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安徽中蜂养殖(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宇 程健

在六盘山西侧、关山之北,平凉市庄浪县郑河乡的1万余百姓便生活于此。在青山绿水间,他们的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这里,曾是省定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20年,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郑河乡的1余万百姓与全国一道全面脱贫,步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一组数据却让郑河乡的党委书记高渡“寝食难安”,即全乡村民收入结构为:70%来自务工,15%来自政策兜底,10%来自养牛,5%来自其它。

“就好像‘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破了,全都碎了……”高渡说,务工收入并非稳定收入,很容易发生大面积返贫,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让全乡人民稳步迈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摆在他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在无数个难眠的夜里,高渡琢磨出了一个办法:“种”“养”结合,调整收入构成,让百姓把“鸡蛋”装在几个篮子里,以抵抗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返贫风险。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药香漫山 鼓村民钱袋

郑河乡拥有耕地3.8万亩,1.2万余群众,每人拥有的耕地寥寥无几,且大多都是山地。所种植的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仅够村民们生存,想要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只有外出务工。

然而,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耕地撂荒严重,一旦务工收入断流,村民们的生活将瞬间陷入困境。对此,在高渡的带领下,郑河乡党委政府决定调整产业结构以改变村民们的收入结构,中药材种植首当其冲。

独活,是一种味甘、微温、无毒的药材,即可药用亦可食用。这种药材广泛种植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但在郑河乡,独活随处可见。

中秋的庙川村前,村民张定劳看着千亩独活,喜悦的笑容爬满了脸颊。

“以前,我跑农用车,一年辛辛苦苦挣3万多元,后来,看着村里的土地大多撂荒,便萌生了流转土地的想法。”张定劳告诉记者,起初,他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土豆,每亩成本为1000多元,能产3000多斤,卖2000多元。一年下来,收入相当可观。

随即,张定劳为了扩大产能,相继流转了1000亩土地,大面积种植土豆,并吸纳村里的妇女到地里务工。除草、种植、收挖,每年近5000个工的用工量,不仅让撂荒地重新有了产能,更让村里的妇女们有了额外收入。

“一个工80到100元不等,一年下来,光工资支出就得40多万元。”张定劳说,不止他挣了钱,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多了。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去年以来,随着郑河乡政府引进中药材企业,独活进入他的视野。在各级领导的引导下,今年,他将1000多亩土地全部种了独活。

“育苗由乡上的企业提供,是政府补贴,根据其他村民前两年种植的情况看,每亩的产量和土豆一样,虽然成本每亩需要3000多元,但能卖6000元。”看着长势不错的独活,张定劳盘算着今年的收入,可能会翻番。

而在上寨村,70岁的村民柳国杰是众多留守老人中的一员。他说,家里有12亩土地,由于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7亩地流转给了村集体,自己种植着剩下的5亩土地。其中,玉米种了1亩,独活种了3亩,小麦种了1亩。

“3亩独活能卖1.5万元左右,对我们老两口来说,一年都用不完。”柳国杰说,“独活的经济效益特别好。”

上寨村村支书柳万珠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村集体种植大黄(中药材)60亩、独活100亩、土豆200亩,农户种植大黄20多亩,独活180多亩,柴胡(中药材和小麦套种)270多亩。计划明年将调整中药材种植达到500亩。

不止是上寨村在按照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根据高渡描绘的蓝图,全乡2022年度种植中药材要达到3000亩,2023年度达到5000亩,2024年度则扩大到8000亩,2025年度更是要超过万亩,实现户均4亩,户均年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蓝图正在大力的描绘中稳步实现。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鸡牛成群 强产业支撑

平凉红牛闻名遐迩,作为平凉市的一分子,郑河乡村民饲养红牛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卢洼村,记者见到了养殖大户贺猪来。

2016年之前,贺猪来养着十多头牛,尝到甜头后,他流转了村里的荒地,购买了铲车开荒260多亩。随即,红牛的养殖从十几头发展到了160多头。

“今年,已经出栏40多头了,毛收入50多万元,净利润达20余万元。”贺猪来告诉记者,养牛之前,他跑公交车20多年,后来,发现养牛能够挣钱后,放弃了公交当起了养殖专业户。

“一年四季就住在牛棚,已经养出经验了。”贺猪来说,周边的很多村民都从他这里取经,开启了养牛致富,“有的养三五头,有的养十来头,收入都还不错。”

高渡介绍,目前全乡饲养平凉红牛的户数达到了836户,饲养的红牛约8800余头,其中散养的红牛就有8000多头。

可见,由于平凉红牛的饲养难度大、成本高,虽然全乡饲养红牛的农户很多,但规模不大,靠平凉红牛改变村民收入结构的概率不大。对此,高渡擎绘的蓝图里,以“短频快”的方式增加村民收入的散养鸡成为了另一条养殖捷径。

根据郑河乡的规划,2023年度,全乡要实现散养鸡稳定出栏6万羽,2024年要出栏15万羽,2025年要实现出栏20万羽以上的规模。这样一来,全乡客实现户均出栏100羽,户均养鸡收入7000元以上。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在史洼村村口,村集体饲养的800多只散养鸡即将出羽。“鸡司令”、村支书苏双城告诉记者,散养鸡的养殖起步于去年的乡党委政府号召。

