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古田食用菌种植户多少(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6|点击次数: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从古至今,应该没有人能拒绝得了菌菇的诱惑。

俗话也说:吃4条腿的,不如吃2条腿的;吃2条腿的,不如吃1条腿的。

这一条腿的,指的就是食用菌,俗称“菌菇”。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菌菇的美味,早已席卷中国人的餐桌。

关于菌菇的吃法,不同地方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想法。

在广东福建等地,煲一碗汤鲜味美的羊肚菌肉汤,浓香扑鼻,最是滋补。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下厨房 作者/天猫626的厨房

而一道外壳酥脆、内里软韧的干炸蘑菇,足以让好客的东北人在推杯换盏中,再吃上两轮。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小红书 作者/多喝烫水

对于四川重庆人来说,用豆皮或鲜肉包裹着的金针菇,是吃火锅串串香时必点的菜品之一。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昆明吃货妞

而一盘分量十足的猪肝拌银耳,一定是山东农村大席宴上出场频率最高的解腻小凉菜。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凡是有菌菇出现的餐桌,都足让天南地北的食客们为之着迷。

不管是煎炸、爆炒、炖煮、烧烤,还是作为主菜的配料,菌菇们总是以其爽滑的口感,鲜嫩的滋味让一桌朴实而平淡的菜肴变得鲜活起来。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中国地广物博,仅已知的菌菇类就有350多种。

而一提到吃蘑菇,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一定是以“野生菌王国”著称的云南。

中国人吃菌菇,全靠云南?那可不一定。

虽然说云南盛产野生菌菇,但这些山里的珍馐大多只能供当地人食用,云南以外的省份和地区鲜少有人能一尝其鲜美。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在中国南部的福建省,有一个凭借着种植食用菌脱颖而出的小县城。

平时大家常见的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羊肚菌、竹荪、茶树菇、杏鲍菇、鸡腿菇等,在这里都能找到。

除了以鲜货或者干货的形式畅销全国外,这里培植的食用菌,还为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新鲜优质的货源,成品销往全世界各地。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古田县生产的食用菌部分品类 图源/古田县委宣传部

福建古田,全县农村有70%以上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及销售工作。除了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跟菌菇打交道。

作为全国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古田已经培植了38个菌菇种类,每年食用菌产量近90万吨,产值近220亿元,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食用菌之乡,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网络


01

贫困小县变身“食用菌之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的国家。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关于“菌”的文字描述。在战国时期《列子》中记载的“朽壤之上,有菌芝者”和《庄子》中说的“朝菌不知晦朔”,都足以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了解到了菌的生长习性。

而关于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最早出现在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寥寥几十个字的记述,就讲清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基质、菌种和湿度控制。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本草纲目》附图 李时珍著

古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偏东北方。与本省其他沿海城市不同,这里的地势自古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资源十分匮乏,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区贫困小县。

虽然耕地稀少,但这里却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

古田境内森林茂密,福建第一大河闽江和敖江穿境而过,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古田全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让古田县成为驻留暖湿气流的“聚宝盆”,为农业生产,特别是食用菌培植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网络

古田县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9年),当时就有先民在境内种植香菇,香菇的栽培技术也一直传承下来。

上世纪50年代末,古田旧城迎来了国家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站下闸蓄水,居民及邻近村庄的人们陆续搬离了旧居。当时,新的古田县城周边耕地十分有限,拥有种菇专长的古田人就把目光投向了满山遍野的丛林灌木。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123rf

有一天,一位姚姓青年在森林里采到一朵白菊花状的菇类,晶莹剔透、鲜活水灵,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出于好奇,他将这朵菌菇拿给一位老中医进行鉴定,老中医告诉他,这是名贵的野生银耳,可以卖四十多元钱,比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想不到这朵“花”竟然如此值钱,消息传开后,村民们振奋不已,栽培菌菇本来就是他们的强项,如果能将这些野生的名贵菌菇实现人工化栽培,那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网络

勤劳的古田人,说干就干。

刚开始,他们使用的还是最早期的技术:原木砍花。

将树木伐倒后,截成木段,接上人工培育的菌种,放在潮湿背光的环境里,自然发菌,最后长出最接近野生状态的银耳。

但这种原始的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对森林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古田一批农业技术专家开始潜心研究和创新食用菌栽培技术。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姚淑先 图源/《“菌”临天下》视频截图

姚淑先,古田大桥人,中国著名的银耳专家。

从1967年开始,他就开始研究运用玻璃瓶栽培银耳的技术,经过长达10年,共900多次的试验,终于大获成功。“瓶栽银耳”不仅朵型大,产量更是传统栽培方法的20倍,并且生产周期还缩短了150天。

