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虫养殖(「泌阳文学优秀作品选刊」——程希散文选)
《程希散文选》
灶底的美味
家里还用土灶做饭的时候,我最喜欢帮母亲干的活莫过于烧火了,尤其是在寒冬腊月天儿里。可作燃料的东西很多,木柴、树棍、玉米秆、高梁秆、麦秸、稻草、树叶……有时候也烧芝麻秆,只不过烟大,“芝麻秆儿,熬瞎眼儿”……还有干竹棍,只是要防备它爆炸,烧着烧着“啪”的一声,挺吓人的。
烧火也有技巧,熬汤煮粥须文火慢炖,不急不躁;热锅炝菜须武火旺烧,炉火熊熊。灶上弥漫饭香,灶底亦有美味。每次烧火前总不忘在柴灰里埋点儿小物什。记忆中烧过的东西太多了:红薯、芋头、土豆自然不消说,玉米、花生、黄豆等五谷杂粮也常常“遍地英雄下炊烟”。好像还尝试着烧过鱼,先把鱼开膛破肚拾掇干净了,用荷叶或芭蕉叶包了,再在外边裹一层黄泥巴,藏到炉灰里,待吃完饭消了食儿,也差不多烧好了。剥去烧焦的黄泥,鲜味便立刻溢满了整个屋子,啃一口,嘿!那滋味没得说!还有一种叫做“凿木虫”的虫儿,长得倒有几分蚕的模样,只是形体略小些,味道极鲜美,不过不易得,只偶尔在劈柴时觅到它不幸的踪影。吃完只能咂巴咂巴嘴,不可能过足瘾。
肚子吃坏了的时候母亲有个偏方颇见效,是用老南瓜叶包了草木灰腌好的鸭蛋在炉膛里烧,屡试不爽。以至于后来常以此为借口对母亲扯谎:“妈,我肚子又不舒服了”母亲一笑,即刻便识破了我的小伎俩,只不说穿:“那去烧个咸鸭蛋吧……”
有时候等不及就喜欢拿烧火棍在灶膛里翻来翻去,翻着翻着往往就把火戳灭了,冒出来滚滚浓烟能把人熏得咳出眼泪。母亲也不怪我,接过烧火棍三下两下就把火摆弄着了。母亲总是有办法的。离家大半年了,那灶底的美味只偶尔在我梦中飘过香,然而那明灭温热的炉火却暖心暖肺,如母爱,如冬阳,暖洋洋,亮堂堂……
粽叶飘香忆端午
吃饭时见到有卖粽子的,便想起端午节的事儿来了。
在我们那儿,家乡人都叫端午作“五月当五”,地位该是和中秋一类差不多的。不管贫富都要过的,富者富过,贫者贫过,就算再穷,像程咬金未上瓦岗寨之前,过年买不起猪肉,弄个猪头也是可以凑合的。
节日前天下午要提前去地埂上割艾,通常由我和祖父合作。割麦我不多在行,这玩意儿我行!“嚓嚓嚓”,越割越带劲儿。直到祖父在旁边叫:够了,够了,再多就抱不住了!方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的罢手。回家摆当院里让露水一露,次日清早起来便可以拣粗壮硬实、枝繁叶茂的往门框两边插了。据说是为了避邪。
蛋和蒜也要事先洗好,粽子一般是母亲包,我们粗手大脚的她相不中。我们干着急,只好在边上观摩,一展、一填、一裹、一缠……火石电光间,一个有棱有角、小巧玲珑的艺术品便诞生了。
一切准备好了,那第二天就可以像模像样地过节了。粽子、蛋和蒜要分开煮,以免串了味儿。最好吃的是粽子跟咸鸭蛋了,蒜味重,不中吃。粽子是新摘的笋叶包的,通体碧绿,晶莹剔透。里边裹了自家田里打的糯米,加了红豆、红枣、莲子和葡萄干,凑成五样,或许有五福临门之意。色如此,味自不必说,清香扑鼻,甜而不腻。咸鸭蛋也特地道,蛋清光洁似玉,蛋黄呢?竟然是红的!咬一口,顺着嘴角流油!都说高邮的鸭蛋好,我很不服气!蒜是新下来的,水一煮,味太冲,虽有益身体,尝一回,以后决不再吃。
吃了饭照规矩还是得喝点雄黄酒的,颜色橙红,白瓷碗盛了,人人有份,一饮而尽。烧刀子或者老白干是很有后劲的,姐我俩每次喝了都辣得吐舌头。剩下的酒底祖母便用手指沾了给我们抹在耳后,说防蚊虫叮咬。
接下来还要给小孩子戴上五彩绳儿和香包。记得那时候母亲总是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拎出这些小玩意来。我从不戴,都小心的藏了,锁在自己的书桌里,现在它们还好好地安睡着,香包还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香,五彩绳儿花花绿绿的,还不显褪色。
等拾掇齐整了,还不耽误下地干活。全家老少,不论男女,都拜了那雄黄酒所赐,干劲儿没来由的大,麦子收得格外快。到了晚上,我们便缠着父亲讲故事。屈原投江、黄小打柴、王祥卧冰、黄香温席……决不重样,直听到瞌睡得睁不开眼被抱上床。
第二天一醒,咦,五月当五咋就过去了呢?
