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2 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2 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我个头1.75米,巨型稻比我还高,接近2.2米。”10月10日,在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挺直腰杆与“巨人稻”试比高,水稻个头足足比他高出了40多公分。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里,泥鳅游,青蛙跳。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最高达到2.25米,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亩产突破1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1.jpg

“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具有突出的高产、强抗等显著优势。目前,巨型稻在湖南邵阳、常德、株洲、长沙等地均有试种。

北京种出“五彩花生”

近日,北京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的育种专家种出了外表为黑色、粉色、红色、白色和花色等五种颜色类型的“五彩花生”。

据介绍,“五彩花生”鲜食口感甜,除了含有普通花生的高蛋白、高精氨酸等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锌、钙、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因颜色不同存在着差异。“五彩花生”种植成本、产量与普通花生相当,而产值却是普通花生的2~5倍。

“低镉稻”培育试验获突破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袁隆平院士领衔、湖南省农科院“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项目支持下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进行了现场考察和鉴定。结果显示,通过该技术培育的水稻平均含镉量下降了90%以上。

该技术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杂交稻技术的集成,可快速、精准培育出不含任何外源基因的低镉籼型水稻,且这项技术运用起来简单易行,成本不高。

用植物废料可制取生物燃料

美国特拉华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简易、高效、生产成本较低的新技术,可将植物废料中的木质纤维素分解成糖,进而转化成生物燃料。

该技术的核心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其成分是含铱元素的浓缩无机盐溶液,用铼元素的氧化物增强活性。木质材料被溶液浸泡后会膨胀,变得容易分解,就像报纸被水浸烂。该催化剂的独特性质使它可以直接分解木质纤维素,不需要预处理,对温度的要求也较低。此外,木质纤维素分解成糖后,可在同一容器里进行脱水反应转化成呋喃,后者是生产生物燃料的关键分子。在此过程中,催化剂溶液得到回收利用。

专家发现猕猴桃常见病致病菌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发现稻黑孢菌株会引起猕猴桃黑斑病及褐斑病,胶孢炭疽病菌为猕猴桃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

研究人员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及贵州省六盘水市的猕猴桃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两地主要周年病害均为细菌性溃疡病,真菌性果实软腐病、灰斑病、褐斑病、炭疽病、黑斑病,不同季节各种病害的感病程度不同。研究分析结果为猕猴桃后期病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jpg

金龙鱼繁育有新突破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研究所继2007年和2013年后再次成功繁育金龙鱼F1代幼鱼1窝28尾,F2代幼鱼1窝18尾。此次繁育成功证明了相对于原产地较高纬度地区仍能够构建适合金龙鱼繁殖的生态条件,标志着我国金龙鱼繁殖技术实现又一突破。

金龙鱼,学名美丽硬仆骨舌鱼,经济价值高,自然条件下仅在东南亚有限区域繁衍。金龙鱼F2代人工繁殖的再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真正攻克了金龙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关,可实现连续多代繁育,对该物种保护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建立中国首个进行金龙鱼繁育和贸易的金龙鱼繁殖场奠定基础

科学家破译野生小麦始祖的遗传代码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科学家牵头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成功破译了小麦野生祖先全部100亿个遗传密码。

这次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的作物是1万年前人类首次驯化野生小麦的祖先。该研究有助于科学家通过将其DNA与现代品种进行比较,充分了解小麦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更精确地为现代小麦育种提供重要性状基因,如耐旱与耐热性或抗各种疾病与害虫,更有效地改良小麦品种。

印尼开发生物肥料改良土壤退化

为了避免大规模使用化学肥料造城严重的土壤破坏,印尼科学院的团队研究了一种改良土壤退化的有效方法。

研究证实,一种存活于植物根部、被称作根际细菌的土壤微生物,能显著改善植物根部的免疫系统,可在土壤修复中扮演关键角色。豆芽等豆科植物富含氨基酸,是根际细菌非常有营养的食物来源。在土壤中添加豆科植物等有机物质,可显著提升土壤中的根际细菌含量。印尼科学院基于豆芽,成功开发了有机肥料配方,并已联合当地两家企业量产。

放眼望去,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最高达到2.25米,个头堪比姚明。“巨人稻”下好乘凉“我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禾下乘凉,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当梦想照亮现实,从长沙县金井镇巨型稻试验田里传来好消息,高达2米的“巨人稻”在长沙试种成功,八成已齐穗进入成熟期,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亩产突破1吨。

夏新界,是长沙巨型稻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深耕植物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20余年。2007年,远在美国的他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十年如一日深耕不缀,他带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湘巨1号、湘巨2号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种下巨型稻“试验田”,首次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挑战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巨人稻”。可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目前,“巨型稻”在湖南邵阳、常德、株洲、长沙等地均有种植。“巨型水稻比一般常规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相比常规水稻,每亩可增产15%~20%。”夏新界介绍,以巨型稻为例,平均每蔸水稻有约40个稻穗,穗粒数有的高达800粒,每千粒的稻谷重28克左右,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达到1吨以上。

夏新界介绍,巨型稻健壮结实,茎秆直径粗约1厘米,光合作用充足,不光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荫避凉,提供最佳栖息场所。“青蛙以水稻上寄生的虫子为食,同时,鱼、青蛙、泥鳅等动物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夏新界说,巨型稻拥有产量高、抗性好、耐逆性强等特点,且生长周期与青蛙、泥鳅生长周期同步,可同时管理,节约人力与资金成本,通过采取“巨型稻+青蛙+泥鳅+鱼”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