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食用菌种植项目书(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0|点击次数:
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一、基本情况

1.1 山西运城盐湖区杨家门基本情况

杨家门村地处盐湖区域北部的稷王山南麓,栢王山脚下,位于盐湖区北15公里处,村庄南依墩张庄村,北临王家庄村,东接牛家川村,西临鸭河村。整个村庄区域地形呈南低北高趋势,属丘陵地貌,全村土地面积2765亩,其中耕地总面积2565亩。

1.2 社会经济状况

杨家门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5个居民组,全村共有647口人,147户。其中劳动力350人,外出打工100人,村集体经济薄弱,2010年杨家门村社会总产值26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到30%,打工收入占到70%。农民人均纯收入4750元,种植业,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1.3 产业发展概况

杨家门村属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绿豆为主,2011年种植小麦2500亩,亩产100公斤,复播绿豆2500亩,亩产50公斤,粮食总产量37.5万公斤,养殖业以猪、羊为主,全部家庭散养,规模较小。
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鸡腿菇产业,现已打窑100眼,年产1500吨,总收入达到900余万元,已成为杨家门村主导产业。

1.4 村庄建设

杨家门村容村貌较为整洁,农民90%以上住房为八十年代中期建设的土木结构建筑,大多数居民住房比较陈旧。村内主干道和村庄街巷硬化7000米,占80%,村里有80kv变压器1台,但电压过低,负荷重,供电能力不足。村内深井出水量少,人畜吃水较为困难。村民生活用能主要靠煤、电,太阳能、沼气等新能利用不足。

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1.5 文化建设

村内小型图书馆一座共有藏书2000余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村内无中小学校,学生全部在三路里镇中心小学就读,在校小学生60名,在校中学生25人,入学率达100%。有村级卫生所1所,农民协会1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加人数已达100%。村内有便民商店3个。汽车9台,农用车70台,每户手机拥有率100%,电视普及率100%,入网电脑5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到100%。

1.6 产业支撑

杨家门村属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绿豆为主,2011年种植小麦2500亩,亩产100公斤,复播绿豆2500亩,亩产50公斤,粮食总产量37.5万公斤,养殖业以猪、羊为主,全部家庭散养,规模较小。

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鸡腿菇产业,现已打窑100眼,年产1500吨,总收入达到 900余万元,已成为杨家门村主导产业。

二、产业资源特点

2.1 村镇产业概况

盐湖区杨家门村地处干旱山区,土地贫瘠,农民增收困难,人均收入很低。村里有157户人家,前些年,有一半人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因地制宜,全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全力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高效双季槐、优质水果、设施蔬菜、优质核桃及花卉五大基地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亮点。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村支部书记王思明和乡亲们经过几年的实验,终于灵机一动,发现当地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但气候和土壤适合挖窑洞,窑洞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种植蘑菇。几经周折,全村展开了艰苦的“地道战”,摸索出了挖窑洞种植鸡腿菇的“绝活”。

一个窑洞100多米,工费是8000元左右。一年可以种植两次鸡腿菇,每次可以收获6、7茬鸡腿菇,像割韭菜一样。目前,全村年产鸡腿菇和双孢菇500吨,产值达600万元,产品远销西安、兰州等地。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469元,今年将增长18%以上。目前,当地农民靠种植双季槐和蘑菇,村民人均收入就达到7000—8000元左右。如今,盐湖区旱原地区双季槐带动农民致富已遍地开花。仅三路里镇今年就栽植1万多亩;毗邻的牛庄村也已完成改造3000多亩。窑洞全村已挖建120个,一个洞一年可产1万斤左右,收入超过5万元。”

杨家门村利用土窑洞培育菌种五大优势:一:一次性投资费用小,使用年限长;二:不占用耕地,不和大田作物争地;三:土窑洞温湿度容易控制,土法即可实现周年化生产;四: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五:利用沼渣·沼液搅拌和作物(豆壳·棉籽皮·花生皮·玉米芯))废料是典型的循环生态农业。截止2010年底提供了就业岗位7000余个,深受农民支持。

2.2 农产品开发

杨家门村目前产品只要农产品初加工,加工厂进行蘑菇产品分级将农产品分成三个等级,将二等菇、三等菇全部进行深加工,主要产品将涉及蘑菇酱、蘑菇脆、蘑菇粉等产品。

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2.3、休闲农业及产品开发

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2010年开始,运城市盐湖区大力发展设施观光农业,采取乡镇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帮扶、企业建设的运作模式,目前已建设12个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杨家门村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

三、发展模式

3.1 统一技术、统一供种、统一销售

在村委会的带领下,未来解决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的矛盾,村里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这对食用菌对环境要求较高,村里抢来专家进行指导,并进行统一技术、统一供种、统一销售,这样一来村民门不再为技术和销售发愁,轻轻松松就赚到了钱。

杨家门村冠之茹食用菌产业

3.2 进一步扩大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在种植初期由于规模晓产量小,杨家门村的蘑菇直接销售给上门收购的小商贩,或是自己卖导城里,可是随着全村的产量越来越高,销售边成了重要问题,因此大叫抱团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进行蘑菇的统一品牌,统一营销销售,进行订单式销售。

四、经验借鉴

4.1 因地制宜

当地村民巧用窑洞,一次性投资少,使用年限长;温度容易控制,可实现食用菌常年生产,由于窑洞栽植蘑菇不占用耕地,投入成本少,经济效益稿,成为全村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窑洞150眼已经投入生产,每眼窑洞产值6万元,年产值900玩园,纯收入45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7000多元。

4.2 巧用原料

他们用玉米芯、花生壳等作为栽植蘑菇的主要原料,另外肥料可以发小作为肥料不但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病虫害,另外沼池沼液搅拌发小后,整个主料种的营养成分全面,PH值中等,菌丝发育块,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且产品品质稿,口感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主要利用作物的废料和废渣作为生产原料,经沼渣、沼液拌料后,植入菌种进行循环生产,使秸杆、棉籽皮、玉米芯各种废弃物得到“整体、高效、再生、循环”利用。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一村一品研究小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服务平台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