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亳州水蛭养殖(乡村振兴1+1丨土地流转推动水蛭养殖规模化,“吸血虫”变身“吸金器”)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开栏的话: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开局之年,如何完成这一历史性转移,各地都在进行探索,路径不同、方法各异,但又方向一致、殊途同归。为将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而广之,为更广泛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红网时刻开设《乡村振兴1+1》栏目。

乡村振兴1+1丨土地流转推动水蛭养殖规模化,“吸血虫”变身“吸金器”

梅昌权的水蛭养殖基地。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通讯员 田婷 常德报道

11月初,广袤的田野之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常德市汉寿县洲口镇前进村梅昌权的水蛭养殖基地也不例外。

梅昌权和十几名工人正忙着捕捞、晾晒水蛭,他说道:“今天请了14个工人,一天大概可以捡六七百个箱子的水蛭,按市场价一箱大概可以卖一万六七的样子。”

2021年1月,梅昌权通过土流网以300元/亩的价格集中流转了前进村一百多亩水面,引进水蛭并实现规模养殖,如今迎来了收获期。

乡村振兴1+1丨土地流转推动水蛭养殖规模化,“吸血虫”变身“吸金器”

丰收的水蛭。

看着丰收的水蛭,梅昌权开心地说道:“今年有一百多亩水面五千多个网箱,明年准备扩到六千到七千个网箱,水面再扩几十亩,今年的总产值大概是两百多万元,到明年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可以翻倍。”

汉寿县坐拥西洞庭湖、沅澧二水之利,辽阔的水域为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如今在这片沃土上,各村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引入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的致富路子。

乡村振兴1+1丨土地流转推动水蛭养殖规模化,“吸血虫”变身“吸金器”

正在晾晒的水蛭。

位于汉寿县洲口镇的前进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村民梅昌权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水蛭规模化养殖,让水蛭这种普通人避之不及的物种,成为他们村的致富“法宝”。

捞起的水蛭被送去加工厂制成干货,正在进行水蛭加工的工人梅成刚说道:“一天可以加工五六千斤鲜货,成品是一千多斤干货,现在干货每公斤收货价是一千六百多元。”

来自安徽亳州的药材收购商陈辉,早在几天前就来到洲口镇蹲守这一季的新货,正在看货的他说道:“这个货确实比较正一点,质量好,今年在这里要进几吨货,他(梅昌权)的货我都收完了,货有多少要多少。”

水蛭养殖产业链一年中有不同的工作,这为前进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除了能领取土地流转租金外,还能赚取务工工资。

乡村振兴1+1丨土地流转推动水蛭养殖规模化,“吸血虫”变身“吸金器”

领到工钱的附近农民。

今年上半年生产期和下半年收获期,梅昌权会聘请村里留守老人干活,尝到甜头的村民都很支持水蛭养殖。

午休时间一位女工开心地说道:“每天早上七点多来,下午五点收工,我66岁了,一天130块钱工资包中饭。”其他工人加入聊天:“(自己种)赚不到什么钱,一年到头一亩田只赚三百块。有他们搞养殖的话我们还能赚点钱,我们这个年纪出去打工人家不要。”

在汉寿,像前进村这样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村庄越来越多,村民有着土地流转费、分红、务工收入等全产业链条上的多重收益,加速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野、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画卷正在汉寿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标签: 昆虫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