1977年,这项产量高、周期短、耗材少的银耳栽培新技术在古田迅速推广。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光明日报报道姚淑先的瓶栽银耳成果 图源/《“菌”临天下》视频截图

1978年,在瓶栽银耳技术推广一年后,古田吉巷人戴维浩开始寻思着能否用塑料袋替代玻璃瓶种植银耳,这样不仅成本更低,操作时也能避免玻璃瓶被打碎等风险。

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戴维浩终于首创了“袋栽银耳”生产技术,实现了银耳栽培技术历史性的突破。

如今,古田不仅是全国袋栽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还是国内最大的银耳商品化生产基地,古田银耳,占领了中国90%的消费市场。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袋栽银耳 图源/海峡导报大财经

不仅是银耳,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

同年,古田大甲人彭兆旺“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又取得了成功。这种室内发菌、室外出菇的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香菇的生长周期,产量还提高了10倍。

这项技术在全国推广后,促进了中国香菇产业的腾飞,使我国成为香菇出口第一大国,彻底取代了日本在世界香菇产业的霸主地位。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彭兆旺被业界称为“菌棒之父” 图源/百度百科

随后几年,古田的农业技术专家们又陆续研发出竹荪、黑木耳、金针菇、羊肚菌等菌菇栽培技术,并突破了茶树菇菌种攻关难题。

目前,古田有20多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有3万多人负责营销,相关企业近600家,食用菌产品更是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古田人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将原本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发展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食用菌之都”。

02

食用菌改变了古田人的生活

食用菌产业,让古田人体会最深的感受就是:脱贫致富。

丁丽霞,是古田县苏墩村的一名普通菇农。

2021年,在当地扶贫资金支持下,丁丽霞从村里租用了一间标准银耳生产房,她先后种植了4批银耳,总共10万多筒,直接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

丁丽霞说:“有了这些银耳房,我每年就有了固定收入,是种植银耳让我真正实现脱贫。”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头条 千里生活

曾育湘,是古田县极乐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食用菌种植的推广者。

40多年前她刚嫁到极乐村时,看到的景象是:穷山僻壤屋简陋,村民艰辛脸带愁。村子里人多地少,村民们的生活过得极其艰辛。

1979年,正值袋栽银耳技术在全县推广,听说有人种银耳赚了钱,她也想试试。

幸运的是,曾育湘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成功。只投入50元钱,却换回了350元的回报,净赚了3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这之后,曾育湘将银耳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带领着村民们一起种银耳。

如今,极乐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早已脱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银耳第一村”。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曾育湘在查看银耳长势 图源/新华社

像丁丽霞和极乐村这样,通过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的人和故事,几十年来一直在古田县各个乡村发生。

依靠食用菌,2018年年底,古田县全县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

如今,古田县不仅保持了食用菌在育种和栽培方面的优势,还开发了食用菌罐头、山珍调味料、山珍菌汤包、银耳露、纳米银耳粉、冻干银耳羹等20多种衍生产品。

古田人用智慧和实际行动赋予了食用菌丰富的生命形式,也承载着古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图源/宁德电视台

3月里,雨水到,菌菇笑。

古田县前垅村的菇农兰前,正忙着采摘今春第一茬猴头菇,采下的猴头菇经烘干装袋后码满了自家一楼客厅。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猴头菇烘干装袋 图源/网络

另一边,古田县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冻干银耳羹生产车间里,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银耳经过清洗、切割、熬制、冻干等一系列加工后,被制作成一罐罐冻干银耳羹,静静等待着送往全国各地。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工人们正将熬制完成的银耳羹装入模具 图源/新华社

而在拥有10万粉丝的“银耳姐姐”张家巧的网络直播间里,仅冻干银耳羹一款产品每天都能产生2000单左右的线上订单,每个月直播平台的销售额都能破百万元。

不管身处何处,只需要动动手指,通过手机下单,就能第一时间品尝到来自古田的食用菌产品。

福建小城藏了一个食用菌之都,甩了云南好几条街

银耳姐姐张家巧正在直播带货 图源/新华社

从种植到生产,再到营销,现在的古田全县就如同一个食用菌大工厂。走在古田的大小乡镇,几乎到处都是为食用菌忙碌的身影,整个小县城因为食用菌产业而显得生机勃勃。

正如古田县县长许锋深说的那样:

“菌菇是古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已经融进了每个古田人的骨血里,也融进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无到有,再到做大做强,古田人用行动诠释了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视和赋予力量。而一朵朵小小的菌菇们,也为古田带去了财富,更带去了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新生活。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2]《古田脱贫记》
[3]《“菌”临天下——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风采》
[4]《“中国食用菌之乡”——古田的前世今生》
[5]《春早弄菇正当时——“中国食用菌之都”春菇生产一线见闻》
[6]《小银耳大产业,古田开出“致富花”》


- END -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