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蚯蚓养殖桶(包头小伙返乡创业“蚓”出致富新路子)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包头小伙返乡创业“蚓”出致富新路子

技术人员为蚯蚓上料。


包头小伙返乡创业“蚓”出致富新路子

为蚯蚓床浇水降温。

在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海岱村,会养蚯蚓的返乡大学生陈浩成为村里村外家喻户晓的“红人”。最近,陈浩的蚯蚓基地里一派繁忙,除了要搞生产,还要给从各地赶来学习的“取经者”介绍经验,这让大学刚毕业的陈浩当起了“老农人”的老师。

1999年出生的陈浩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专心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一直关注着家乡包头的农业发展。“我相信一句话,‘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反哺家乡,而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这也是我选择读农大的初心。”

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中,陈浩发现蚯蚓养殖成本低、风险小、养殖周期短,还可以解决家乡畜禽粪污处理难、废弃秸秆处理难等问题。陈浩介绍:“在大学学习中,我发现养殖蚯蚓市场广阔,可以应用到饲料、有机肥、污泥处理、药材、渔具等领域,是非常有前景的农业项目,从那时起就对养殖蚯蚓十分感兴趣。”

为了确信自己的想法,他去往山东、河北实地考察学习了蚯蚓养殖技术。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2022年毕业时,陈浩得到学校的创业支持,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养殖蚯蚓。

从沈阳回到包头,陈浩在东河区沙尔沁镇海岱村承包了5亩盐碱地,从河北引进3000斤种苗,开始露天蚯蚓养殖。他一边摸索包头的气温来控制蚯蚓床的湿度,一边选择合适的农业畜禽废弃物来调整蚯蚓床的透气性。“经过40天的养殖,第一批蚯蚓成功出栏,被渔具销售、饲料厂和环保企业收购一空,这让我信心倍增。”陈浩说。

赚到蚯蚓养殖的第一桶金后,陈浩准备进一步扩大蚯蚓养殖规模,但创业路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2022年夏天的一场洪水让蚯蚓基地承受了巨大挑战,好在前期我们修建了较为完善的排水工程,仅造成部分损失,未导致大面积损毁。我也从那时开始感受到极端天气对露天养殖的巨大影响,着手思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2023年,陈浩立足本地资源,在沙尔沁镇海岱村承包了30亩地开始在大棚里养殖蚯蚓,并将5亩土地规划用于蚯蚓粪农作物试验田,创新开展“农业废弃物+蚯蚓养殖+果蔬花卉绿色种植”的纯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陈浩说:“蚯蚓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巧妙化解养殖粪便对生态环保造成的难题,蚯蚓粪还是最好的有机肥,可以用于果蔬、花卉等作物种植,市场效益良好。”

现在,陈浩的海岱村一期蚯蚓养殖基地年处理畜禽废弃物3000吨,年产蚯蚓80吨,年产蚯蚓粪1500吨。蚯蚓及蚯蚓粪亩产值在2万元到3万元,主要用于饲料、污泥处理、药材、鱼饵等。同时,蚯蚓养殖采收时期需要大量人工,每到采收时期,都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陈浩表示:“未来,我将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蚯蚓养殖技术人才,吸引更多想养殖蚯蚓的人参与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蚯蚓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短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也需要熟悉土地、热爱土地的本土人才和敢于创新、眼界开阔的“新农人”。

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新农人”,需要高校与科研机构把乡村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人才活力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各地应该结合发展实际和产业特色、发展规划,出台“新农人”引进政策和人才使用机制,以优良的创业环境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吸引有想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回乡就业,为“新农人”发挥聪明才智、致力创业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在生产用地、资金贷款、税收交纳等方面给予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新农人”在农村牧区的千里沃野大展宏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康璐)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