记忆中的麦子香
农历上现在还是四月,离“观刈麦”的五月还多少有些时日。但却不自主的忆起那再普通不过的麦子香来了。
也没那分雅兴亲自从学校溜达到郊外去看看这时节的麦子是不是已经泛黄了,就凭着点农家人固有的经验猜测它们大抵如此了吧。
那时候,虽然爸作着一个小学校长,家里还是经营着三四亩麦子的。妈是个勤快人,爸的力气也不稀罕。赶上好年成,张罗一夏,收成还是可以的,至少一年的口粮是够了。
村子里差不多家家都喂牛,多是孩子们放,我们也乐得干这活。天儿热了把牛一撒,一群泥鳅般的孩子便迫不及待的扎进了河里。仗着人多,也都有点儿水性,是不顾忌大人们苦口婆心地教导的。赶巧了,谁家菜地挨着河,免不了进去“扫荡”一番的。披着嫩刺还挂着黄花儿的黄瓜,刚泛红的番茄……往往成了我们的腹内之物。当然,饱了口福之后是免不了挨顿骂的。
就算没瓜果,我们也自有主意。尚青的麦穗里边是有麦仁了的。想省事的话直接搓去麦芒麦壳把绿得透亮的籽儿往嘴里送。牙一咬能溅出一股水儿来!清香里带着点儿微甜。如果量大的话,不急着下肚在口里耐心嚼,这玩意儿是可以当泡泡糖吹的!嘿,真神了去了!当然还有一种吃法,也算不上麻烦,我们叫它“燎麦”,说白了就是在火上烧烤一番,弄个八成熟。也不知谁说的,说这样吃有营养,嘿,反正总能为这张馋嘴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的。燎得焦黑冒香气的时候就可以吃了。这档口搓外壳就容易多了,只是弄得两手乌黑。吃相当然是不大雅观的。不过没事,吃完了河里一跳包管没一点作案痕迹。自然,被大人瞅见了也是要遭骂的,说我们作践粮食。
想想小时候是没少挨骂的,不过我们都不在意。大不了回家屁股上挨两巴掌,一扭身就啥都忘了。不想现在少有人骂了,碰上晦气了挨一顿嘴上虽不说心里是颇为纠结一番的。想来可能是人越大脸皮越薄了吧?反正那时候是足够厚的,遇上大人动真格的,就一搭没一搭的,扯着嗓子叫,越大越好,乡亲们都是很厚道的,决不会袖手旁观的看我们挨揍的。
嘿,想起来就忍不住想偷笑一番了。我那飘着麦香的可爱童年啊……
赶会
“正月半,在王店;二月五,在二铺;三月三,盘古山;四月半,涧岭店;五月半,马谷田;六月半,在铜山;七月十五,邓庄铺。”这首流传在我的家乡——河南驻马店泌阳的童谣唱的不是别的,正是我在题目中讲到的所“赶”的“会”。从上元节到中元节,为时六个月,这样的“会”如同一股潺潺的小河水,从泌水河的上游流到下游,沿途灌溉滋润着翘首以待的泌阳儿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休不止,不觉疲倦。
再没学问的人也知道,会一般是开的,大会小会,峰会年会,村委会支部会,表彰会批斗会……人这一辈子,谁还没开过几次会么?而这儿我要说的会却是“赶”的,赶的什么会呢?庙会。庙会谁没听说过,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哪年没有庙会?不过那里的庙会却是“逛”的。逛和赶不同,逛是优哉游哉,消磨打发时间。而赶呢却是急急匆匆,庄稼人的忙里偷闲见缝插针。
庙会之前干点什么呢?募捐。捐什么呢?捐粮。有了捐个三五斗也不嫌多,没有了捐个两三升也不嫌少。穷得叮当响?好,免捐!募捐完了,庙会也就有了开张的本钱,接着便是杀猪宰羊,祭告天地,礼拜先贤,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庙会开始了,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迎新娘子似的迎来庙会的主角——两台戏班子。我们铜山庙会在农历六月十五,戏台子搭在河沙滩上——离水近,凉快。一台豫剧,一台曲剧。一台在东,一台在西。庙会历时五天,六月初十到六月十五,初十前两天,跟随戏班子而来的还有大批的小商小贩,卖针卖线的,贩牛贩羊的,引车卖浆的,杂耍卖艺的,套圈射箭的,算卦看相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熙熙攘攘,无所不有,无所不备。
