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菇如何种植-看“科特派”如何在田野大地上开辟创新赛道→
【核心提示】在福建农林大学,有300余位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员,常年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找到用武之地。在科特派制度推行20多年之后,如何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需求?他们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基础研究“登高望远”
“农业的基础研究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落根大地。”
谷雨时节,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生态茶园,一畦畦茶田青翠欲滴,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新芽。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在茶园中套种大豆,转化成最好的绿肥供给茶树。”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之一、武夷山首席岩茶厂负责人杨文春说,“我们的茶叶质量从‘油盐酱醋茶’,提升到了‘棋琴书画茶’的档次!”
几年前,这里并非这样。因为岩茶市场红火,武夷山茶树种植密度增大,茶青减产和茶叶品质下降,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变得激烈。
是廖红团队的到来,解了燃眉之急。
燕子窠生态茶园
作为开辟国内根系生物学研究方向的领军人物,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率团队构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田间实验数据的大豆磷效率遗传图谱。在这一研究指导下,2015年,廖红团队在武夷山茶叶种植区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开出高效生态茶园建设“药方”:通过套种大豆、油菜,减少化肥使用、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带动茶农增收。
“我们的茶园产茶量从亩产六七百斤上升到八九百斤。”跟着廖红干的杨文春,是受益者,更成了“乡土科特派”。他牵头成立星村茶业专业合作社,推广燕子窠生态茶园种植模式,目前已达4000多亩,年产生态茶15万多公斤,年利润700多万元,社员收入平均增加20%。
“农业的基础研究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落根大地。农业科技创新既要‘登高’,敢于探索基础研究领域的‘无人区’,瞄准产业重大需求,又要‘望远’,直面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致力于突破环境、生态等命题。”廖红说。
从武夷山起步,再到建瓯、建阳、安溪等茶叶主产区,廖红团队建立了多个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点。目前,全省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计逾万亩,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对接40多个合作社、茶企。
农业基础研究成果的运用,带来茶园的生态高效。而标准化的推进,则提升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标准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保持中国茶叶在市场上的优势和竞争力,就必须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且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标准化。”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孙威江说。
孙威江,我省首批省科技特派员,资深国际茶叶标准化专家,多年来致力茶叶标准体系的建立。
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茶企种植台湾高山乌龙茶近5万亩。“以往,台式乌龙茶只能套用福建乌龙茶的标准,但两岸在茶树品种、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标准缺失带来销售受阻,茶企锐减。”在闽台商、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说,“是《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并实施,解决了我们无标可依的问题。”
这背后,有孙威江的大功劳。
2019年,孙威江与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员一起深入台企调研,提出建立台式乌龙茶标准体系,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研制,邀请在闽及兄弟省份的台资茶企、台湾地区的茶叶科研机构、台湾农会等组织共同参与。次年,由两岸人士共同完成的《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出台并实施。
目前,孙威江已牵头制定了25项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涵盖我省主要茶类的品种、栽培、加工、产品、储存等各个环节,为茶产业发展添动力。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福建农林大学推动科特派助力产业发展,启动茶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在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茶叶安全生产与标准化等五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把科研成果牢牢扎根大地。
平台创新打通“全链条”
“有了科研平台的支撑,科特派团队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才能深度服务地方产业。”
“胡老师,最近的菇菇脚有点不直,怎么办?”
