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蚕的养殖基地(毕节七星关:养蚕促发展 生态经济双丰收)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人民网-贵州频道

毕节七星关:养蚕促发展 生态经济双丰收毕节七星关:养蚕促发展 生态经济双丰收毕节七星关:养蚕促发展 生态经济双丰收

盛夏时节,乌蒙大地上一片翠绿。走进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沙乐村普胜蚕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翠绿的桑树,虽不高大,叶片却宽大厚实。而在彩钢瓦下蚕房里,十几个工人正忙着打扫卫生、消毒、喂食蚕宝宝。

工作人员随手抓起一大把桑叶均匀地抛撒到蚕床上,随即传来一阵“沙沙”声,不一会儿,大片的桑叶就只剩点点筋络。

据悉,为响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真正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脱贫致富,2018年初,在七星关区农牧局、盛丰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沙乐村以“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模式流转土地1200余亩发展蚕桑种植,并在当年试养150张蚕种,取得了成功。

“今年的蚕特别大,蚕茧质量特别好,一个当以前的两个大。”沙乐村村主任李本军看着长势良好的蚕宝宝,脸上笑意难掩。李本军介绍,该合作社除了在本村种植桑树外,还在邻近的杨柳村种植桑叶600亩,同时不断扩大蚕桑养殖。

“一亩桑叶一年能养4张蚕,1张蚕种有蚕虫2.5万至3万条,至少可以产蚕茧35公斤,按照毕节汇江蚕桑公司最低保底收购价每公斤40元计算,1亩桑园一季的毛收入就有1400元,一年就有5600元的毛收入。”李本军细细算了一笔,养蚕周期短见效快。

今年,七星关区农牧局、盛丰公司正式将这两片桑园移交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又将其移交给沙乐村和杨柳村。现在,这些桑园统一由沙乐村村社一体合作社——普胜合作社经营,覆盖当地农户1600余户7000多人。

李本军喜滋滋地介绍,今年第一季养蚕就获得了蚕茧3500公斤,有的蚕茧又大又白。除了部分销售往省外,其余都用来试验做蚕丝被。而后的每一季都会由毕节汇江公司保底收购,对于销路李本军完全不愁。

“就目前形势看,群众积极性较高,规模扩大后劳务费自然就要增加。”李本军说,目前,光养蚕、采摘桑叶就发放劳务费40多万元,让周围群众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光在基地喂喂蚕,消毒等每月固定工资就有2500元。”沙乐村石板组的路绍先是当地的贫困户,她的任务主要是喂食桑叶和为蚕房消毒,包吃包住,每个月的工资2500元。

路绍先介绍,和她一起在蚕房上班的有40多人,除了喂蚕和消毒人员的工资是2500元以外,技术人员的工资有4500元。采摘桑叶期用工量达100多人,每斤桑叶按0.3元计算,少说临工每天也就七八十元的收入。很多小孩周末也会跟着大人到桑园采摘桑叶赚些零花钱。

但是,让李本军苦恼的是,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养殖规模,现在的蚕房只能满足五分之一的桑园饲养量。因此,村委会下一步准备把蚕种无偿发放给农户养殖,并对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尽可能利用好桑园。“你不要小看,我们这片桑园如果充分利用起来,一年至少有1000多万元的产值。”李本军说。

“如果真的可以领回家养,我第一个领。”对于分散给农户养殖一事,沙乐村村民石忠才很是赞同。

2018年村子里试养第一批蚕虫时就是租用石忠才家的房子,从蚕虫进了她家屋里,她便是第一个到合作社务工的人,两年多以来,她早已学会了养殖技术

“跟人打工是死工资,自己做,做多得多。”石忠才说,经过三年的亲身实践,发现养蚕是最能被群众接受、最适合发展壮大的农业产业。她对合作社下一步发放蚕种给大家养殖的打算非常支持,并打算自己先领回几张蚕种养殖,做好示范带动。

同时,石忠才说,他也乐意免费为有这种打算的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走进蚕房,在2000多平方米的彩钢瓦蚕房里,每一间蚕房都标着序号。有的蚕房里在养蚕,有的蚕房里的蚕在结茧。蚕房面,则是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桑园,在微风的摇曳下散发着一缕缕清香。

“这些桑园只要管护得好,至少可以管30年。”李本军介绍,毕节的气候很适合蚕虫的生长。加上近年来农村房屋的大力改善,养蚕更具备养蚕的基础条件。因此,现在示范带动成功后,下一步发动群众一起养殖就很容易铺开了。

看着慢慢蠕动的蚕虫,绿油油的桑叶,李本军打算进一步学习养殖技术和深加工技术,他说,卖蚕茧虽然价格不错,但比起深加工还是“吃亏”了很多,深加工不仅大大提高收入,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共同致富。(刘国艳)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