他说:“去年3月份,饲养了200多只,每只鸡饲养的成本为50元左右,4个月后出羽时可卖到110元到120元,收入还是很可观。”

在村集体、村干部带头饲养散养鸡的带领下,目前全村已有20多户村民开始养鸡。

而在上寨村,全村304户中,饲养平凉红牛的户数达到了70多户,14户养鸡户饲养散养鸡高达1000多只。

除了养牛、养鸡之外,中蜂的养殖也是郑河乡在“养”这篇文章上描绘的另一特色产业。

上寨村的村民韩胡栓介绍,他每年花1000多元租了一个养蜂场,近些年每年养殖中蜂80箱左右,年均产蜜600多斤,去年收入达6万多元。

而在下寨村,于今年4月份开业的关山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已然帮助村集体和村民销售各类农特产品50余万元。

“针对短板,面对现状,结合乡镇工作特点,如何让郑河产业旺、增收快、社会稳?是摆在党委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较难课题。”高渡说,“我们深入村社、农户调研,全面访谈群众、党员和人大、政协代表,邀请专家座谈把脉,提出了全面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任务目标,描绘出了共富蓝图,为乡村振兴、治理、建设、旅游厘清了必行之路。”

而散养鸡、红牛养殖,中药材种植,便是郑河乡这个资源匮乏的山乡可探索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未来可期。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种养结合 打特色品牌

在郑河乡的桃木山下,返乡创业的康晨百悦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军已经远离城市,住在这荒山野岭一年有余。

20年前,邻镇15岁的万军选择了从军之路。复员后,他去了新疆打工。那段岁月里,万军在建材市场当安装工,又开卫浴店、代理瓷砖等,有了第一桶金后,接触建筑工程业务,并于2016年正式步入建筑工程行列,跻身成功的企业家之列。

2022年4月,庄浪县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联谊会,收到邀请的万军带着魂牵梦绕的故乡情,再一次来到了庄浪。

“在外时间久了,特别是有压力、累的时候,就特别想家,觉得家乡的苹果都比其它地方的甜。而且,总觉得工程不接地气,更想在家乡做点实体。”万军说,“在这之前,就隐隐约约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但不知道回来后能干什么,一直就没有实际行动。”

随着“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联谊会的举办,万军见到了高渡,并与高渡畅谈了15分钟。万军说:“聊完后,我就决心已定,回来创业。”

6天后,项目落地,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万军也随即住到了桃木山下的荒野里。

“我的目标,就是在这里建一个种养结合的可循环农业产业基地。”万军告诉记者,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蔬菜、饲料,喂养黑猪、散养鸡取得经济收入,粪便等归入田间,实现可循环。”

为了赶进度,最初的一个月里万军冒雨平地,赶季种植南瓜、番瓜、土豆、玉米等饲料,共流转土地2500余亩,计划投资6000余万元。目前,已投资2000多万元,种植饲料800余亩,第一批150头种猪和3万只散养鸡已经入栏。

建设中,万军尽可能雇佣周边村子的村民,用工已经过万。

庄浪郑河乡:解锁“稳收入” 用“种”“养”破题

“我给村民们开的工资比较高,小工每天150元,大工250元,且每天中午管饭。”他说,“预计建成后,常年将有200多人在这里务工。”

高渡介绍,康晨百悦牧业是当时“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联谊会引进的一位回故乡、建家乡的企业家。对于康晨百悦牧业,郑河乡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年出栏肉猪1.2万头、出羽散养鸡10万只。

而在万军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开直营店,将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供应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同时,有了产量、销量和品牌后,与村民合作,向农户提供猪苗,以保收等方式,提高周边村民的收入。

高渡介绍,从2021年开始,经过3年的发展,郑河乡的散养鸡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合作社养到农户养、由不懂技术到懂技术的过程,现已初具规模,小有影响力。下一步,将坚持发展散养鸡的信心不动摇,坚持用玉米、小麦、药材、野草、山泉水等绿色食谱,形成本土特色和关山底蕴,培育好养殖品牌。

同时,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种植方面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极力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全域覆盖、户户参与的景象,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大户、散户种植,全方位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以打造关山中药材品牌,增强“庄黄”道地药材影响力,创建关山中药材之乡美誉。

“通过‘种’‘养’产业的调整,最终将村民收入结构调整到:务工占比40%,政策兜底占比10%,牛产业占比10%,中药材产业占比20%,散养鸡产业占比15%,其它占比5%。”站在桃木山下,高渡极目远眺,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创造把握机遇,努力创新机制举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继续书写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郑河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多少个不眠的夜后,高渡想出了方法、找到了办法,而今,怀揣着对郑河乡亲和这片土地的热爱,他用脚步丈量着郑河的青山绿水、田间地头、街道小巷,正开启着用心品味过去、用情谋划未来、用力抓紧当下、俯首躬行山水的火热实践。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