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科技苑蚯蚓养殖技术(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摘自《土著农耕》第九节(下篇)

■关键点一:平衡

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是什么“平衡”。“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平衡的。《道德经》里边有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是公平的,不允许某一个物种过于强势,就像恐龙太强势了,最后它灭绝了;农药化肥让我们获得了高产,同时也失去了平衡跟永续耕种。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这些智慧给我们什么启示?

大自然它始终是平衡的,你不要去担心什么——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打除草剂杂草会不会爆发?不会的,大自然一定会通过某些机制来维持整个大自然的平衡。其实,打不打农药,它就那么一点危害、就那么一点损失,打了农药说不定损失更大。还有农药对我们人体的危害,还会破坏自然平衡。再比如打除草剂,原本杂草是一个平衡的状态,打了除草剂却可能会导致某些杂草的爆发,那我们就是在破坏这个平衡。我们知道大自然本身是有这个能力的,那么就不要去用外力破坏它,干扰这个平衡。

所以,在生态农业里没有“除草”的概念、“杀虫治病”的概念,我们根本不要去想有什么病、有什么虫、我该用什么方法去防治它。不要认为做生态农业只要不用化学的药剂就可以了,我用有机的、生物的、矿物质的——你还是没有脱离这个约束,还是没有相信大自然有平衡的能力。这就是在“道”上,你没有做到这一点。

■关键点二:循环

“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也就是,它会转化,在大自然里是没有废物的。同样,成语“物极必反”和《道德经》里的“物壮则老”,都在说万物一定是循环的,包括我们的生命、能量,全部都是循环的。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它一定要经过生命体的分解。这就告诉我们,能够分解的东西一定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

如果我们向大自然投入了不是自然界本身的东西,而是我们人为制造的东西,大自然就无法去分解了,它就没有去向。就像我们人体的肿瘤细胞,就是癌症。比如人类自己生产的一些肥料、农药、薄膜等,就不是自然界本身有的东西,它无法进入这个循环系统。人类一旦把这些东西投入进去,它就是地球的癌细胞,会形成各种问题。

所以,做土著农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不要使用人为制造的、化学的、转基因的投入品。不要认为这些东西是科学的、是高科技的,其实大自然是真正的科学。

■关键点三:顺应自然

农业是“顺其自然”的东西,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这是一个规律。《三国志》里说,“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来得快的东西,去得也快。这不是说越慢就越好,而是强调,本身是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而我们现在为了追求一些利益——比如要提前上市,就会用生长激素、大棚、农药等,让它长得更快或是产量更高,等等,这些都是违背自身规律的,一定会有副作用。比如用大棚,虽然满足了反季节的需求——暂且不谈“反季节”对人的健康到底怎么样,单从生态和农业角度说,大棚对土壤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包括大棚材料的制造本身就是有碳排放。我们用激素、化肥其实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自然的规律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用人为的技术去追求快、高、大、好。相对应《平衡原则》这些东西都会有代价。

■关键点四:平等、包容

正待“害虫”与“杂草”

《道德经》里有句话,大家可能觉得有点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就像玩具一样,老天爷把万世万物都当做玩具,都是平等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要做到平等,首先要包容。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有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有害虫和益虫之分。说害虫吃了作物,就对我有害,我就把你干掉;杂草好像影响了作物的生长,我就要把你干掉。这就没有做到平等和包容。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关于害虫/益虫的划分。

我们问,麻雀是害鸟还是益鸟?大家都知道,既是害鸟也是益鸟。因为它会吃虫,也会吃粮食。而当我们问,菜青虫是害虫是益虫?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害虫。然后应该怎么做?把它干掉吧,把它杀到一条都不留是最好的。这时候我们就会问大家:当菜青虫全死掉了,请问我们的麻雀吃什么?这时候麻雀就只有吃庄稼了,吃我们的作物,这时候麻雀也变成害虫了。也就是说,当我们以人为的价值观判断害益的时候,再做出相应的反应去杀掉害虫,整个自然界都会失去平衡,所有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可能最终都变成有害的。所以,老天爷的智慧是“以万物为刍狗”,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土著农耕之本,在于“生物多样性”。《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就是说,只有允许不同的生物共同存在,才能生成世间万物,如果所有的事物都一样的话,这个世界就不再发展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三个层次。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世代积累的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繁多,农业生物物种培育、引进和保护经验丰富,而且拥有很多抗病、虫、旱、寒和高产等优良基因的野生种与野生近缘种。“种谷必杂五种”,传统农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主要体现在轮作复种、间作套种方面,寻求多样生物之间的最佳生态关系,实现生物互利作用的最大化和互害作用的最小化。

此外,还采用以虫治虫、黄猄蚁防治柑蠹、青蛙治虫、养鸭治蝗、鸟类捕虫等方法,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达到对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维持生态平衡。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土著农耕的农场基地,处处遵循大循环、小循环的生态平衡,坚持低碳环保的农事原则。比如:农场内厨余垃圾,会堆放于菜地中的蚯蚓塔,经自然腐烂吸引蚯蚓前来觅食,分解垃圾的同时使自己生长繁育,进而钻回土地,翻松土地增加肥力。

不打农药,病虫害会不会爆发?不要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

而厨余的废水,则被引到菜地中的蜿蜒碎石沟渠,碎石的空隙不影响水流,碎石边的土壤蔬菜则会吸收、分解废水中的有机质,从而达到巧用废水,不裸露无异味的目的。

欲知后事如何?扫码关注本公众号,且听下回分解!后续会持续分享全套土著农耕技术!



童军,土家族, “土著农耕”总结与推广者,朴门永续国际认证设计师,大地学堂主要发起人,湖南耕心自然农园创始人,张家界生态优质稻米产业协会会长。

经过多年的朴门设计、自然农法、活力农耕等生态种植实践,老童摸索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生活模式——“土著农耕”

2017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巜上山入水 高手种稻有妙招》专题报道;2018年1月2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广天地》栏目巜土著农耕还原童年味道》专题报道。

种植过程完全不杀虫不用任何农药,不除草更不用除草剂,不施化学肥料。同时 将生产、生活及生态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发动生产者十消费者共同投资入股,打造共建共享式农场,生产、消费、市场直接融合,旨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和农业的生态困境问题及农产品销售问题,探索农业经济功能之外的生态保护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及社会稳定功能。

十年来,他积极推广“善农理念”,“收集保护老种子",其示范指导基地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苏、黑龙江等省……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