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天津红虫养殖场(把小站稻种在滦河边——天津帮扶助力承德脱贫攻坚实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把小站稻种在滦河边——天津帮扶助力承德脱贫攻坚实录

整理完毕等待插秧的稻田

  春夏之交,一场小雨过后,幽谷稻米基地的育苗大棚外还有些泥泞。董事长刘涛向工人询问着今年育苗的情况,他们身后,两个大棚的小站稻稻苗青翠欲滴,生机勃发。再有几天,就能插秧了!

  这两个大棚的秧苗,是最优良的小站稻品种,今年第一次试种,就达到了100亩。这将是发源于天津的小站稻,第一次生长在天津人的另一条“母亲河”——滦河岸边。

  汩汩滦河水翻山越岭,哺育着津沽大地。几十年来,为了涵养水源,保证一河清水送天津,流域内的承德人民在经济发展上做出了牺牲。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天津加大力度,推动资金、人员和技术“反哺”承德。成长在滦河岸边的隆化本土农业企业——幽谷稻米,在天津的帮扶下实现了加速发展,也成了带动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典范。


把小站稻种在滦河边——天津帮扶助力承德脱贫攻坚实录

新育出的小站稻秧苗

  零化肥零农药 靠的是四大“法宝”

  隆化县西端的湾沟门乡,地处燕山脚下,滦河自北向南流过,形成了一片开阔的河谷。这里有着甘甜的滦河水,有着肥沃的土壤,天然适合水稻的生长。然而多年前,因为劳作辛苦、收益又低,大片的农田被长期“撂荒”。用刘涛的话说,种稻子就是“脚踩泥水,头顶太阳”,辛苦半年,还卖不了几个钱。

  作为一直在外打拼的企业家,刘涛在“返乡创业”大潮的鼓舞下回到了隆化,他和高中同学张利富一起,钻研零化肥零农药的天然水稻,以幽谷稻米企业为依托,立志闯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

  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保证产量的两大基石。然而大量、无序使用农药化肥,也是造成粮食品质不可控的潜在因素。出于对绿色食品的品质追求,特别是滦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要求,刘涛团队坚持追求化肥和农药零使用,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们成功了。

  “绝对零使用”靠的是几大法宝:沼液浸种、潮土育秧、铺膜插秧和沼液施肥。特别是铺膜插秧,是彻底杜绝农药的关键。一般的农用薄膜是白色透明膜,而他们率先把黑色薄膜用在水稻种植上,属于国内首创,是“亮点中的亮点”。

  燕山地区无霜期较短,水稻生长年积温略低,黑色薄膜可以有效保持地温。还有,这种薄膜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除草治虫上。黑膜可以阻止杂草的光合作用,而水稻可以从薄膜开孔处正常生长,这样就免除了靠农药来除草的环节。之前,当地稻农每年要把很多的资金花在农药除草上。

  “黑色膜覆盖下的土壤含氧量低,专吃稻根的红线虫就会从开孔处钻出地面,我们里的一种鸟就会跑到稻田里吃掉这些害虫。”刘涛介绍,他们通过引入黑色薄膜,实现了完全遵循自然法则来灭虫。可以说,在杜绝农药方面,黑膜的作用居功至伟。

  产业链壮大 受益的是家乡父老

  使用天然和物理的方法除草杀虫,肥料仅使用农家有机肥,在休耕五年以上的田里种植,让幽谷的大米基本实现了农药和化肥的零使用。这自然带来了绿色天然的高品质,很多人在品尝后感叹“吃出了小时候大米的味道。”

  在休耕五年的土地上第一次种出的大米,被称为原一,第二年种出的,原始土壤残留的农药和化肥会进一步降低,被称为原二。如今刘涛他们已经种出了原五大米,当然也是品质最高的一种大米,可以卖到99元一斤,原四、原三也能卖到49元和39元每斤。“我们最好的一种米,经检测含有72种微量元素。”

