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海南 水蚯蚓 养殖(冬至一候蚯蚓结 北眠南忙的蚯蚓何时迎来春天)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冬至物候里,第一候讲的就是“蚯蚓结”,意思是这个时候的蚯蚓蜷缩在土层下,静待大地回暖。真是这样吗?新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延庆和海南三亚的蚯蚓养殖户,看看一南一北两地蚯蚓这会儿都在干吗。

拯救养牛场的小蚯蚓

作为土壤的“原住民”,蚯蚓对环境的要求是,5℃以下会进入休眠状态,如果超过40℃以上会被热死,最适宜的温度在20℃到25℃之间。

海南三亚市海棠湾明鑫苑的负责人李黎明告诉新京报记者:“蚯蚓在三亚等海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

和享受“阳光海风”的海南蚯蚓不同,此时北京的蚯蚓“睡得正香”。

为了让冬眠状态里的蚯蚓更舒服,大柏老村的北京大地聚龙合作社的44栋春秋棚里,蚯蚓养殖床上特地加盖了一层薄膜。合作社负责人马艳明告诉新京报记者:“冬眠前,最后一次采收蚯蚓是在10月底,冬季蚯蚓几乎不用管,加好新鲜牛粪,洒好水,一直能到来年3月底。”

到今年,马艳明养殖蚯蚓已经12年了。他告诉记者,目前各地普遍养一种名叫大平2号的食粪型蚯蚓,用来解决畜禽粪污。

2007年以前,大柏老村是养牛专业村,家家户户都养牛,存栏量一度达到2万多头。年产牛粪8万多吨。但是,每年用于耕地的牛粪不到30%,剩余的70%只能乱堆乱放,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据马艳明介绍,“那时候,一到下雨天,满街污水,到了不能不治理的程度。”引进蚯蚓养殖后,马艳明所在的养殖场包揽了本村三五个大型养牛场的所有牛粪,用120亩地来养蚯蚓,牛粪成了蚯蚓的食源,污染问题随之解决了,还衍生出以蚯蚓粪肥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

据介绍,每年开春后,蚯蚓进入生长繁殖期,采收从6月中旬开始,“每15天提取一拨蚯蚓。”大棚养殖一亩可以出产2-3吨蚯蚓,露天地出产1吨/亩。

“蚯蚓以每斤七八元的价格销售给药厂,提取蚓激酶,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蚯蚓粪加工成有机肥,以600元/吨的价格销售,用于屋顶绿化、盆栽植物的基质。”马艳明告诉记者,“蚯蚓和蚯蚓粪肥前几年卖得不行,这两年才刚刚好转,今年产值能达到1000多万元。”

认识和重新认识蚯蚓粪

蚯蚓转化畜禽粪便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蚯蚓消化系统分解畜禽粪便、秸秆等生物材料。“蚯蚓消化系统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和淀粉酶把生物材料转化成自身或易于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据介绍,一般一年使用牛粪150吨/亩左右,一个养殖季能消化牛粪、秸秆等生物质1.8万吨。

近年,随着应用推广,对蚯蚓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人员发现,蚯蚓粪富含植物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还含有铁、锰、锌、铜、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有机质和腐质含量达到30%左右。另外,蚯蚓粪中含有蚯蚓拮抗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素,能为各种瓜果及农作物供给全面营养。

知名蚯蚓粪肥研究学者,北京农学院原城乡发展学院院长刘克锋认为,蚯蚓粪是一种温和的有机肥,其中蕴含的激素和氨基酸刺激植物根系发展,有利于有益微生物活动。从培肥地力和土壤改良两个方面表现更出色。

据介绍,近年,蚯蚓粪肥主要用于育苗基质。“养分不高不低,土壤通透性好,培育的种苗健壮、抗性好。在实际应用中,蚯蚓粪肥供不应求。”

冬至一候蚯蚓结 北眠南忙的蚯蚓何时迎来春天

蚯蚓粪做基质的盆栽蔬菜。受访者供图

对于蚯蚓粪肥这种产品,海南的李黎明认为,“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我们应重新去看待蚯蚓和蚯蚓产品。”

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施用蚯蚓粪的哈密瓜根系更发达,口味好于普通肥料种植出来的瓜。李黎明告诉记者,蚯蚓粪肥种的叶菜可以提早一周收割,保鲜时间也比没有蚯蚓粪的要长。“单纯施用蚯蚓粪的作物,植株强壮,减少了用药频次,土壤的团粒结构,拉长了灌溉周期。”

刘克锋告诉记者,对于受污染的土壤,蚯蚓粪肥和有机肥的原理是一样的,能使重金属污染产生螯合作用,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让重金属处于无效态或低效态。

李黎明认为,“要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上看待蚯蚓属于低级动物,它的作用远远不是现已了解的这些,应该重新认识蚯蚓这种‘微型的改土车间’的作用。”

蚯蚓粪肥的春天还有多远

北京大地聚龙蚯蚓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艳明告诉记者,“原来在北京的通州、朝阳、顺义、房山都曾经养过蚯蚓,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了。”“主要还是环保要求更高了。”

冬至一候蚯蚓结 北眠南忙的蚯蚓何时迎来春天

北京大地聚龙合作社的44栋春秋棚里,蚯蚓在养殖床里冬眠。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中也注意到,在政策层面,2019年9月16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在回复《关于加大有机肥推广使用力度,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建议》时表示,2019年,中央财政资金60亿元用于支持12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比2018年增加了40亿元,对于继续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措施,种植业管理司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技术指导,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目前,我们在掌握蚯蚓北方养殖关键技术的同时,还打通了销路,可以稳定出产蚯蚓和蚯蚓粪肥,”马艳明告诉记者,为了扩大产能,这两年,在内蒙古、河北等地相继成立了实验基地,“项目实验成功后,将给周边畜牧大县、大省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范锦春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