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林蛙

林蛙场的建设_养殖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09|点击次数:

林蛙场的建设

林蛙场的建设

养蛙场的基本建设主要是林蛙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变态池,越冬池及围栏。另外要建设临时房屋及饵料饲养加工车间。

1、产卵孵化池

林蛙的产卵孵化池选建的条件不同,修建的方法也不同。在水田地或不漏水的场地建池子,可采取挖 土池的办法,既经济又有效,就地挖成长4米宽3米深30厘米的池子若干个,筑池埂高50厘米,内坡要缓,埂要实,防止倒塌,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池底铲平扎实,中央留一个锅底坑大小的,坑深50厘米,繁殖场选在其它条件,需要建塑料薄膜产卵孵化池,规格为3米宽、4米长,深30厘米,埂高30-40厘米,先按规格挖深20厘米,清除石块砂砾等硬杂物,铲平池底,将防水卷材或塑料布平铺在池底上,用细土铺垫池底,边铺边压实,保持5厘米土层、池埂外侧和顶部用土把薄膜压实,对角线设水口,水口要在塑料上面,并设防逃网。

2、蝌蚪饲养池

饲养蝌蚪的用水池,修建方法与产卵孵化池相同,二者可发兼用,只需增加数量而已。

3、变态池

是管理由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水池,是分散修建在放养场内的水池。变态池的放养密度较大,所以变态池的面积不足饲养的十分之一,变态池要提早修好,提前10天放水浸泡;然后排水消毒。每个放养场修几个变态池及其分布,要根据实条件决定。要在溪流两侧,有流动水源;地势平坦,低洼潮湿,有疏林灌丛,要使变态池距放养区较近而且有较好的天然植被,以利变态幼蛙有较好的栖息环境和上山通道。变态池面积以10平方米为宜,池底四周高,中间低,放水后有10-20厘米深的水层,池埂内壁要有较缓的坡度,便于幼蛙上岸活动。变态池可以修土池子,也可修塑料铺底的池子。 以上三种池可以兼用,如果养蛙规模较小,只需一处修建水池,兼作三池。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在一处修建产卵孵化和饲养池,变态池在放养场内分散修建,适时把蝌蚪送入变态池饲养管理。

4、围栏建设

围栏是保护林蛙资源和提高养蛙经济效益的重要工程。一个较小的养蛙场围栏的位置是从越冬池的栏水坝开始,向左右廷伸直到两山坡顶部,再沿着山脊线把整个蛙场围栏起来,使所有养蛙设施全部在一个围栏之内。如果蛙场较大,围栏要从最低处一个越冬池开始,向两面山坡延伸,把较缓的山坡围栏起来,高山顶部可以不围栏。修建围栏的方法很多,所用材料也不同,有的用铁筛网、水泥板、红砖、石棉瓦和塑料农膜等,效果最好的是用铁筛网做围栏,但一次性投资较大,成本最低的是利用塑料薄膜做围栏,这种方法很普遍。具体做法:在需设围栏的地方,割出一米宽的小道,沿道一侧固定木桩,每隔3-4米立一根,地面以上高60,厘米,木桩向场内倾斜30°度角,在木桩顶端固定细铁丝或穿粗铁线,如用双层农膜不用向回折,在木桩外侧地面挖一小沟,把塑料膜的下沿用土埋在沟内并踏实固定,农膜上沿从外向内搭在铁线上面,伸长40厘米左右,再将塑料膜向回折固定在铁线上,这样在铁线下方就出一个约20厘米长的塑料套,在套内放少量砂粒或穿上铁丝网,就形成了一个向内倾斜的塑料椽子,自然下垂,起到防止林蛙逃逸作用。

5、越冬池的建设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供林蛙冬眠的地方。在养殖场内有较大溪流,常年不断水,又有稳水区和深水湾,一般水深1.5米左右,最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以适当改造和修建,当前利用这种越冬场所的效果最好,因为这种越冬池接近林蛙自然越冬环境,距放养场较近,一般超不过2公里,林蛙可以自行进出,损失较少。

人工修建越冬池要合理的布局,一个较长的流域分成几个放养区,就修建几个越冬池。越冬池的上游河段一般在300米之内,林蛙可以感受到水的控制,通过河流自行进入越冬池,溪流两侧1000米左右范围内的林蛙,也可以自行集中到越冬池,所以每300米河段修建一越冬池,面积100-200平方米。越冬池要修在溪流的一侧平坦地方,进水口距溪流10米左右,要有引水渠道和防洪措施,不能截断河流,防止被洪水冲垮。修建时向地下挖深2米,靠排水口处留有锅底坑,深达2.5米,上游进水口设闸门与引水渠相通,出水口要高于池底2米,保持池水深2米左右,在出水口下方近地面处予埋排水管,秋季放水捕蛙时使用。在整个越冬过程中,水从上水口进入,从排水口流出,使水池的水体呈微微流动状态,提高水中溶氧量,保证林蛙安全越冬。

标签: 林蛙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