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南宁养殖人员招聘(执法依据渐明晰,蚯蚓养殖前景广)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蚯蚓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而灭绝式电捕蚯蚓,会损害土壤健康,影响粮食安全。一方面是大力打击电捕蚯蚓,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蚯蚓养殖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何保护 各方关注

在八年级的生物课本上,有一节课专门介绍蚯蚓。众所周知,蚯蚓是土壤里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会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在土壤改良、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而疏松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蚯蚓,所以蚯蚓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指标。

执法依据渐明晰,蚯蚓养殖前景广

蚯蚓养殖门槛较低,对场地要求也不高。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巫碧燕摄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耕地保育研究室主任苏利荣表示,她从小在农村长大,能明显感觉到,如今农田里的蚯蚓已经比过去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滥捕都是蚯蚓变少的原因。”苏利荣说,蚯蚓对土地的用处可大了,它除了能挖穴松土,还能改良土壤,蚯蚓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广西农科院的一个团队,就专门用蚯蚓粪培植出了高品质的瓜果。

早在去年,苏利荣就已注意到国家对蚯蚓保护的重视,“下一步,我们将尝试着寻找一种方法,让养殖出的蚯蚓能够在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的土壤中繁衍,维持一定的种群密度,修复土壤质量”。

其实,整治电捕蚯蚓,发展蚯蚓养殖产业,广西早有铺垫和准备。去年7月,由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来广西开展野生蚯蚓保护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玉林市中药材市场及蚯蚓养殖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对广西蚯蚓养殖利用发展模式给予肯定,同时希望全力整治电捕野生蚯蚓乱象,积极研究推动蚯蚓人工养殖、蚯蚓粪肥等相关产业发展,将野生蚯蚓保护工作和保护粮食生产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发展。

执法依据 逐渐明晰

目前,打击电捕蚯蚓是否有法可依?广西广来律师事务所覃贤来律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22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捕鸟网、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电捕蚯蚓就属于明确禁止的行为。

野生动物保护法还明确: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自然保护地、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一千元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对此,覃贤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缺乏实操性,因此各地在实践中会有差别,例如有的地方政府会等细则出台,有的地方则会积极主动处理。

据了解,北京、广东、海南省海口市等地已出台法规,将野生蚯蚓等纳入保护。广西玉林等地从去年7月开始,已对滥捕滥售地龙的行为进行治理,不允许商家销售无正规来源手续的野生蚯蚓,禁止销售地龙仪,滥捕者一旦被抓获,将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蚯蚓养殖 前景广阔

2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南宁市郊的一蚯蚓养殖基地,只见大棚之下,一列列“田埂”平平无奇。而工作人员黄先生用手扒开一小块泥土,成百上千的活蚯蚓就赫然眼前,有些蚯蚓腹部胀大,正在孕育着蚯蚓宝宝。

黄先生称,他是某研究所退休科研人员,常年关注牛粪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他们发现,用牛粪混合糖泥(榨糖产生的废渣)养蚯蚓,是个不错的办法。一个月前,他自己开始养起了蚯蚓。

执法依据渐明晰,蚯蚓养殖前景广

蚯蚓粪便是好肥料。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巫碧燕摄

在“蚯蚓田”的一边,堆放着一堆黑土。原来,这是蚯蚓排出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卖到500元/吨。“如果顺利的话,6月份就可以卖了,一亩蚯蚓每年有两三万元的净利润。”

黄先生是向广西龙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蚯蚓苗。该公司负责人黄兴辉介绍,9年前,他注意到北海有人养蚯蚓,也尝试着养了起来。现在,公司共有3个蚯蚓基地,占地130多亩,年出产蚯蚓35万公斤,营收约700万元。

“我们养的蚯蚓根本不够卖。”黄兴辉说,近年来,蚯蚓的行情一直挺稳定。他的蚯蚓主要卖作钓饵,较少卖为饲料、药材。有一家大客户年需求140万公斤蚯蚓,对此他难以满足。

“养蚯蚓还是要点技术的。掌握好土壤的湿度、温度,才能用最少的成本养出最好最多的蚯蚓。”黄兴辉说,他对蚯蚓养殖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