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者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根据水稻受侵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分为很多种,在建三江地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根据多年试验调查,现对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谈几点认识。

1、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规律

(1)气象条件比较适宜:稻瘟病发病有很多气象因素。低温、高湿是促使稻瘟病多发的主要气象因子。据资料报道,分蘖末期后,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旬日照时数不足60小时,旬降雨量在50.0mm以上,相对湿度93%以上。就能使叶瘟发生与流行。旬日照时数不足30小时,相对湿度86%以上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急性型叶瘟的发生和流行。

水稻孕穗期至蜡熟期,旬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旬日照时数不足60小时,旬降雨量在36.0mm以上,旬阴雨天在7天以上,相对湿度86%—90%,水稻节瘟、穗颈瘟猖狂发生,造成水稻减产。

(2)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①施肥技术;在栽培管理中,与稻瘟病关系最密切的是施肥。凡是偏施氮肥或施氮过多的地块,水稻生长过茂,叶色浓绿,叶片下披,组织柔嫩,稻瘟病发生较重。适量施用氮肥,增施钾肥,使水稻茎秆健壮,可提高抗病性。但是当氮肥施用过多时,增加钾肥不但不能抑制发病,反而起到加重发病的作用。磷肥对发病影响较小,但土壤如缺磷或用冷水灌溉不进行晒田处理,造成水温和地温均低,土壤通透性不良,会抑制水稻生长发育,降低水稻抗病力。6月10日前追分蘖肥发病轻,6月15日后追分蘖肥(尿素)则发病重。

②灌溉技术;稻田长期灌深水,湿度大,会降低水稻抗病能力,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侵入。低洼稻田因湿度大,发病程度比浅湿灌溉田要重。

③育苗技术;秧苗素质较差。有很多种植户怕秧苗不够用,在育苗时盲目加大播种量,而且通风炼苗不及时,导致秧苗素质差,插秧后返青期拉长,分蘖速度缓慢,因此多追施氮肥,促进了发病。

(3)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在同一地区的栽培技术条件下,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品种在同一地区长期种植而丧失抗病性。二是部分新引进品种本身抗病性不强。

(4)稻田植株密度大的,发生稻瘟病较重。

(5)稻瘟病发生规律:

稻瘟病系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梨形孢属、灰梨孢菌)真菌引起,借气流传播。叶瘟初期的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越冬的病稻草及病秕谷。病菌以菌丝体形态在病稻草上越冬,当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5℃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3%时,遇雨便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不断连续产生,借风雨而传播到附近稻田秧苗上。因此,离病稻草进的稻田叶瘟发生早而重。另外,当机械收获水稻时被风吹入到稻田池埂、灌渠、路边的病稻壳秕谷及稻草杂余,到来年春天温湿适宜,也可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水稻秧苗,引起叶瘟。

2、综合防治技术

(1)选择抗病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选择的品种要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当等优点。统一供种,要求搭配1—2个品种,逐步替代抗病性差的品种。另外,抗病品种长期单一种植,要不断提纯复壮,以防抗病性的退化和丧失。

(2)培育适龄壮秧:只有健壮秧苗,才能更好地提高抗病能力。(壮苗标准;①形态指标为株高13cm左右机插壮苗,根数12条,根毛多而粗壮,秧苗整齐;②生态指标为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③生理指标为叶色绿而不浓,根白色,植株富有弹性,根吸收力强,发根快,耐凋萎性强。)④要严格控制播种量,盘播量为275粒(机插软盘规格为28×58cm)。秧苗要适时通风炼苗,以提高素质及抗病力。

(3)适期合理稀植:在插秧规格方面,合理稀植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水稻秧苗的抗病能力。

(4)科学管理水层:稻田不可长期无水,也不可长期深水,要按水稻生理需水规律进行浅、湿、干、间歇灌溉。井灌稻还应经常调换进水口位置,科学利用好增温设施,如:晒水池、增温槽等。

(5)要有良好的水田灌渠配套工程:要隔田扩大,条田整形,实行单排单灌;排灌自如;才能达到控制病害蔓延的目的。大田要保持浅水灌溉3cm,严防串灌、漫灌、深灌,杜绝病田水流人无病田里。

(6)科学配方施肥:氮、磷、钾施肥比例为2.0:1.0:0.8—1.0,不可过量施用氮肥,肥料要过筛,撒肥要均匀。施分蘖肥要早,在6月10日前施完,施肥过晚易诱发稻瘟病。施穗肥要根据“三看”,即看是否出现“拔节黄”,看底叶是否枯萎,看有无稻瘟病。如“拔节黄”不明显、底叶不枯萎、有稻瘟病、穗肥应晚施。

(7)药剂防治:防治叶瘟,应在水稻分蘖高峰期后,随时到田间检查病情,发现典型病斑或发病中心后及时打药。防治穗颈瘟,要在抽穗前和齐穗期各打1次药。稻瘟病防治效果不好,往往是由于打药不及时、用药量不准确及兑水量不足。只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兑水量,才能有效地对稻瘟病进行药剂防治。

总之,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是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只要我们做好稻瘟病的预测预报,消灭菌源,种植抗病品种,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正确选用药剂,适期防治病害,就能有效的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作者单位:156322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红卫农场二区)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