“响器一响,戏要开场”,所谓响器即为戏班子乐队演奏的乐器,紧锣密鼓,整装待发。暖过了场,东边被称为梆子的豫剧和西边被称为曲子的曲剧便遥相呼应,对垒开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势要争个高低好坏。你唱《打金枝》,我唱《卷席筒》;你唱《穆桂英挂帅》,我唱《寇准背靴》;你唱《三哭殿》,我唱《三子争父》。一时间常(香玉)派,马(金凤)派,唐(玉成)派,海(连池)派,如走马灯般轮换,直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九州。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唱得日落西山,月挂林梢才鸣锣收兵,偃旗息鼓。戏台下的是乌压压的人群,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骑在大人肩头的,一个个睁大了乌溜溜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台子上的生旦净末丑,对着他们的唱念做打舞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腿蹲麻了,脚站疼了,脖子扭酸了,孩子一泡尿撒在大人脖子上了,顾不了那么多了,等罢了戏再说吧。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此话倒也不虚。罢了场,人群像惊了窝的马蜂一样四下散去。听戏听得渴了饿了?不要紧,去旁边的小摊上切半斤锅盔馍,来一海碗羊肉烩面,风卷残云,呼呼噜噜吃进肚去,完了再啃两块冰镇西瓜,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相熟的见了面笑着问一句:“吃了没?到家坐吧!”“不了,家里还有牲口等着喂呢。”然后东来的东去,西来的西回。农家无闲月,回去还要给牛添草,给猪加料呢。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向大人讨个块儿八角的,买点蚕豆,打糖之类的吃食跑去后台看演员们卸妆。卸妆就在河边,一时间“绿流涨腻,弃脂水也”。“那个长得真俊,不化妆比化了妆还好看。”“回家也让你爹攒钱给你娶个这么俊俏的媳妇儿吧!”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害的那个俏花旦羞红了脸拿水撩向他们。于是孩子们就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一轮圆月在东方的天幕上悄然升起,温柔的抚慰着村庄、老树、沙滩和沙滩上的戏台,整个世界都渐渐睡去,只有那奔流不息的河水倒映着那俏花旦羞红的脸庞流进一个个年轻的梦里。
共和国的同龄人--四爷小记
四爷在兄弟中排行老四,也是老幺,所以四爷也是幺爷。但四爷让我们叫他小爷,说小爷好,小爷显得年轻。
四爷是四九年生人,今年六十五,与新中国同龄。每每提起这个,四爷就特别自豪,甚至自豪得近乎嘚瑟:“怎么样,几个能有我这样的荣耀?!”村里人也因此常打趣他:“刘柱,你本该叫建国的!”于是大家就都笑起来了。刘柱是四爷的小名。四爷出生时太奶奶营养不良,四爷也就又小又瘦,小脸跟核桃一样。太爷爷给他取名刘柱,寄予着一个最朴素的愿望——留住四爷的小命,让他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
四爷果然没有辜负太爷爷的殷切期望,不仅顺利地活了下来,而且出落得越发周正,成了十里八乡的俊后生。四爷年轻时跟着太爷爷学了不少本事,不仅是庄稼活的好把式,吹拉弹唱也样样拿得出手,尤其一手二胡拉得板是板眼是眼,再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着实吸引了不少大姑娘小媳妇。太爷爷对此也频频点头:不赖不赖,搁解放前有这手艺也饿不死了。
七七年,四爷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叔降生了。添丁添口本来是件好事,但一大家子挤在一个小院里,一个锅里搅稀稠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四爷主动提出了分家。据爷爷回忆,当时值钱的家当除了十来袋粗粮之外就是一盘磨和一大两小三头牛了。四爷装了几口袋口粮,牵了一头刚断了奶的小母牛在村东头安营扎寨了。我爷爷看不过去了:“刘柱,亲兄弟明算账,你这么分让外人怎么看我啊!你把磨拉走吧,把另一头牛娃儿也牵走。”四爷摆摆手:“哥,你这一大家子拉扯五个娃就够受的了,磨你就留着干点营生,那头牛娃还没断奶,就是牵走也喂不活。我还年轻,人口又少,有的是力气,放心吧,好日子在后头呢!真没饭吃了,我让娃端碗过来讨。”爷爷被逗乐了,眼里噙着一窝子泪水。四爷怎么会让孩子来讨呢?
