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冬前小麦旺苗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1-06-27|点击次数:

冬前小麦旺苗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

小麦旺苗,是指群体过大、个体生长发育过快、瘦弱、细长,或冬前就开始起身拔节的麦苗。小麦生育期长达8个多月,其间经过出苗、分蘖、越冬、返青等11个生育时期,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种不良气候因素影响,造成冬前旺长、早春冻害、冬后倒伏等诸多问题,导致小麦减产。特别是近几年,暖冬气候造成小麦冬前旺长的麦田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各地的重视。气温偏高、播种期偏早、播量偏大都容易形成小麦旺长。

小麦旺长可以从个体形态、群体状况与生育指标上判断。近看麦苗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大而薄,第三至第五叶的长度超过15厘米,植株很高;远看郁郁葱葱,麦田封垄,越冬期麦苗主茎8叶以上,分蘖节膨大不明显,群体总茎蘖数每亩100万个以上:这些麦田可视为旺长麦田。

一、冬前小麦旺苗的危害

1. 转化为弱苗。对于冬前旺长的麦田,由于冬前叶片、分蘖和叶鞘旺盛生长,消耗大量养分,后期供养不足,造成假旺长脱肥,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化为弱苗。

2. 加重冻害。旺苗体内有机营养积累少,细胞内糖分与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提前结束春化阶段,开始拔节,使小麦抗寒性降低,不利于小麦形成壮苗安全越冬,越冬期和早春如遇低温寒潮,主茎和大分蘖容易冻死。

3. 易倒伏。旺苗地上部分生长茂盛,茎蘖多,群体大,常造成田间郁闭,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并且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地下部分根系发育差,次生根条数少,入土浅:如春季雨水较多或中后期遇暴风雨,根倒和茎倒将同时发生,损失惨重。

4. 病虫害发生严重。早播麦田出苗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为害严重,死苗较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旺苗本身素质差,抗病菌能力下降,在适宜条件下(如光照不足、春季多雨)极易暴发白粉病、根腐病等。

二、冬前小麦旺苗的原因

1. 品种春性强,生长发育快,易形成过旺苗。

2. 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小麦冬前形成壮苗需要大于0℃的积温:冬性品种为530~650℃,半冬性品种为520~560℃。播期过早人为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是冬小麦冬前旺长的重要原因。随着气候变暖和偏春性半冬性品种在各地推广面积的扩大,“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传统种麦习惯已不适宜生产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的冬性程度、播量大小与当年的气候特点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

3. 播种量过大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乘积,单位面积穗数主要反映群体的大小,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反映个体的发育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穗数过大,则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能高产。受晚播小麦加大播种量以及一些分蘖力弱品种的影响,农民盲目加大播种量较普遍。由于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容易造成部分高肥水地块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根系发育差,茎节生长过长而形成旺苗,为冬后倒伏埋下隐患。

4. 基施氮用量过多。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基肥,第二次为春季追肥。而部分农民仍采用传统施肥习惯,有的仅一次性基施,不再追肥;有的基肥占到70%~80%,追肥仅占20%~30%,追肥时间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进行。上述施肥比例和追施时间,使氮素肥料主要在冬小麦生育前期发挥作用,在高产麦田中会造成冬小麦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另外,近些年各地秸秆还田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此类地块为了加快秸秆腐烂,每亩施肥量应在原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入10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氢铵即可,而部分农民将用量提高到17.5千克尿素或50千克碳酸氢铵,甚者达75千克碳酸氢铵,结果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

5. 秋冬暖冬气候因素。11~12月份气温持续偏高、气候偏暖,播种的适时麦,冬前分蘖多,生长过旺形成了旺苗。此外,冬前大于0℃有效积温达到850℃以上,超出小麦所需冬前适宜积温,从而造成旺苗叶片超长超宽、主茎达7~8片叶。

6. 水分充足。经常处于适宜水分的上限值附近。

上述诸因素中的某几个因素同时出现时,更会加剧旺苗的形成。

三、冬前小麦旺长的防止措施

1. 良种配套良法搞好播种。在播种前应根据各地多年以来的气候特点选用冬性强的优良品种,采取适期晚播,尽量避免由于早播遭遇秋冬气候偏暖引起的冬前旺长。还要根据地力高低、品种分蘖力强弱、播期早晚科学确定播种量,搞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减少种子浪费,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概率。

2. 因早播形成旺苗的要踩压。由于早播而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踩压,通过踩压使麦苗受到一定的伤害,可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

3. 旺长程度轻的可深锄断根。对于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时间在立冬前后选晴天的下午进行深中耕,深度达10厘米左右。通过深中耕可达到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

4. 严重旺长的要镇压。对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等原因发生旺长的麦田,越冬前或起身前均应适时进行镇压。越冬前,一是对因秸秆还田土壤架空和整地质量差坷垃多的地块进行镇压,以密封裂缝,使土壤和根系密接,预防麦苗根系受冻而死苗;二是对偏春性、半冬性品种旺长严重的地块,于11月中下旬采用石磙镇压或人工踩踏的方法对其进行重度机械损伤,抑制茎叶过快生长。在冬小麦返青期至起身前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在早春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还能控制生育进程过快,避免过早进入拔节期,是控旺转壮的重要措施。镇压宜在上午10时以后无露水时进行。地湿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具体方法是用机动三轮车、小型拖拉机或耕牛牵石磙、铁制镇压器、闲置汽油桶(装适量水)等对旺长麦田(尤其是旋耕的旺长麦田)进行镇压。通过压实土壤,可增温保墒、促进发根、控旺转壮、预防“倒春寒”和后期倒伏。没有机械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踏压的办法。镇压次数视苗情而定,一般旺苗麦田镇压1~2次即可。

5. 化学控旺。对旺长严重的麦田可在越冬期和春季拔节前化控。早春群体过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后进行中耕和镇压,小麦起身后、拔节前适当喷施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多效唑等),以控制麦田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20%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30~40毫克,对水30~40升进行叶面喷洒。需特别注意掌握好喷药时期,过早过晚都不利,同时要注意合理用量和喷洒均匀,防止产生药害。在10月中旬,喷洒多效唑溶液,对抑制叶片过长生长,有良好的效果,喷洒浓度为100~200毫克/升,即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10~15升,对叶面喷洒。

6. 控制肥水。为预防旺长应转变一次性施基肥不再追肥的传统做法,改为返青期补施追肥的做法。要科学合理施肥,协调好氮磷钾肥比例,不过量偏施氮肥,提倡施用测土配方肥料,减少施肥的盲目性而使肥料浪费。高产田还应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即将氮素化肥的基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到拔节期。采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还要尽量少施或不施苗肥,少施腊肥,适当迟施拔节孕穗肥。如土壤肥沃基肥充足的地块,应采取控制措施,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时间;如果地力差且由于早播形成旺苗,要加强管理,适量补施氮肥,防止脱肥现象发生。

7. 及时防治病虫害。旺长麦田易发生病虫害,对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或地段,应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灌根,以杀死越冬幼虫,控制虫害。冬小麦返青后,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时施药防治冬小麦蚜虫、红蜘蛛和纹枯病、锈病等病虫害。

此外,要严禁牲畜啃青,因为牲畜啃青会将很多麦苗连根拔起,使很多麦苗的分蘖节外露,冬季来临时将使这些麦苗受冻死亡。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