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安徽黄粉虫养殖场(金水虻(金黄指突水虻)养殖技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3|点击次数:

金水虻(学名金黄指突水虻,Ptecticus aurifer),山东俗称“卖油翁”。金水虻是我国的本土物种,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观察发现金黄指突水虻幼虫取食粪便,虫体个体大、种群数量多、生长迅速,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昆虫得以开发利用,用以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生产高质量的昆虫源动物蛋白饲料。实践证明金水虻处理鸡粪、猪粪的效果优于黑水虻。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从世界范围来看,金水虻主要分布于亚洲,如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

金水虻(金黄指突水虻)养殖技术

金水虻成虫

一、金水虻分布区域

从世界范围来看,金水虻主要分布于亚洲,如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马来西亚,中国台湾,越南,中国香港,泰国,俄罗斯(Woodley,2001; Rozkošný &Kovac,2003;Rozkošný& Courtney,2005)。金水虻在我国分布于湖南,贵州,北京,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江西,湖北,福建,云南,广西,西藏等省份(杨再华,2007)。

金水虻常见于海拔300-2000m的亚热带和热带高山地区,平原地区较少见。我国南方山区,且多见于山区河水溪流旁,也常常出现在农村的养殖场、厕所附近。

二、金水虻形态特征

体长22mm左右;复眼黑色,触角第2节内侧端部突起呈指状;体金黄色,翅基黄色,端部1/3黑色;腹部背面部分黑色。

雄性:体长13-25mm,翅长11-23mm。复眼裸,体橘黄色。

1、金水虻成虫特征

头黑色;复眼接眼式,但仅在额与单眼瘤之间接触一小点;单眼瘤黑色;额橘黄色;向头顶逐渐加宽,被黄毛,下额白色,隆起;触角红黄色,第1、2节被棕毛,第2节内侧呈指突状,第3节盘形,有两条波状纹,端部有一长鬃状芒,触角各节比变化较大;颜淡黄色,下颜大部分膜质;下颚须淡黄色,喙红黄色。

胸红黄色,被黄毛;翅前半部棕黄色,端部黑色,后缘稍变浅;M4不从中室出发,下横脉明显可见,R2+3在上横脉处出发,R4与R5分离,位于翅端前方中室发出3条中脉。小盾无盾刺,红黄色,背面被黑色毛;平衡棒黄色。

腹扁平、细长、橘黄色,被黑毛,第3-5腹板各具大块椭圆形黑斑,有的甚至在第5节后全为黑色。外生殖器背面两侧具一扁叶片状结构。

雌性:复眼为离眼式;额向前逐渐变窄;其余似雄性。体长15-24mm,翅长14-22mm。

2、金水虻各个虫态形态

在温度25℃,湿度70%的环境条件下,金水虻从卵到成虫平均需要37d。卵从生产到孵化需要1-2天,而幼虫和预蛹(成熟幼虫)具有一定的时段,分别为13-18天和7-20天,蛹期10天。

卵:以卵块的形式聚产,卵块呈扇贝形状,从外向里分为2-4层。卵粒上粘附有大量液滴。每枚卵块包含50到300枚卵。

幼虫(含预蛹):身体扁平,蛆形,无足,身体分为11节,头部尖细。低龄幼虫白色,后期体色加深。末龄幼虫黑色,不再取食,具有明显的历期,称为预蛹。

蛹:围蛹,蛹壳为末龄幼虫的皮。通体黑色,长18-25mm。虫体不能活动,外壳坚硬形成保护层。蛹体前端凸起,尾部稍微弯曲。

成虫:初羽化的金水虻,浅黄色,腹部黑斑不明显。成虫羽化两天后交尾。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在2-3后内产卵。

三、金水虻养殖方法

金水虻幼虫腐食性,因此可以用禽畜粪便、餐厨垃圾,或者人工饲料养殖。


金水虻(金黄指突水虻)养殖技术

利用人工饲料(50%豆粕+50%麸皮,70%含水量,发酵两天)引诱成虫产卵,将卵块置于塑料盒中饲养。待幼虫发育成熟,变成黑色,可以在养虫盒的一端设置斜坡,幼虫可以爬出。用湿布覆盖预蛹,促其化蛹。蛹羽化后,用长宽高均大于2米的尼龙网笼饲养成虫。养虫室的温度27~30℃,相对湿度70%左以上为好。

四、资源化利用

经测定,金水虻预蛹干物质中,蛋白含量接近50%,可以作为优质的动物饲料加以利用。山东省曹县王泽铺昆虫养殖基地经多年实验,金水虻处理鸡粪、猪粪的效果优于黑水虻。

金水虻(金黄指突水虻)养殖技术

在禽畜养殖场建立黑水虻粪便转化系统,用禽畜粪便饲养金水虻,得到的水虻虫饲养家禽,残渣用作有机肥还田,从而形成高效的循环农业系统,不仅降低养殖成本,提升肉、蛋产品品质,并有效降低粪便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