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蘑菇大王”带领8000多农户走上致富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蘑菇大王”带领8000多农户走上致富路

在利津,提起王忠春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痴心发展蘑菇产业。在他的带领下,利津县的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如今25个食用菌专业村,8000多户农民靠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大量菌类加工食品也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炕头上支起小拱棚

罐头瓶里长出蘑菇来

王忠春生于利津北岭,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之家,家里姐妹众多,不过高中毕业的他却不甘心种一辈子地。1982年,不到20岁的他在农村大众上看到一则山东省举办食用菌培训班的广告,王忠春感觉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

“当时10元的培训费还是骗出来的,父母也不支持”,王忠春硬是带着被褥坐上了去济南的公共汽车。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让王忠春初步了解了食用菌这一技术,可当他兴冲冲带着菌种回家想试验时,却遭到了村民们的耻笑。“蘑菇是打雷震出来的,还能种出来?”这样的反对声不绝于耳,他选择回到小屋,默默地迈出了向食用菌进军的第一步。

王忠春终于培育出了第一代菌种,可难题出现了,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而当时还没有温控条件。靠炕上的余热蒙上被子,人为去调节温度,“食用菌菌丝25度左右的适宜生长温度都是估摸出来的”,王忠春说。

于是,春节前后,王忠春在炕上支了个小拱棚,温度高了就把被子掀开,温度低了再盖盖它。就是靠着这样人为的温控方式,纸箱子的罐头瓶竟然长出了几撮蘑菇来。

初步成功后,第二年,他借上三四十元,在自家的院子里开辟了三分地,产出了1000斤的蘑菇。“当时卖蘑菇很难”,当地平菇在没有人工栽培前,人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为了推广,他一边搞种植,一边带着自己的蘑菇去饭店和油田施工队上门推销,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王忠春的蘑菇很快得到了认可。

1983年夏天,他开始想大面积种植平菇,却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挫败。“整个两席,种上之后出现了绿霉菌,资料上介绍,出现绿霉菌就是绝产。”王忠春自己总结道,还是没有技术、实践少。他来到孤岛镇,继续做菌种和栽培,成功探索出了菌种培育方法,带着菌种回到了家,重新开始了平菇人工栽培,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批产品。

“有时候一天卖4、5块钱就感到很知足,这样一月下来就是120块钱,一年下来就能挣到上千块钱了!”王忠春说,“那个时候村里正发展千元户,有时候卖完蘑菇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就想,距离这个千元户也不算遥远了。”

手把手教技术

带动25个村8000多农户抱团闯市场

几年下来,王忠春的蘑菇种的小有名气,这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发动起农户来,自己提供菌种和物料,带动大家伙一块致富。

刚开始,王忠春卖菌种时暂收一半费用,帮助农户栽培管理,为了方便挨家挨户地教村民拌料、填袋,王忠春买了辆摩托车,随着种植户的发展,他更加忙碌起来。

1985年结婚以来,妻子崔奎就独自挑起了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的重任,还跟着丈夫学起了打理自家的蘑菇大棚,做好成功男人背后那个默默付出的女人。1994年,已有2000多户农民发展起了食用菌种植,无公害食用菌这种新生食品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

2003年,利津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王忠春又迎来事业发展的春天。2004年,他成立了山东绿野生物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北岭乡民营园区征了40亩地搞起老本行,做菌种的生产、推销和技术指导。

随着事业的发展,不甘于满足现状的王忠春又把眼光投向了新品种研发。“光搞平菇和双孢菇已经面临落伍,得开始做其他代用料的实验。”王忠春介绍,比如棉杆在当地全部焚烧掉,既污染了空气又浪费了资源,而且在燃烧的过程中还把土壤当中的一些有益微生物烧死,在他看来,用棉杆来做原料栽培食用菌是前景比较好的路子。

“当时搞了很多次实验,费了不少钱”,崔奎告诉记者,为了研究出棉杆栽培技术,丈夫无数次跑去济南专家那里请教。王忠春称,小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他就采取小试、中试再大面积推广的方法。比如棉杆灭菌后直接接种会出现菌丝不萌发、菌丝不吃料这种现象,但是通过多次实验,把棉杆发酵,发酵的过程中把棉杆里面的蜡质除掉了,再接上种之后生长就比较正常了。就这样,全国首创的棉杆栽培黑木耳技术取得成功,并申请了国家技术专利。

2006年,市农业局将东营市食用菌研发中心建在绿野菇业,紧接着王忠春又成立了天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对菌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群众进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抱起团来闯市场。“一家一户种植毕竟比较分散,有些老百姓为了得到小便宜,掺糠使假的现象比较重。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户,同时也为了食品安全问题,我开始回收农户的产品,这样他们有了保障,产品质量也得到了规范。”王忠春说。

在王忠春的带动下,目前利津县发展食用菌专业村25个,有8000多户农民靠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

菌类深加工产品卖到全国

探索野生珍稀菌类工厂化种植

王忠春并没有满足,相继研发出了双孢菇、金针菇、香菇、猴头菇、木耳、灵芝等三十多个食用菌名优品种的栽培新方法,革新工艺流程十项,并得到大面积推广。

随着食用菌产量的不断提高,王忠春又把眼光投向了食用菌深加工。2009年,他开始做袋装、瓶装香辣金针菇的实验。如今“忠春”牌香辣金针菇等一系列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为黄河三角洲有名的地方特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用菌需求量日益增长,原来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求。2019年,王忠春又建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它的特点就是机械化程度上提高很多,出菇比较规律,销售链条比较紧密,效率也高”。

目前,全新的食用菌周年、立体、智能化种植项目已经投产,项目建有科研办公区、原料储备区、菌种生产与配料区、精深加工区等七个功能区,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杏鲍菇、虫草等珍稀菌类的同时,还大批量生产菌棒、菌渣有机肥,形成了食用菌循环产业链。一个集研发、生产、种植、加工、冷藏于一体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正在利津迅速崛起。

采访的最后,王忠春说,他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瞄准野生的珍稀菌类,让它也能进行工厂化种植,“让人们吃到更多的菌类产品,让大家伙一起致富”。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