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重庆蜈蚣养殖(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蜈蚣)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觉得不错也可以分享给其他同学,同学想看以前的,和勤敏德VX对话框右上角有一个人头的标志,点它就可以查看历史消息!文章综合执业药师教材、中国药典(2015年版)、《常用中药鉴别真伪》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会中药材图像数据库等网络资料!下面是今天分享的内容。

蜈蚣Wugong


SCOLOPENDRA

来源

本品为娱蚣科动物少棘巨娱松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的干燥体。


相关名

吴公、百足虫、天龙、千足虫、百脚、嗷高姆、金头蜈蚣


图片

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蜈蚣

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蜈蚣

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蜈蚣


产地

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野生,现多家养。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有毒,走窜搜剔,专入肝经。功同全蝎而药力更胜,并常与全蝎相须为用,以增药力。


功效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配伍

全蝎、蜈蚣,同源于虫类且有毒,均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治急慢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中风面瘫、半身不遂、疮痈肿毒、瘰疬痰核、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等。其中,蜈蚣性温,毒大而力强;全蝎性平,毒性及药力均稍缓。


主治病证

(1)急慢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2)中风面瘫,半身不遂。

(3)疮疡肿毒,瘰疬痰核。

(4)偏正头痛,风湿顽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研末,每次0.6-1g;也可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辛温走窜,故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血虚生风者慎服。


故事

蛇毒中毒,不仅局部剧痛、漫肿。而且很快出现一系列“风”象,如头目肿大如斗感,复视,四肢麻痹,抽掣,烦躁不宁,甚则混糊谵妄,不即救治,每致死亡。蜈蚣为多种蛇药验方的主药之一。能克制蛇毒,控制上述症状,其用法是:制成粉剂,每服2—3克,一日4次。但如症状严重者,尚需配合有关抢救措施,方可转危为安。以上摘自《虫类药的应用》


江苏省南通市的蛇医专家季德胜,有一次为研究一条从未见过的小花蛇的毒性,让它在自己的小臂上咬了一口,当时,被咬的皮肤陡然发黑。虽然两次内服了他原来制成的蛇药,未能控制毒性发展,并头昏目眩,进入半昏迷状态。


在这生命的紧急关头,各位前来会诊的名医束手无策,还是季德胜自己有气无力地说:“药物已经无效了,给我捉5条大蜈蚣来,让我吞下去,也许还有希望。”结果5条蜈蚣生吞下肚,病情仍未见好转,生命危在旦夕,当即去电重庆,向大师兄求救。大师兄回电云:“仍吃蜈蚣,数量加倍。”依法服用后,奇迹发生了,季德胜肩上皮肤的黑色逐渐消退,神志清醒了,15条蜈蚣挽救了这位蛇王的性命。


从此以后,蜈蚣便成了风靡世界的“季德胜蛇药片”的主要成分。(以上摘自《中国药话》)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