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1-06-27|点击次数:

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一、甘薯黑痣病

1.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

2.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

(2)可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

(3)化学防治。①苗床育秧期:对无病薯块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约10厘米)10 分钟。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

②大田栽植期: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

③收获期:适时收获,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具体时间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为宜。若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霜冻,利于黑痣病菌侵入。收获后要用晒场上晒2~3天,使薯块伤口干燥,可抑制薯块病菌侵入。也可先在屋内干燥处晾放10~15天(堆0.3~0.7米高即可),度过薯块旺盛呼吸阶段,迫使薯块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再入窖。

④贮藏期:甘薯贮藏期窑温要控制在12~1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9℃,甘薯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他病害。若温度高于17℃,甘薯极易发芽生根,且利于黑痣病的发生。

二、甘薯疮痂病

1.为害症状。叶片染病叶变形卷曲。芽、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干斑,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发病早的受害重。

2.防治方法。(1)实行4~6年轮作。选用无病薯(蔓)育苗。

(2)发病初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60升,隔10天1次,(www.613935.com)连续防治2~3次。

三、甘薯病毒病

1.为害症状。中国甘薯病毒病可分6种类型。一是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二是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三是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四是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五是叶片黄化型造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六是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

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毒病品种。

(2)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无病种薯、种苗。

(3)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

(4)加强薯田管理,提高抗病力。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用3次。

四、甘薯软腐病

1.为害症状。俗称水烂。是采收及贮藏期重要病害。薯块染病,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后变暗色或黑色,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形成一大片霉毛,病情扩展迅速,2~3天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发出恶臭味。

2.防治方法。(1)适时收获,避免冻害。

(2)入窖前精选健薯。淘汰剔除病薯,把水气晾干后适时入窖。提倡用新窖,旧窖要清理干净,或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必要时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

(3)科学管理。一是贮藏初期,甘薯入窖10~28天应打开窖门换气,待窖内薯堆温度降至12~14℃时可把窖门关上。二是贮藏中期,即12月至翌年2月低温期,窖温保持在10~14℃。三是贮藏后期,要及时放风或关门,使窖温保持在10~14℃之间。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