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其测报与防治的影响【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其测报与防治的影响

棉铃虫是多食性害虫,不仅为害棉花,还可为害小麦、玉米、番茄、辣椒、芋头等作物和牵牛花、葎草等杂草(柏立新等,1997)。近年来虽然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但由于玉米面积稳中有升,玉米上棉铃虫发生普遍,导致棉田3、4代棉铃虫发生数量明显上升。笔者通过对东台市玉米上棉铃虫多年的调查,掌握了其发生现状,并与棉田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探析其对棉田棉铃虫测报与防治的影响。

一、玉米田棉铃虫发生现状

1. 为害周期较长 多年的调查资料表明,棉铃虫常年在东台市发生5代,各代次主要寄主作物不同(详见表1)。其对不同播期的玉米为害程度也不同,主要集中在2~4代,1代极少为害春玉米,2代主要为害春玉米,3代主要为害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4代主要为害夏玉米,5代对玉米为害较轻。

2. 发生数量较大 1995~1997年,东台市玉米田棉铃虫一度发生较重,最重的1997年3代百株虫量达到26.05头。1998~2004年明显回落,仅有2002年因为气候条件十分有利而发生较重,2、3代百株虫量分别为4.69头和7.70头。自2005年大面积种植抗虫棉后,棉铃虫在玉米上发生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除2006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2代和3代平均百株虫量均超过2头,特别是2010年和2013年,3代棉铃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10.53头和9.18头。各年度间玉米上2、3代发生为害相对较轻,4代适生玉米上发生为害明显重于2、3代。据2012年和2013年调查,4代棉铃虫在适生玉米上百株虫量分别达到21.9头和64.7头(详见表2)。

3. 降低玉米产量、品质

①降低玉米产量。多年调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在东台市玉米上发生普遍,为害时间长、代次多,已成为继玉米螟之后的第二大害虫。李建军等(2004)研究表明,4代棉铃虫在玉米田有虫株率94.0%,平均虫口密度1.56头/株的情况下,百穗损失2854粒,折合损失0.51千克。张登峰、刘海林(2001)研究表明,室内饲养条件下,棉铃虫一生取食玉米籽粒数量平均为11.325粒,重量为5.34克。徐洪富等(1999)研究表明,棉铃虫在玉米上的防治指标为3龄幼虫百株35头。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情况,结合上述资料分析,棉铃虫对玉米的产量损失一般在0.2%以下,重发年份在2%左右。

②降低玉米品质。调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取食玉米植株,不但将粪便排于玉米穗中,导致受害籽粒发霉,污染籽粒,还易造成玉米穗部积水,加重穗粒腐病的发生,使玉米品质下降。

③增加下代基数。东台市3、4代棉铃虫能否重发,基数上大多数年份主要取决于玉米田棉铃虫数量。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且相对稳定,玉米上2、3代棉铃虫总虫量也远远高于棉花上,不但成为玉米上虫源基数,也是棉花上最主要的补充虫源。

二、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的影响

1. 增大棉田发生量级 东台市2005年大面积种植抗虫棉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常年在40万亩左右,棉花面积则逐年下降,由当初的39.8万亩逐年下降到目前的10万亩。玉米田大量的棉铃虫成虫羽化后就近转移到适生玉米田和棉田产卵为害。

从近十年的调查情况看,在棉田和玉米田混合总虫量中,2代棉铃虫玉米田总虫量10年平均比例占90%以上,高的年份占95%以上,最低的2010年也达到75%(详见表3)。从2、3代来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2代平均虫量是近五年5倍多的情况下, 3代平均落卵量仅为近五年的一半左右,主要原因是玉米田大量成虫转移到棉田产卵;从3、4代来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3代平均虫量是近五年6倍多的情况下,4代平均落卵量仅为近五年的1.6倍左右,主要缘故也是玉米田大量成虫向棉田转移产卵。由此可见,随着玉米在棉铃虫寄主中比重的增加,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明显增加了棉田的落卵量,所以在预报时要适当增加发生量级1~2级。

2. 拉长棉田发生盛期 在2代棉铃虫发生期间,(www.613935.com)由于棉花处于生长前期,植株较小,抗虫性较好,预测3代棉铃虫发生期时一般在棉田很难查发育进度;同时,由于玉米上总虫量占主导地位,对棉铃虫的发生盛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3代棉铃虫发生期间,东台市一般年份棉田可以查到残虫,能满足测报的需要,但多数年份玉米上棉铃虫仍然是发生期预报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以大发生的2013年4代棉铃虫发生盛期预测为例。调查棉田棉铃虫发育进度,高龄虫(5龄和6龄)比例较高,其中6龄虫比例为49.3%,5龄虫比例为19.2%;调查玉米田棉铃虫,高龄虫比例不及棉田,其中6龄虫比例为20.2%,5龄虫比例为22.6%(详见表4)。由于受高温干旱气候影响明显,预测时我们尽量运用短历期,根据棉田棉铃虫发展进度推测4代棉铃虫产卵盛期、高峰期分别为8月18~25日和8月20日,根据玉米田棉铃虫发展进度推测盛期、高峰期分别为8月17 ~27日和8月22日,再结合历史资料和期距法最终确定发生盛期和高峰期为8月17 ~28日和8月22日。由于高温干旱天气持续时间长,实际发生盛期和高峰期时间为8月17~27日和8月21日(详见表5)。

因此,在预报4代棉铃虫发生期时,要根据棉田棉铃虫的发展进度,结合玉米田棉铃虫的进度和虫量比重进行综合考虑,适当拉长发生盛期。

三、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防治的影响

1. 增加防治次数 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后,棉铃虫仅靠棉田内基数,即使气候条件有利,也很难在东台市造成大发生、大为害。但加上田外寄主,特别是玉米上的虫源,不但发生量级明显增加,而且为害盛期拉长了,给棉田防治带来很大压力。一旦遇到高温干旱年份,多种基数相加一般可以满足大发生条件,棉铃虫大发生后,就会造成用药时间提前,用药次数增加,不但增加用药成本,还会造成棉铃虫对药剂的抗性上升压力,缩短抗虫棉使用年限。

2. 延缓害虫抗性 东台市植保植检站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本市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就达到63.7倍的高抗水平,2009年本市棉铃虫对辛硫磷、甲维盐和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分别为1.38倍、1.72倍和16.87倍。南京农业大学2011~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东台市棉铃虫对辛硫磷、甲维盐和三氟氯氰菊酯等药剂的抗性处于稳中有降的水平,2013年分别为5.3倍、0.5倍和36.4倍,分别处于低抗、敏感和中抗水平。

在东台地区,目前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棉花,玉米成为棉铃虫最主要的寄主作物。由于棉铃虫在玉米上的为害程度轻,为害损失相对较小,因此防治次数也较少,主要靠部分田块在防治玉米螟的时候使用菊酯类农药进行兼治。辛硫磷和三氟氯氰菊酯在东台市棉田3、4代棉铃虫扫残防治中已广泛使用多年,菊酯类农药在玉米等其他作物上也广泛使用,交互抗性导致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达到中、高抗水平。玉米上大量发生的棉铃虫,对棉花上辛硫磷和甲维盐抗性个体稀释作用较强,对缓解棉铃虫对常用药剂的抗性产生和对抗虫棉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植保植检站 邮编:224200)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