七八年,改革开放。四爷和一帮兄弟子侄辈制坯烧砖、架椽造屋,在村东头盖起了三间红砖大瓦房,还帮爷爷把小院修葺一新,更新换代成了砖瓦四合院。
八零年,包产到户。四爷和村里人一样,粮食大丰收。交完公粮,四爷没像旁人那样把吃不完的粮食卖掉,而是以萝卜白菜般的价钱牵回来两头母猪,搞起了养殖。一年后,四爷家的生猪有了大大小小十几头,再后来是几十头、上百头。养的东西也多了:鸡、鸭、鹅、牛、羊、兔等七八十来种。四爷家的后院成了名副其实的“动物园”。
大概是香港回归那年,一条通往铜山风景区的旅游专线从村东头修了过去。四爷力排众议,在鸟不拉屎的公路旁盖了四间房子,先是开百货超市,后来又扩展到农家乐、旅店、加油站和洗车行。我的几个叔叔和村里不少乡亲也逐渐在四爷的带动下聚居在公路边搞起了各种营生。四爷和一众乡亲们圈出了一个不小的商贸旅游经济圈。
四爷六十岁的时候逐渐把事业交给了小叔打理,但家里的顾问和军师还是他的。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出生的小叔也没有辜负四爷对他的殷切期望,事业更上层楼:承包了几百亩荒山栽种果树,入股公交公司搞客运,拉起一帮人马办驾校……四爷微微点头:“现在,不靠手艺,靠脑子也一样饿不死了!”
四爷今年六十五了,虽然已经“退休”了五年,但他还是不服老:“我是兄弟几个中最小的,他们几个还不叫老,我怎么会老!”是的,四爷是小爷,和共和国一样,正是黄金一般最好的年纪,怎么会老呢?
脑海中四爷年轻时拉二胡唱梆子永远二十岁的场景越发清晰了……
【作者简介】
程希(1989— ),河南省泌阳县铜山乡人,扬州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金陵诗社社员、扬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硕博阶段先后师从董国炎、田汉云、钱宗武三位先生攻读古代文学与经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敦煌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诗学》《词学》《中国韵文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课余时间曾在《中国教师报》、《九歌》(澳门)、《当代先锋文学》(香港)、《金陵诗苑》、《信阳晚报》、《扬州晚报》、《淮南文艺》、《扬州诗文》、《盘古风》、《驻马店日报•泌阳特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上百篇。主持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清代宝应朱氏家学研究”(KYCX17863)。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诗词征集令”三等奖等。应邀参加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节目,为百人团中20位海内外名校博士成员之一。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马的繁殖技术
- 4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5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6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0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10万元刚需,蓝电E5荣耀版与启源Q05,谁更贴近你的出行需求?
最新文章
- 美女用嘴吃饭(爱豆的自律?IU自曝吃东西每口咬150下,被医生要求减少咀嚼次数)
- 重生之完美女神txt(重生16岁送女神一箱香蕉皮)
- 美女发的福利(佳丽3000美女合集深夜送福利性感养眼女人实在太美了)
- 竟(当俄罗斯极品美女,批发式爱上中国男人)
- 盛夏之美女(盛夏外拍美女人像一组)
- 美女苏红(“炮姐”周苏红:一婚照顾瘫痪丈夫,34岁再嫁富商,她如今怎样?)
- 即墨美女多(青岛上演比基尼热辣泳装秀 40名佳丽秀身材)
- 美女骚动得图片大全(What?许昌这五个美女一起搞事情躁动整个朋友圈)
- 冬妹美女(aespa柳智敏穿白衣身姿挺拔,冬妹咬手指,宁艺卓黑蝴蝶惊艳)
- 带冉的美女(为鲁能绝杀扳平激动落泪的美少女冉妹儿(图集))
- 美女的桃花洞(《显正街记忆》大屋灯暖——做土枪 · 探八仙洞)
- 黄金美美女(各领风骚的年代: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十大美女)
- 性感热舞(古力娜扎房车里放飞自我,穿针织毛衣牛仔裤热舞,苗条身段太出挑)
- 找盐城美女(江苏盛产美女来自江苏的20位女星,个个如花似玉,楚楚动人)
- 美女进海底(别样海边风情,带你领略绚丽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