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玉米螟的防治[致富早班车]【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玉米螟的防治[致富早班车]

导语: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我是杨林。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之一,它的品质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便成了人们一直关心的话题。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品种的更换,玉米害虫的种类不断增加,为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那么,目前我国玉米虫害情况如何呢?通过一个片花,先来了解一下。

(片花)近几年来,农户普遍推广了免耕和秸秆还田等新的耕作栽培技术,随着玉米面积增加和玉米品种的更换,也引起玉米病虫害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我国重要的玉米害虫,包括二点委夜蛾、玉米蓟马、玉米蚜虫、玉米叶螨、粘虫、玉米螟、桃蛀螟和棉铃虫等8种害虫。其中,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蓟马是玉米的苗期害虫,主要为害玉米幼嫩部位,心叶处更为严重。蚜虫和叶螨是刺吸式害虫,粘虫是食叶害虫,玉米螟既是食叶害虫又是钻蛀性害虫,同时又是穗期害虫;桃蛀螟和棉铃虫是穗期害虫。以上8中害虫如果防治技术不成熟,常会给我国玉米生产带来较大产量的损失。

主持人:通过这个片花,我们对于玉米的主要虫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一个8种,分别是:二点委夜蛾、玉米蓟马、玉米蚜虫、玉米叶螨、粘虫、玉米螟、桃蛀螟和棉铃虫。那么,在今天的节目中,咱们主要介绍玉米螟的防治。

我们的另一位主持人也是特别采访了这方面的专家。来自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王振营研究员。先来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嘉宾吧。

主持人: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王振营研究员。现在王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王老师。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王老师,我们还是先从玉米螟说起吧。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受到玉米螟的侵害比较严重,人们对于什么是玉米螟早已经不陌生了。但是,还是请您更科学、更系统的为我们介绍一下。

专家:好的。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属鳞翅目,草螟科。我国除青藏高原玉米产区未见报道外,其他省区均有发生。为害玉米的主要主要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除欧洲玉米螟仅在新疆的伊宁有分布外,其他地区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以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为害最重。

它的形态特征是这样的,成虫:雌蛾,体长10~13mm,翅展24~35mm,黄褐色,翅基2/3处有棕色条纹及一条褐色波纹,外侧黄色锯齿状线,向外有黄色锯齿状斑,再外有黄褐色斑。雄蛾比雌蛾略小,黄褐色,前翅暗褐色,内横线波纹状,外横线锯齿状,有褐色带与外缘平行[https://www.613935.com/],缘毛内侧褐色,外侧白色;后翅淡褐色,中央有一条浅色宽带,近外缘有黄褐色带,缘毛内半淡褐色,外半白色。

卵:扁椭圆形,直径约1mm, 一般30~40粒粘在一起排列成鱼鳞状,初产乳白色,半透明,后转黄色,表具网纹,有光泽,孵化前卵粒中央呈现黑头。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和前胸背板深褐色。体背淡灰褐色或淡红色,有3条纵线,中央一条明显,半透明。

蛹:纺锤形,黄褐色至红褐色,雄蛹长15~16毫米,雌蛹长18~19毫米。腹部末端呈现棘状延长,端部有5~8根钩刺,缠连丝线1束,粘附于虫道蛹室内侧。

主持人:遭受玉米螟侵害后的玉米会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专家:初孵幼虫先聚集在卵壳附近取食卵壳,后四处爬行或吐丝下垂,借风传播到邻近植株为害。喇叭口期(一代)的幼虫孵化后群集于玉米喇叭口内未展开的幼嫩心叶上取食危害,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现许多横排小孔,造成“花叶”,这是心叶期被害的显著症状。老熟幼虫钻蛀茎秆,造成茎秆折断。雌穗开始吐丝时,二代幼虫孵化后则集中在玉米花丝上取食,进而取食幼嫩的籽粒。幼虫长到4龄后开始钻入茎秆和果穗、雌雄穗穗柄,在其中蛀孔取食,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瘪等现象。取食为害嫩粒时,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降低。

主持人:玉米螟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呢?