  瞄准大城市差异化、改善型需求,幽谷的绿色大米越种越红火,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稻米基地从最早的只有几亩地试种,到今年已经发展到了5000亩。

  返乡创业,初心就是为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通过土地流转、闲时务工、肥料采购、技术传授和年终分红等方式,刘涛和他的幽谷农业,让家乡父老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仅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标准,在全国来说也属于比较高的水平。

  在育苗大棚工作的村民李洪阁,家里有8亩地流转给了稻米基地,仅这一项收入每年就有8000元。刘涛团队创业伊始,老李就参与进来务工,每年又可以增加3万元以上的收入。一位贫困户感叹,原来几乎什么收入都没有,现在不出门就能干活挣工资,“给生活带来了彻底的改变。”

把小站稻种在滦河边——天津帮扶助力承德脱贫攻坚实录

刘涛询问育苗情况

  刘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远近有很多农户不愿参与进来,但也想学着幽谷的方式种稻米,公司在技术上会毫不保留,还会支援他们一些物资,“要技术给技术,要薄膜给薄膜,都是免费给的。”

  自2016年以来,幽谷农业累计安排 5个乡镇11个行政村的400余人就业,发放薪金300余万元,发放租金200余万元 ,带动了400余户1000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帮助5个残疾人实现顺利就业。

  经过不懈努力,幽谷农业成长为隆化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绿色稻米之外,刘涛和团队继续扩大产业链条,发展起了水培蔬菜和土特产商贸等板块,并正积极筹备向养殖、屠宰等领域延伸,至目前总投资已近亿元。

  天津力量让企业收获“加速度”

  成了隆化的产业龙头,但刘涛团队仍然面临着很多的瓶颈,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压力。在回乡创业的起步阶段,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来扩大规模,但隆化贫困县的实际,能够给予的支持有限。在这个档口,天津对口帮扶承德给幽谷带来了加速发展的机会。

  2018年,天津帮扶干部、隆化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明杰了解到了幽谷的现状,开始多方联络协调,陆续促成各批次帮扶资金和项目落地。两年多来,总计有400多万元的天津资金注入幽谷,得益于此,企业购置了加工成套设备和机械化耕作设备,建设了一座恒温库。

  刘涛表示,恒温库可以让收获的稻谷维持在8到10摄氏度,加工后的大米可以保证新鲜的口感,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同时,机械化设备的引入,让幽谷的种植规模实现了升级,“我们今年能扩大到5000亩,没有天津资金,今年最多到3000亩,天津的帮助让我门提速太快了。”

  刘涛回忆道,刘明杰经常询问项目进度,问有没有其他的困难,“感觉天津的干部工作都特别认真,务实。”

  坚决不用农药和化肥,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就是产量的逐年递减,为了解决换茬和地力的问题,刘涛团队想出了更新品种的方法来调节地力。“一般的稻田耕种两年后,会换茬种玉米,但我门觉得这样太可惜了,于是就想通过更新品种来解决。”

  在这个背景下,他们积极引进国内的优良品种。去年下半年,经过技术论证,团队认为小站稻完全可以适应当地的水土,于是通过天津帮扶干部引进了著名的小站稻。今年第一次“试水”,就计划播种100亩,所需稻种为小站稻经营公司无偿赠送。看着新育出的青翠稻苗,刘涛期待着能有一个好收成,期待着小站稻在滦河边发挥出神奇的作用。

  除了产业上的帮扶,天津帮扶人员还积极帮助幽谷农业完善销售链条,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产品走进天津市场。目前,企业在天津已经开设了两家门店,销售隆化产的扶贫产品。其中在津南区紫江路市场的门店还会获得政府的房租补贴,开设至今,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元。

  ……

  记者从天津市帮扶承德工作队获悉,开展结对帮扶四年以来,天津已经投入各项帮扶资金16.42亿元,实施项目490个,加速了幽谷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品牌打造,助力承德4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这一项项实打实的数据,是天津助力承德决胜脱贫攻坚的成果,更是津承两地情谊深的历史见证。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自河北承德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