“减少现蕾后的通风量,注意光照控制。”
疫情期间,在古田菇农的微信群,被菇农亲切称为“海鲜胡”的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胡开辉,时常活跃其中。
“疫情出差不方便,但菇农和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耽误。”胡开辉告诉记者,3月以来,他通过微信、电话,一直跟踪古田海鲜菇企业生产情况,已开展20多次技术咨询指导。
古田作为我省食用菌大县,近几年的食用菌技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海鲜菇工厂栽培单袋产量从400克提高到600克,产量提高50%,效益提高100%;银耳示范企业增产30%、增效50%……这背后,离不开福建农林大学的产业平台及科特派团队的加持。
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是我省袋栽海鲜菇生产加工规模最大企业,年产值上亿元。而10年前刚被引进到古田县凤埔乡福全村时,缺乏好的菌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单袋产量低,年产值仅900万元。而这也是当时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普遍现象:科技水平不高,菌种品质得不到保障……
当地实力有限,科研创新乏力。怎么突破?2013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应运而生。
古田食用菌电商园
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古田县政府共建的这一产业研究院,以农林大科研成果为依托,下设良种技术研究中心、应用基础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七个中心一基地”,导入技术、管理、资金等。首任院长由胡开辉这位福建省食用菌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首席专家担任。
建院初期,为了充分了解产业发展问题,胡开辉每周都要驱车三个半小时,到古田食用菌企业亲自指导。
“前几年,我们菌包时常出现‘烂心’,导致菌包出菇产量低,但就是找不到原因。”福泉鑫总经理程泳春回忆,“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联系了胡教授,没想到他二话没说,下午下课后就从福州赶来,到厂里都晚上八九点了。”
胡开辉仔细查看菌包,找到原因,建议将包心温度控制在26℃左右,随时监测。企业拿了三间库房进行实验,一个月后,菌包“烂心”的现象再也没出现,单袋产量提高10%以上。而这三间“胡教授专用实验菇房”也一直作为新品种、新工艺的示范场所沿用至今。
在胡开辉的领衔下,产业研究院成立8年多来,以“专家教授+研究生+N个企业技术人员+N个企业”的链条式精准技术服务团队,在福泉鑫等企业建立了海鲜菇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产业化示范样板。
面对区域产业的科技难题,这种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全链条”科特派服务团队的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带来良方。胡开辉团队选育的海鲜菇“闽真”系列新品种,仅“闽真2号”技术就已覆盖福建90%海鲜菇主产区,年产值超10亿元,并推广到湖北、四川、甘肃等地。
“科特派团队不仅要围绕基层问题做研究、结合实际给处方,还要有科研平台支撑,真正打通人才链、创新链,这样才能深度服务地方产业。”胡开辉说。
在福建农林大学,有一批像胡开辉这样的科特派团队,把创新链布局在产业链上,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实际问题。
食品科学学院“海产品加工与产业化”科特派团队,在张怡教授主持下,致力于将先进的食品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应用于海产品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他们服务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是我省有百年传承的鱼糜加工企业——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海欣公司食品遇到技术难题:如何将传统加工工艺升级,以实现低值鱼鱼肉的凝胶强度和保水力?张怡团队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展开技术攻关,开发出高品质的鱼糜制品,为企业年新增产值7亿元。
“我们把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做小试、中试,扩大生产。”张怡说,团队与海欣公司食品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培养人才,从企业的原料采集、设备优选到加工和副产物废物利用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服务。
当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单一的传统生产向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时,福建农林大学明确推动“全链条”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从茶产业逐步推广到水产、畜禽、蔬菜等福建特色优势产业。
科特派人才的孵化器
“深挖科技特派员制度育人价值,培养更多卓越农林人才,不断为科技特派员制度输送新鲜血液。”
春雨过后,云霄县下河村杨桃林郁郁葱葱,果农们喜笑颜开:“农户每亩年效益提高近50%!没有科特派指点,哪能卖这么好!”