专家:玉米螟在我国从北到南1年发生1-7代,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寄生植物的茎秆、穗轴内或根茎中越冬,翌春4~5月气温回升,幼虫饮水后在茎秆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先在麦田、豆田、马铃薯田或田间地头杂草等栖息场所交尾,然后飞到玉米田产卵。成虫产卵对植株的生育期、长势和部位均有一定的选择,成虫多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为块状。除1代区外,玉米的生长阶段,要受到2代玉米螟的为害,第1代发生在喇叭口期,第2代发生在吐丝散粉期。晚秋气温降低,最后一代老熟幼虫在寄主上越冬。

气候变化与亚洲玉米螟的发生密切相关,较高的湿度有利于成虫产卵为害;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较轻。

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为害。

玉米螟成虫白天隐藏在作物或杂草中,夜间开始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1~2天后开始产卵,卵多产于玉米叶背中脉附近,一般株高在50厘米以下的植株着卵量很少。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湿、趋触和负趋光性,因此,多选择玉米含糖量相对较高,组织幼嫩、便于潜藏且较阴暗潮湿的部位取食为害。

玉米螟虫的发生与虫源基数、气候条件、天敌数量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虫源基数越大,下代发生的程度就越重。玉米螟喜中温高湿,一般气温为15~30oC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有利于玉米螟各虫态的生长发育。玉米螟天敌种类较多,特别是赤眼蜂,对卵的寄生率较高,如果赤眼蜂发生期越早,数量越大,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也越强,虫害造成的损失也越低。

主持人:最后您再来介绍一下,听众朋友最关心的防治问题吧。玉米螟应该如何防治呢?

专家:可以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种手段来进行防治。

主持人:那您先介绍一下农业防治方法吧。

一、农业防治。针对玉米螟的农业防治主要有三项措施:

1、夏播玉米区,尽可能减少春播玉米、高粱、谷子等播种面积,可有效地减轻夏玉米受害。

2、设置早播诱虫田或诱虫带。利用玉米螟成虫喜欢选择高大茂密玉米田产卵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种植早播玉米或谷子,诱集玉米螟成虫产卵,然后集中防治。

3.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杀死秸秆内越冬幼虫,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主持人:物理防治是怎样的呢?

专家:利用玉米螟趋光性,大面积推广灯光诱杀,简便易行,效果较好。在玉米秸秆堆放集中的村屯,于玉米螟成虫羽化时,设置投射式杀虫灯或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种群基数。

主持人:这是物理防治。那么,您再来介绍一下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吧。

专家:三、生物防治。生物技术也是防治玉米螟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措施有:

1、田间释放赤眼蜂。放蜂时间根据预测预报确定玉米螟发生期,掌握在玉米螟产卵期,蜂蛹后期释放。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卵量确定。一般每亩释放1~2万头,分两次释放;

在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选择寄生力和适应性强的优良赤眼蜂种。②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1次放蜂时期,间隔5天放第2次。③将蜂卡挂在放蜂点玉米茎秆中部叶片的背面。傍晚时放蜂,减少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日晒的可能性。④赤眼蜂只能飞10m左右,放蜂点一般掌握在每公顷30~90点(每亩2~6点),每垧地放蜂15~30万头(每亩1~2万头)。

2、用白僵菌治螟。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撒白僵菌粉封垛。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防效可达80~90%;

3、用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利用高杆喷雾机在大喇叭口期喷雾,每亩100g兑水喷雾到喇叭口内;或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治螟,于玉米心叶末期前撒入心叶里,每亩用700克,注意中午阳光太强时不宜施药;

四. 化学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幼虫在春、夏玉米喇叭口内取食为害时,此时,施用颗粒剂。如用3%广灭丹颗粒剂,用量每亩1~2千克;或用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每株用量1.5克;或用14%毒死蜱颗粒剂、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每株1~2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1千克,每株2克;或50%辛硫磷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或毒砂混匀撒入喇叭口,每株撒2克。

(结束语 配乐):好,听众朋友们,又到了节目结束的时候了,感谢今天专家的精彩介绍,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如果您需要节目的相关资料,可以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登录“中国广播网”还可以重复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您对节目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通信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部北区24号楼中央农广校广播教育中心”,邮政编码“100125”,我们的热线电话是010-59196068(转8008)。同时,我们还开通了新浪微博,登录新浪微博搜索致富早班车就可以与我们在线交流互动了。本期节目责任编辑:张倩,录音:石涛,主播杨林。欢迎您继续收听中国之声其它精彩内容。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