白并继续发展,后边的随之淡化、稀疏,最后整个菌袋表面呈略灰白甚至无菌丝状。播种后40天,菌袋呈灰白色,没有正常的洁白,看不到浓密的菌丝,50多天后多不出菇,勉强现蕾,很是稀少。

问题的背景:棉籽壳原料,除常规的石灰粉等辅料外,添加常规用量的克霉灵,不再使用其他任何药物;播种率10%~15%,微孔或中孔发菌,种块萌发正常;尖端菌丝基本正常,浓密度、洁白度稍差。

实际检验:基料含水率基本合适,表面菌丝稀少,凭经验可见平菇菌丝,但很是细弱、量少;打开菌袋,有明显的不良气体,较刺鼻的辛、辣、腐混合味;袋内菌丝稀少,但明显有菌丝相连,使基料结块,但较松散;并排除药物反应等因素。

众多的电话咨询中,菇农朋友多怀疑是线虫危害。实际检验:镜检未见线虫,亦未见菇蚊幼虫或螨类等害虫,并根据菌丝情况分析,排除虫类危害;观察几个典型菌袋,除少许木霉、曲霉斑点外,生产中亦未发现大面积污染;但当“退菌”一段时间之后,木霉等杂菌则将很快占领料面。

诊断:主要原因是发菌棚通气不良,因保温导致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次要原因是基料营养不足、菌种老化。

处理办法:打开发菌棚通风孔,令棚内通风;使用直径12毫米的钢棍,给菌袋纵向打孔2~4个,钢棍旋转抽出,保持孔径;菌袋周身打微孔,每袋30个左右,牙签直接扎破塑膜即可;设法提高发菌棚温度至20℃左右;出菇后喷施三维精素。

结果:发病菌袋如上处理后,一周时间恢复发菌,菌丝洁白,态势良好,退菌处已布满浓密的新菌丝,半月后全部正常出菇。

平菇栽培小知识:

目前,农村种植平菇较为普遍,但产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平菇采收后其培养料含水量过低。但此时平菇菌丝体已布满整个培养料,很难补充水分。如何使培养料保湿,多产菇,就成为平菇能否高产的重要因素。其技巧有三:

一、阳畦覆土保湿:袋栽平菇收完潮菇后,脱袋晒1至2天,使菌棒表面结一层皮,以防病虫害侵入和抑制子实体发生过多。用消过毒的菜刀纵切开,切面向上排列在阳畦上。缝隙用细沙填满,然后覆盖2至3厘米厚的细土。最后灌加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及白糖的水溶液,比例为2:0.2:1:100,按常规管理。此法可提高产量80%以上。

二、菌棒墙式覆土保湿:在棚内按菌袋的长度铺设一条15至20厘米厚的土埂,把发好菌即将出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袋(称其为菌棒)。将菌棒整齐排放在土埂上。每排一层覆上3至4厘米厚的土,土两侧喷水并用泥抹平。然后再排放第二层菌棒并覆土,可排放6至9层,最上一层仍要覆土并抹平。做好墙后喷一次大水,使覆土吸足水分。以后每天喷水保持覆土湿润,按常规管理出菇。此法可使平菇产量提高50%至90%。

三、袋口覆营养土保湿:营养土配方是:肥沃土45千克,草木灰5千克,加水量为抓一把土在1米高处松手,土能落地散开为宜。装袋栽培管理同常规方法,只是在袋两头各装入2至3至厘米厚的营养土。出菇期每天给营养土喷水1至2次,其它管理按常规。此法可提高产量50%左右。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