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饲用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饲用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饲料作物,其籽粒是饲喂畜禽重要的能量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利用最为广泛,一般在配合饲料中占有的比例可达到60%以上。另外,玉米秸秆也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草饲料,在青绿期可直接饲喂家畜,也可以调制成青贮、氨贮或微贮来饲喂,均可起到良好的饲喂效果。因此,加强玉米生长期的管理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从玉米的种植到成熟的过程中会患多种病虫害,如玉米黑粉病、玉米螟、玉米红蜘蛛等,如果不加以防治,势必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死亡,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加强防治。

1 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

玉米黑粉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其中是在抽雄期较为严重。玉米的地上部分都可以受害,如玉米的气生根、茎叶、雌雄穗。患病部位会肿大成瘤状,大小不等。在初期瘤的外部有一层白色发亮薄膜,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干裂散出黑粉。通常叶片上的病瘤较小,直径为1~2cm,不产生黑粉。而茎节上和穗上的病瘤较大,直径为15cm。病因:此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干燥,氮肥施加过量。病菌以厚垣孢子的形式在土壤和病株上越冬,当春季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萌发多个小孢子,随着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到玉米植株上,从而引起苗期及成株期玉米发病。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的方法包括轮作;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减少氮肥的施加量,在抽雄的前后要做好供水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发现病瘤要及时将病株拔除并进行深埋处理,以减少田间传播为害。在秋季收获后要将病残体彻底的清除,并将土地进行深耕,切断传染源。药剂防治是在播种时用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使用杀菌剂对土地和粪肥进行处理。

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受害最为严重。最初是在心叶部基部的叶脉间生成许多椭圆形小点或斑纹,严重时会形成黄色纹,不受粗脉的限制,在新叶上表现的较为明显,叶绿素减少,叶变黄,易折断。患此病的植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大多数病株不能抽穗,并且病株的根系易发生腐烂。病因:此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是种子自身带毒,另一种是借助蚜虫传播的。其中以蚜虫传播的较为严重。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注意栽培技术,施足底肥并合理的追肥,适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发现病株要及时的拔除。药物防治则要有针对性的利用抗病毒药剂,并在发病的初期施药。同时要施加叶面肥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

2. 玉米主要虫害的防治

玉米螟,主要是幼虫蛀食玉米未展开的嫩叶形成的花叶,3龄后玉米螟的幼虫蛀入茎杆阻碍雌穗的发育,一般受害的玉米常表现为长势衰弱、茎秆易折断,雌穗的发育不良,而导致减产。玉米螟的幼虫可越冬,越冬的幼虫在5月中旬和下旬进入化蛹的盛期,成虫将卵产在玉米的叶北中脉附近,然后孵化成幼虫为害。刚孵化的幼虫会随风扩散钻人心叶内啃食叶肉;1~2龄的幼虫会群集在心叶喇叭口及雄穗中为害;幼虫发育到4~5龄,则会蛀人雌穗影响其发育以及籽粒灌浆。防治措施:利用白僵菌封垛技术,或者用白僵菌孢子粉与过筛后的煤渣拌匀,撒施在玉米心叶中;将玉米秸秆烧柴用,或者用来沤肥。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盛期,或者在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向后推10天放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

玉米粘虫的幼虫危害较大,会咬食叶组织,可将全部的叶片吃光,仅剩秃杆。玉米粘虫还会将抽出的玉米穗咬断。常出现一夜间将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发生条件:玉米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属于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黑龙江地区不能越冬,一般成虫从虫源基地飞至黑龙江地区产卵,食量会逐龄增长,5~6龄为暴食阶段。一般幼虫以2代对玉米危害较为严重。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的措施是在玉米出苗后及时的浅耕,以破坏粘虫的栖息场所;化学防治是利用毒饵进行诱杀,选用敌百虫用lOOg水稀释后,拌在1t 5kg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在傍晚进行诱杀;防治玉米粘虫要尽量在3龄前,时间选择在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在玉米的心叶部位喷药。

玉米被红蜘蛛侵害处会呈现出绿色的斑点或者条斑,严重时叶片会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发生条件:高温低湿的环境是玉米红蜘蛛滋生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发生的较为严重。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当叶螨在边行的玉米点片发生时用药剂喷洒防治,以免虫害扩散蔓延。农业防治是将土地深翻,将其翻入土壤深层;在早春或冬季灌溉充分,将螨虫淤在泥土中使其窒息死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将田间、地头的杂草清除干净。在种植玉米时要避免与大豆、花生类作物间作。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