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蝎子王养殖(通海——盘活“沉睡资产”)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2|点击次数:

近年来,玉溪市通海县因地制宜,整合闲置土地,盘活“沉睡资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变“静资源”为“动资产”,变“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将群众的小庭院打造成户户增收的“小产业”,托起了群众的“振兴梦”。

特色养殖促增收

梅花鹿养殖是通海县清水河村的特色养殖产业,相较于牛羊,梅花鹿养殖成本低,市场需求较大,一年可采茸两次,鹿茸3200元/千克,鹿肉240元/千克,市场前景广阔。

据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清水河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金色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探索“党总支+村办公司+农户”运作模式,投入80余万元进行梅花鹿统一养殖管理和经营,以提升梅花鹿产品及附加值为切入点,通过公司规模化养殖梅花鹿,打造清水河村特色养殖品牌。目前,清水河村共有50多户养殖户,养殖500余只梅花鹿。

庭院经济好“钱”景

通海县立足当地实际,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整合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利用依山就居的地理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盆景产业,推进庭院经济提质增效。

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进云南中卉御芳园林有限公司,建成10余亩花桩盆景育苗基地,将农家庭院变身盆景展区,重点培育盆景素材苗木,开发苗木盆景优势产品,延长产业链。

通过培育电商人才、开办周六盆景街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业,年收益达400多万元。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举办通海县五山村“盆景文化节”,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盆景交易额达200余万元。

非遗文化“活”起来

兴蒙乡是一个蒙古族聚居乡,当地服饰色彩艳丽、风格多样,俗称“三叠水”服饰。繁杂的工序、细致的缝制、精美的刺绣,让人爱不释手,目前已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通海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培育民族文化产业。探索“党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模式,注重挖掘和培养蒙古族“三叠水”服饰制作人才,将民族服装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工艺表现形式,打造“三叠水”服饰等承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涵的文化产品,让传统民族文化“活”起来,让兴蒙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更有底气。

创新创业闯市场

“恐龙”“蜘蛛”“蝎子王”……一个个散发着金属光泽、灵动炫酷的“钢魔兽”产品让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通海县创新举措,通过“外引+内培”,打好“人才牌”,做引才“伯乐”,优化各类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当好服务人才的“贴心人”,助力各类技术人才不断成长。

“钢魔兽”是返乡青年杨昊承研发设计的产品,受到市场追捧,不仅能给玩家不一样的拼装体验,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记者 张珂 通讯员 范斌)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