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金山蝎子养殖(临沂“兵支书”让山村“逆袭”:穷沟变富窝,荒山成金山)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立红 刘瑷辉 实习生 李玫萱 临沂报道

“去年我们一边防疫一边植树,共植树3600棵,新建了一处1000平米的现代化肉食兔养殖车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村集体创收近10万元……” 1月16日,在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2020年度述职报告会上,马子石沟村党支部书记闫士照做了上述汇报。

十几年来,这位军人出身的村支书,从年富力强到年逾花甲,如“老黄牛”一般,为群众谋幸福,为村里谋发展,让穷沟变成了富窝!而在蒙阴县,94位“兵支书”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他们已经成为农村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临沂“兵支书”让山村“逆袭”:穷沟变富窝,荒山成金山

马子石沟村全景

“地薄溜溜”中趟出发展新路子

在蒙阴县城东北方向40公里的大山里,从蜿蜒的朱郭线西侧的山坡上远眺,有一个村庄和公园的混合体,这里就是岱崮镇马子石沟村了。整齐的楼房、古朴的石阶、茂盛的侧柏,即使在隆冬时节,这里的美景依然颇有亮点。

“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山光秃秃,地薄溜溜,老百姓靠天吃饭。”闫士照说,1997年,他毅然放弃镇上的“铁饭碗”工作,回到村里担任副书记,当时村集体涣散,管理制度混乱,党支部很弱,群众也不支持工作,如同一盘散沙。2004年村“两委”换届时,闫士照当选党支部书记,“既然大伙信任我,我就带着大伙一起干。”

马子石沟村山外连着山,荒山面积有2600亩,良田只有690亩,好年景产不了多少粮食,一遇到坏年景,老百姓就得举债度日。

“我刚上任时,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只有300元和一间漏雨的办公室,对外欠债高达47万元。”闫士照说,为了尽快还清外债,他天天琢磨着如何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我们先把目标放在山上,探索出了‘1换N’的土地流转新方式,即用村集体一亩好地,置换村民几亩山地、岭地或河滩,再将山地、荒场统一开发治理。”闫士照说,通过“1换N”的土地流转方式,村集体土地由原来的20亩增加到460多亩,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打下了基础,也为破解集体增收难题探索出了可行之路。

有了土地,就有了产业发展的基础。2007年,闫士照发起成立了蒙阴县莲花崮农业生态旅游合作社,26个藕池、1个龙虾池、3个泥鳅池,40亩桑葚、金钱橡经济林,250箱中华蜜蜂,以及草鸡养殖园、沂蒙全蝎养殖园等项目陆续上马,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春天赏花,夏天摘果,每年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很多,他们在这里吃饭、住宿,还购买农副产品,为村民增加了收入。”闫士照说。

见缝插“绿” 10年累计种树45万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山富裕起来的村民,没有忘记大山。从2010年开始,闫士照带领村两委、退役军人、党员群众实施荒山绿化彩化工程。“我们见缝插‘绿’,在20多米高的悬崖上,用钢钎打上眼,固定住,用保险绳系着,人下去把树栽上。”闫士照说,在全是石头没有土的地方,他们用挖掘机打碎石头,再用三轮车把村庄整改后的土拉过去,填上后栽树。

临沂“兵支书”让山村“逆袭”:穷沟变富窝,荒山成金山

闫士照带领村民植树的老照片

就是靠着这种肩挑手提,挖石填土,马子石沟村10年累计植树45万棵,不但为大山披上了崭新的绿色新衣,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马子石沟村重现“四面环崮树环村”的景象,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评为“森林村居”。

村子还建起了三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内设文化舞台、文化书屋、老年活动中心、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成马子石公园、湿地公园,不断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今年70岁的村民王名传是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他说,村里经常搞活动,“我每天都去唱歌跳舞,现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就一个字——乐。”

两区同建 村民住上了二层新房

发展的路子找到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可村民们依山就势、居住分散,生活非常不便,甚至有些人居住的地方位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如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就成了闫士照心头上的大事儿。

2012年,闫士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对接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村里实施“两区同建”项目。至今,马子石沟村连续实施了三期项目,对7个自然村、175户进行了整体搬迁,共建设二层住宅楼107套、老年周转房68套,老百姓都住上了新楼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项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是最大的障碍。为此,闫士照苦口婆心、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的群众给他脸色看,有的连门都不让进,甚至有一个亲戚,希望自己的房子大一点,因为没谈妥,见到闫士照上去就是两拳,把他打得差点晕了过去。花了两个多月,闫士照腿跑细了,嘴磨破了,最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项目得以顺利开工。

2020年底,侯春花一家搬进了刚刚装修完的新房子。“以前住的小瓦房环境很差,村里盖的楼房环境好,水电、地暖都很方便,住得很舒服。”侯春花说,她现在忙着里里外外地收拾,一家人将在新房子里迎接春节。

临沂“兵支书”让山村“逆袭”:穷沟变富窝,荒山成金山

闫士照(中)在村里指挥工作

干劲十足 一年休息不到10天

山上,蜜蜂园、蝎子园生机勃勃;山腰,生态农业园瓜果飘香,公园姹紫嫣红;山下,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曲折蜿蜒,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点缀山间……闫士照常常在村委门前,看着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担任村支书以来,我很少请假,每年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天,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闫士照说,为了乡村建设,他几乎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2015年3月份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忙碌的闫士照,突然肚子疼痛难耐,不得不去医院,经检查是患了胆结石,必须手术治疗。他请了10天假,做完手术后马上回到工地上,现场指挥旧房拆迁、新楼建设。

始终保持干劲,遇到困难绝不低头,这是闫士照当年在部队里学到的东西,也是他坚持在村里工作20多年的精神力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会继续为人民服务,让全体村民彻底脱贫,走向共同富裕,建设美丽富饶、团结和谐的村庄。”闫士照说。

全县1/4“兵支书” 成农村发展新“旗帜”

在蒙阴县,像闫士照这样的“兵支书”还有很多。岱崮镇公家庄村“兵支书”公茂胜当选党支部书记后,放下手中生意,接任村委职务,招商引资400余万元,建成集休闲度假、会议旅游于一体的“山之崮民宿”,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旧寨乡杏山子村“兵支书”赵西营依托本村蜜桃资源优势,加强旅游设施建设,2019年该村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记者从蒙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全县368名党组织书记中,“兵支书”有94名,占比26%,他们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实绩突出,赢得了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他们已经成为农村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2018年以来,蒙阴县15个村庄在“兵支书”的带领下摘掉了贫困帽。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