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青海省传统的经济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前景看好,油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施肥水平逐步提高,相应的,油菜菌核病也呈现出加重趋势,常年发病率高达10%~15%,严重的甚至达到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白秆、烂秆等,是青海省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种的含油率下降。此病寄主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寄主有油菜、白菜、甘蓝、向日葵、茄子、辣椒、蚕豆、胡萝卜、马铃薯等。

1 菌核病的为害症状

(1)菌核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以结实期发生最重。油菜的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以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期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呈褐色,湿度大时表面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初期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为黄褐色、外围呈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渐变为苍白色直至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为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2)成株期叶片发病,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为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病斑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直至全叶腐烂。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且略有下陷,中部为白色,边缘为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因而极易被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重病株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且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都有所降低。当油菜因长势过旺而倒伏时病害更严重。

2 菌核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和传播方式

2.1 病原

油菜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复菌菌核形状不规则,外表呈黑色,内部为白色或粉红色。

2.2 发病规律

油菜菌核病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青藏高原油菜区一般在3~5月间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从而导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再侵入茎秆,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黏附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在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为0~30℃,最适温度是20℃,最适相对湿度为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在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均可萌发,其中以15℃为最适。菌核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1年,在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h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较大时,病害的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降雨量多则田间湿度大、发病重,降雨量少则田间湿度小、发病轻或不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和过施氮肥都易导致发病,且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www.613935.com)植株倒伏的地方发病较重。

2.3 传播方式

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寄生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冬,次年5~7月,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田间传播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瓣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黏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会导致病害的再侵染。

3 防治措施

根据该病发生和为害的特点,将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其流行。

3.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青杂系列双低油菜品种青杂2号、青杂5号等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2)种子不带菌。在油菜收获时,选无病或性状优良的植株,取其主轴中段留种。或在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0.5~0.75kg食盐对水5kg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3)实行轮作,同一地块不重茬,以减少菌源。

(4)清洁田块,渣不还地。油菜菌核病有50%~90%集中在茎秆基部12~15cm处,在重病区和重病田的油菜成熟时,要改进收割方式,将枯株连根拔起,不让菌核脱落入田中,以减少土壤中菌核的残留量,尽可能将茎秆作柴烧掉。油菜收获后,要将田间、田埂、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这样能有效降低下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

(5)合理密植,以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减轻发病。一般上等肥力的田块以每667m2种植1.1万左右为宜,中等田块以每667m2种植1.5万株左右为宜。

(6)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和老叶,以防止病菌蔓延;同时,应重视施基肥,增施磷钾肥,以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轻病菌蔓延为害。

3.2 化学药剂防治

油菜开花期间,在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可使用以下药剂防治: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3%菌核净粉喷粉;(2)20%阿苯达唑(施宝灵)悬浮液2500~3000倍液喷雾;(3)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4)50%异菌腺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5)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作者简介:

李宜全(1976年-) 男,本科,助理农艺师,现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