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玉米种植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玉米种植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玉米是安阳县的主要秋粮作物,占我县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特殊气候影响和种植制度的变化,使一些玉米病害上升为严重影响产量的重发病害,我们进行调查和研究,只要重视选种,合理密植,加强中后期管理技术,就会控制病害的危害。因此,大加宣传和普及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技术是确保我县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是安阳县的主要秋粮作物,近年来,几种病害在玉米田严重发生,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群众纷纷打电话要求解决玉米田的病害问题。一、玉米粗缩病1.发生情况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受害玉米植株严重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1/2-1/3,苗期易感病,5-6叶时即可表现症状,首先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蜡白色突起,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用手摩擦叶背粗糙感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有蜡白色条斑。病株节间短,顶叶簇生,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重病株多提前枯死,一般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2009年我县一般地块的病株率在2-3%左右,而严重地块的病株率在50%以上。2.其发生的原因分析2.1气候条件的影响 冬季气候温暖,冬春季少雨,是玉米粗缩病翌年重发生的有利条件。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利于其发生。如2006年月12月-2007年2月>0积温为2780℃,比常年多87.60℃为灰飞虱的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样[www.613935.com]2008年、2012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少,也非常适合灰飞虱的繁殖和传毒,导致2007、2009、2012年在部分地块严重发生。2.2玉米种植模式有利于灰飞虱发生 安阳县中东部有麦田套种夏玉米的习惯,小麦和玉米共生期较长,一般在5月20日以后就开始套种。玉米出苗至6叶期前是对该病的敏感生育期,麦套玉米在5月下旬播种,6月上旬其幼苗期恰是第1 代灰飞虱迁入麦田的发生盛期,这就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2.3管理粗放,防治不力造成的原因 小麦收获后不灭茬,不除草,防治灰飞虱不及时,致使该病大面积发生。另外在播种前不重视玉米药剂拌种,或药剂品种选择不当,达不到对病虫的控制作用。2.4玉米品种间存在抗病差异 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相对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金海5号、农单5号、掖单4号、鲁单50、邢抗6号和郑单958等。3.防治措施3.1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最有效的措施。减少种植浚单20、西玉3号、掖单13等高感品种。为了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盛期,可适当推迟播期,麦田套种玉米,尽量使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要超过7天,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3.2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杂草是灰飞虱取食、栖息、产卵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对灰飞虱数量较大的周围耕地,特别是果园、路边、沟渠边、菜地等田边杂草要彻底清除,消灭成虫产卵场所,减少灰飞虱传毒介体的越冬寄主。这是减轻粗缩病的关键的措施。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并及时追肥浇水,提高玉米幼苗的抗病能力;另外,定苗时要及早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销毁。3.3化学防治 用7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6-10克播前拌种。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每亩可选用 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克, 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对水40公斤,喷药要均匀周到,5-7天再喷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喷抗病毒药物:及时喷施20%病毒A可湿粉剂、1.5%植病灵乳油等药剂,同时增施叶面宝、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耐病能力,控其发生为害。二、玉米茎腐病1.发生特点 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细菌性茎腐病和玉米茎基腐病,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的一种高危害的病害,首先在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还侵染心叶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使心叶萎蔫易拔出,在叶鞘和茎秆处造成组织软化和腐烂并散发出腥味,植株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和结实。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主要侵染玉米根部及茎基部,病菌从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发现根部木质部变褐,严重时初生根、次生根坏死、腐烂,从而引起茎基部腐烂,引起倒伏或枯死。2009年9月上旬有两个乡镇有许多户玉米田发生了倒伏,而且一铺到底,是许多年罕见的,造成玉米减产。2.发生原因分析 气候因素是主要原因,7月上中旬高温多雨,潮湿闷热,叶鞘内积水,最有利于病菌侵染.另外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在灌浆中期到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晴,也是青枯病发生的有利条件。玉米连作,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大的地块,发病也重。3.防治措施3.1清洁田园,合理密植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源。 由于过度密植可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而加重病情发生,要合理密植,在4500株以下,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2加强田间管理 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可明显降低发病率,采用高畦栽培,注意雨后及时排水,要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及时治虫,可减少伤口损伤,有效的预防发病率。3.3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以减少种子表面的带菌率,并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减轻发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粉剂100-150克,对水适量,拌种50千克。药剂防治: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初期及早用77%可杀得可湿粉剂600倍液或用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喷雾,玉米茎基腐病则每亩用57.6%寇菌清干颗粒剂15-2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或用23%络氨铜1000倍液灌根防治青枯病。结论: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秋粮作物,群众有重苗期管理,而轻后期管理的习惯,另外,近年来的暖冬、夏季的高温天气和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透光性差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使病害的发生较重,只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加强玉米中后期管理,就会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