果农们夸赞的是福建农林大学的省科技特派员曾芳芳副教授及其学生。曾芳芳是福建云霄杨桃科技小院责任专家。两年来,她带领8名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联合下河杨桃协会,与当地890户农户对接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引进国内外优质杨桃品种进行高接换种。
入春以来,曾芳芳团队就在下河村忙碌起来,记录品种改良实验园的高接换种情况、推广杨桃绿色生产技术、设计杨桃科普展示长廊……
省科技特派员、云霄杨桃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说:“科特派科技小院服务模式,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朱朝枝团队重点打造了一批科技小院科特派团队,服务范围涵盖我省农业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
已经坚持服务乡村20多年的朱朝枝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深挖科技特派员制度育人价值,培养更多卓越农林人才,不断为科技特派员制度输送新鲜血液,这是我们团队今后的努力方向。”
自我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始终在探寻这项制度的“保鲜”之道,陆续出台《福建农林大学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贡献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打造创新生态,并孵化了一大批科特派。
在大棚里、田野上、厂房内、林草间,处处留下了农林大科特派的身影。
菌草技术发明人、已80岁高龄还活跃在一线的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是一位资深科特派。以他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师生团队,将菌草技术传播到了全国31个省份506个县以及世界106个国家。
张飞萍教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团队,研发出松墨天牛高效诱捕新技术,使松材线虫病造成的年枯死木减少90%以上,推广应用到全国21个省份4000多万亩;陈礼辉教授的林产化工团队,解决了传统竹纤维生产能耗高、污染严重等技术难题,成果推广到10多个省份,新增产值50多亿元。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裴锦泽,自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担任省科技特派员。他联合福建省引进人才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师带徒”引凤计划,4年来,引导青年人才返乡超过100人次,175个创业项目在福建省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现对接。
在福建农林大学,涌现出越来越多被农民称赞的“田专家”。据统计,近5年,学校累计选派省级科特派1447人、团队科特派253支,服务单位遍布全省70多个区县,同时服务宁夏、甘肃、新疆、海南五指山等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目前,学校正在组织实施服务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将重点实施100项服务项目,重点对接乡村500个以上,推动更多教师把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运用于乡村振兴中。
来源:福建日报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 金针菇种植技术-金针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 红薯藤种植方法-农民朋友:别把红薯藤都扔掉了,用来种植平菇,一亩地能赚上万元
- 肠道菌群种植-研究称香蕉种植园的“快餐”使蝙蝠的肠道变得不健康
- 木耳种植-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老农来和你们说说,怎么才能增产
- 鸡纵菌人工种植基地-厉害了云南罗平一蓝莓种植户捡到半斤重的独朵鸡枞
- 福建古田种植什么菇-福建古田:小菌菇开启脱贫路
- 人工种植羊肚菌图片-羊肚菌林下栽培全攻略,手把手教你栽培出羊肚菌
- 羊肚菌合作种植协议-固其根本 浚其泉源 农业银行助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河南沁阳市利用林下场地种植雪茸菇 开辟乡村致富新路子
- 杨树下种植食用菌-芦苇综合利用 让“包袱”变财富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马的繁殖技术
- 4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5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6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0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10万元刚需,蓝电E5荣耀版与启源Q05,谁更贴近你的出行需求?
最新发布
- 美女用嘴吃饭(爱豆的自律?IU自曝吃东西每口咬150下,被医生要求减少咀嚼次数)
- 重生之完美女神txt(重生16岁送女神一箱香蕉皮)
- 美女发的福利(佳丽3000美女合集深夜送福利性感养眼女人实在太美了)
- 竟(当俄罗斯极品美女,批发式爱上中国男人)
- 盛夏之美女(盛夏外拍美女人像一组)
- 美女苏红(“炮姐”周苏红:一婚照顾瘫痪丈夫,34岁再嫁富商,她如今怎样?)
- 即墨美女多(青岛上演比基尼热辣泳装秀 40名佳丽秀身材)
- 美女骚动得图片大全(What?许昌这五个美女一起搞事情躁动整个朋友圈)
- 冬妹美女(aespa柳智敏穿白衣身姿挺拔,冬妹咬手指,宁艺卓黑蝴蝶惊艳)
- 带冉的美女(为鲁能绝杀扳平激动落泪的美少女冉妹儿(图集))
- 美女的桃花洞(《显正街记忆》大屋灯暖——做土枪 · 探八仙洞)
- 黄金美美女(各领风骚的年代: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十大美女)
- 性感热舞(古力娜扎房车里放飞自我,穿针织毛衣牛仔裤热舞,苗条身段太出挑)
- 找盐城美女(江苏盛产美女来自江苏的20位女星,个个如花似玉,楚楚动人)
- 美女进海底(别样海边风情,带你领略绚丽海洋世界)
- 美女羽毛脚丫(杨幂身穿黑羽毛裙赤脚拍摄 彰显东方韵味优雅神秘)
- 我的绝色美女总裁沈浪(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我苏若雪的男人,竟然是一个窝囊废)
- 王雷美女(美女演员李小萌:与王雷相爱15年从不拍吻戏,如今38岁却宛如少女)
- 美女在流沙里(陷入流沙时该怎么办?外国美女亲自演示,又学会了一招)
- 美女雀雀(因长相太美无人敢追,父亲为她不再续娶,何赛飞的魅力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