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农村养殖蝎子(郏县“养蝎大王”破解人工养殖难题 蝎子养殖的困与机)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大河网讯(记者 贺志泉)平静被突然伸进盆里的一只大手打乱,受惊的蝎子爬上了这只大手,沿着手臂钻进了袖管,最后从领口爬出——位列“五毒”之首的蝎子,在陈超峰这里成了玩物。

河南郏县人陈超峰通过20多年的人工养殖,以及不间断地驯化,使野生蝎子凶悍好斗的习性逐渐改变,并且一举改变了人工养殖蝎子死亡率高的难题,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养蝎大王”。

历经多次失败,人工养殖蝎子难题终被化解

8月17日,大河网记者走进陈超峰的蝎子养殖基地,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映入眼帘,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里面种的是蔬菜,但每一座大棚里都生活着上万只蝎子。走进大棚里面,几只蚂蚱在草丛中飞来飞去,“不用加热,不用加湿,蝎子饿了还可以逮些虫子吃。”谈起自己独创的生态养殖蝎子模式,陈超峰颇为自豪。

郏县“养蝎大王”破解人工养殖难题 蝎子养殖的困与机

养殖场内80座大棚整齐排列

陈超峰是土生土长的郏县人,高中毕业后贩过菜,在砂轮厂搬过石头,之后还凭借家电维修的过硬技术在县城开了间门市。2000年前后,随着家电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陈超峰便开始琢磨着干一个既不需要雇太多人,技术含量又高的行业,“我喜欢挑战,但不习惯和人打交道。”陈超峰说。

最终陈超峰瞒着妻子在老家的房子里搞起了蝎子试验性养殖,“当时就弄了个大盆,从野外逮来几只蝎子,再搬几个土坯放到里面,当时一直以为蝎子就是吃土的。”

前后经历了两次失败后,陈超峰花费十多万,辗转山西、河北、安徽、山东等地拜访学习,加上自己的反复研究琢磨,总结出了影响蝎子成活的关键因素——温度:生长温度、冬眠温度、死亡温度、蜕皮温度……关于蝎子成长的每个温湿度区间,陈超峰说起来滔滔不绝。

养殖成功后的陈超峰并没有止步不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他又大胆革新,将室内养殖搬到了室外。为避免蝎子淋雨,又盖起了大棚,最终发展到如今投资上千万,占地50亩的新型养殖基地,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蝎子养殖户前来拜师学艺。

郏县“养蝎大王”破解人工养殖难题 蝎子养殖的困与机

陈超峰向记者展示他培育的蝎子

“看到怀孕的母蝎我就知道它会哪天生产。”陈超峰打趣地说,“我的眼睛就跟B超一样。”

据陈超峰介绍,目前这50亩的养殖场内共建有80个养殖大棚,每年能产出蝎子4000多公斤,除了挑选1000多公斤作为种蝎外,其余全部卖给洛阳市场。生产1公斤蝎子的成本大约400元左右,现在养殖场的蝎子品种都是自我繁育的了。

对于人们说的蝎子难以人工养殖的问题,陈超峰说,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因为蝎子对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的要求都很高,一个条件满足不了,蝎子长得慢不说,死亡也很正常。

其次,市面上有些商家拿野生蝎子作为种苗售卖,这些未经长时间人工驯化的蝎子进一步加重了养殖户的养殖难度,所以养殖户在购买种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

另外,蝎子养殖行业不要因循守旧,要有发展和创新的思想。“如果抱着一种技术不丢,早晚会被行业淘汰的。”陈超峰说。

郏县“养蝎大王”破解人工养殖难题 蝎子养殖的困与机

大棚养殖不需加温加湿保持原生态

蝎子人工养殖的困境与机遇

蝎子受到公众广泛关注,源于今年以来多地出台的“禁捕规定”。

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这个决定也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野生动物“禁食令”。

随后山西以及山东淄博、宁夏吴忠等多地相继出台政策,禁止捕捉野生蝎子。

郏县“养蝎大王”破解人工养殖难题 蝎子养殖的困与机

人工养殖的蝎子

“蝎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目前无替代品可复制其功效。”据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鉴定教研中心主任王利丽介绍,由于蝎子的用途不断扩大,加大了蝎子的社会需求量,但可提供的自然野生蝎源十分有限,严重短缺的资源现状和社会需求量的急剧扩大,迫切需要人们在加强保护野生蝎子资源的同时,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我国人工养蝎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原国家科委将人工养蝎列入“星火计划”,鼓励人们养蝎。通过对蝎子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的观察与总结,养殖技术也不断改进,基本上解决了常温养蝎时“冬蝎春亡”的问题,避免了蝎子出蛰时大量死亡,提高了蝎子的成活率,同时亦缩短了蝎子的生长周期。

王利丽还介绍,目前我国养殖范围最广的东亚钳蝎其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或地方标准。为了更好地指导养殖户发展生产,壮大东亚钳蝎生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对其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各主要环节进行规范。于是自2018年起,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对河南省内的多家全蝎养殖及加工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起草了全蝎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确定了《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全蝎》的主要技术内容,目前已经提交中华中医药学会进行标准的审核,相信会对全蝎的养殖及加工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

郏县“养蝎大王”破解人工养殖难题 蝎子养殖的困与机

作为中药的“全蝎”,其药用价值高

对于未来蝎子养殖业的发展,陈超峰说:一方面中药材领域对蝎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蝎子人工养殖迎来良机,但另一方面蝎子养殖因其养殖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后续资金投入大,将很多想靠此脱贫致富的人挡在了门外,“希望能得到政策扶持,让蝎子在药用上发挥更大作用”。

8月18日,河南省林业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养殖企业(户)退出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样作为陆生野生动物的蝎子,虽然在《意见》中并未明确是否在禁养范围内,但其中提到在养野生动物健康个体,要尽可能地调配用于科研、药用上,这多少让陈超峰这样的养殖户感到了踏实。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