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罗非鱼

池塘养殖罗非鱼鳃霉病诊断一例_养殖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09|点击次数:

池塘养殖罗非鱼鳃霉病诊断一例

池塘养殖罗非鱼鳃霉病诊断一例

云南景洪市普文镇曼井缅村一罗非鱼养殖池塘,面积10 亩,平均水深1.1 米,水源为河水。底泥厚30~40 厘米。暂时没有安装增氧机。2014 年4 月19日全塘用120 千克生石灰清塘,5 月12 日放养规格为450 尾/千克的罗非鱼鱼苗7 万尾。放苗后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和硬颗粒饲料。放苗时水深50 厘米,放苗后每天注水,发病前一直没有施肥和用药。发病时鱼种体长约10厘米。

5 月17 日发现死亡罗非鱼十几尾,当时没有引起注意。5 月18 日死亡约2500 尾,到现场观察池塘水质浓绿色,透明度约20 厘米,水温26℃。中午11 点用简易测试盒测水,表层水pH 值9.0,氨氮和亚硝酸盐未检出。渔工说这天在池边水中走时明显感到池塘底部发臭,以前没有这种现象。

检查发病鱼体表没有明显异常,有的鳃盖内缘充血,鳃丝局部充血或贫血、呈“花鳃”,鳃丝肿胀,黏液增多、挂泥。镜检4 尾病鱼鳃丝都有大量鳃霉菌和少量车轮虫寄生,鳃霉菌丝生长在鳃丝间,用镊子适当捣烂鳃丝后可见很多内部有大量孢子的分枝菌丝。当日下午外泼“水霉净”和聚维酮碘。5 月19 日死亡20 多尾,外用多元有机酸调水和溴氯海因缓释片剂改良底质。5 月20 日基本无死亡。

分析:1.临床上很多鱼病诊疗人员把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错误地诊断成鳃霉菌丝,与黑色素细胞相比,鳃霉菌丝体积更大,粗细较均匀,低倍镜下可见菌丝内有大量孢子,有时可见菌丝呈半透明状。而黑色素细胞一般呈黑色星芒状,粗细不均匀,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只有在高倍镜下可见。

2.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水质污浊的池塘,云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的特殊气候条件很容易导致池塘水体在夜晚垂直对流而造成“泛底”,底部大量脏污进入水体使水体有机质增多,本病例池塘底泥较厚,河水水源有机质也较多,放苗后又投喂大量粉状饲料,水质、底质恶化较快,为鳃霉病发生创造了条件。

3.在云南省罗非鱼疾病诊断过程中,发现多例池塘养殖的罗非鱼苗种发生鳃霉病后大量死亡,罗非鱼也是鳃霉病的易感鱼类之一,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

4.以前认为鳃霉病治疗困难,从该病的治疗实践经验看,中药制剂配合聚维酮碘有效果,用药后死亡量大幅下降。发生鳃霉病的池塘水体脏污,往往车轮虫等纤毛虫病同时发生,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处理该病时要注意同时调节水质和用氧化剂改良底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标签: 罗非鱼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