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山东临沂蚯蚓养殖基地(临沂:争创“样板村““五个振兴“打造咱的美丽家园)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朱家林、梁兆利、金丰公社……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临沂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痕迹,更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1+5”政策规划,注重从农业内外、供需两侧共同发力,统筹谋划、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小山村变田园综合体

“三产融合”走出产业振兴新路子

朱家林,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宋娜等青年创客的努力下,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如今,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创意小镇)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不仅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走出一条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临沂:争创“样板村““五个振兴“打造咱的美丽家园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

现在的朱家林,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创客为主体,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文创产业为核心,规划布局了“二带二园三区”。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政府引导、创客引领、综合规划、多主体参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扶贫减贫、乡风民俗保护传承等“三农”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朱家林只是众多典型中的一个。近年来,全市积极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行动,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能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临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走“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建设,让农业在“合纵连横”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积极推进“大数据+农业”,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建设农博馆和农产品展销平台,办好永不落幕的农博会,争取实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

让外地人才“流回来”

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

2005年,身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蒋高明,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接到聘书的那一刻,蒋高明决定要进行他梦寐以求的生态农业乡村实验,2006年7月,蒋高明带着“生态农业”研究课题和一支由十多个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回到自己的家乡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办起了自己的“弘毅生态农场”。近几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不少从事现代规模农业的企业家和农民前来学习取经,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生态农业种植面积14.5万亩。

临沂“返乡青年”王高峰,曾任国内著名软体家具品牌营销策划总监。出于对要做“中国互联网农业顶尖品牌”梦想的执着,他毅然放弃了大公司高管不菲的收入与良好的职业前景,开启了他回沂南县艾山东村种桃卖桃、在他人眼中十分不可思议的生活。一个桃子卖到88元,2015年,总交易额已达到28万余元。2016年,交易额达到300多万……不仅桃子,他和合伙人刘元强又把当地的小米、绿豆、核桃、鸡蛋、小米等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将这个种植基地打造成互联网农业示范园区,把种植管理、推广、物流进一步规范化,成为“新农人”的标杆,把经验传授给更多农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及地方农业发展。

解决农村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在于促进城乡人才流动,支持各类人才留在农村,共同唱好乡村振兴大戏。全市积极推行“农村实用人才提升计划”,着力做好育、派、引、留、联“五篇文章”,鼓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创新创业、各展其长。

文化振兴,铸乡村之魂,提升农民精气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就是起到铸魂的作用。”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临沂市民政局副局长孙孝建从事和研究农村管理和发展工作30年,对于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意义,深有感悟。

“日子好过了,村民精神不能垮下来,鼓了钱袋也要富脑袋,有钱花和讲文明,一样也不能少。”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村党支部书记梁兆利说。从1990年至今,每年正月初三,后峪子村雷打不动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评上的都要披红戴花、上光荣榜,还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好媳妇”娘家。30多年来,后峪子村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发生一起群众上访,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我市实施“三大行动”推动文化振兴,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气神。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通过组织农村党员和部分群众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精神熏陶,推动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目前,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已承接各类农村党员和群众培训班200多个,累计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

同时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建设一批村史馆、民俗馆、乡村博物馆,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发展一批“沂蒙”特色文化产业,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源泉。比如,费县荷包、郯城中国结、临沭柳编、莒南石雕石刻、沂蒙小棉袄等文化产业以及郯城以二胡为代表的乐器产业园、费县奇石产业园等,已成为引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锐”。郯城县庙山镇乐泉村是个“二胡村”,全村120户人家中有96户常年从事二胡、京胡等民族乐器制作,每年有近8万把乐器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但村里的乐器制作至今仍以家庭作坊为主,当地筹资8000万元建设二胡产业园和发掘二胡文化旅游,二胡博物馆、二胡展厅、二胡演艺厅已建成对外开放。

守住绿水青山,推动生态振兴

鸽子、鱼塘、水禽、莲藕……原本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却在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东朱汪村的山东鼎益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简单的分级沉淀,有机废水用于种莲藕,废渣用于蚯蚓养殖,之后变废为宝得到有机肥料,蚯蚓用于水产养殖,实现种养有效循环。

除鸽子楼生态系统,鼎益生态农业示范园还利用莲藕池的淤泥,改善土壤生态结构,种植出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生产主管杨锋介绍,示范园已形成蔬菜及禽蛋、肉、水产等种植加工配送一条龙。目前,“农校对接物联网”电商APP已上线,黄瓜、辣椒、西红柿、食用菌等15种常用蔬菜已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据了解,兰山区方城镇通过打造生态循环示范基地、科技农业核心区,辐射带动区域10万亩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危废集中处置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水肥一体化“两个示范”项目,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减。重点治理1211条河流、901座水库;抓好退耕还林,加快恢复森林植被,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6.2%;健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省级生态红线219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2.8%;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0个。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等政策,优先将自然条件恶劣、“空心化”严重的村庄纳入改造范围,力争2020年建成1000个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

中国首家

现代农业服务平台金丰公社让世界为中国农民种田

7月18日,中国首家现代农业服务平台——金丰公社正式创立。金丰公社,由我市临沭县金正大集团发起并控股,旨在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之际,补齐农化服务的短板。农民加入公社后,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从种到收完全不用操心资金。金丰公社在打造现代农业全价值链服务“新业态”的过程中,探索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全托管”模式、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半托管”模式和农产品产销“全渠道”模式,并依托全国18个省份、69家县级金丰公社和1000余家县级金丰公社服务实体,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有力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种植、适度化规模经营,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乡村综合治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着力促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其中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新培育经工商注册的农民合作社1.8万家,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决策咨询、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2018年,我市从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451名第一书记到89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任职,齐心协力抓党建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双百培育工程”,在全市遴选100名“王传喜式好支书”、100个“代村式好支部”,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市广大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比学赶超,争当乡村振兴“带头人”、争创乡村振兴“样板村”。

记者 付茜 庄成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