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大豆灰斑病(Cercospova sojae Hara.a),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寒地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部分品种抗病性低、农民认识不足、防治不力等,导致灰斑病为害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大豆灰斑病是寒地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是造成近年寒地大豆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现将寒地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 病害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

2012年和2013年的大豆灰斑病发病率高、为害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造成严重损失,一般情况下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30%~50%,百粒重下降2~3g,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 发病症状

大豆灰斑病对大豆叶、茎、荚、籽实等均能造成危害,其中以叶片和籽实为最重。子叶上病斑呈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叶片上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周围呈红褐色,与健部分界清晰,这是区分灰斑病与其他叶部病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密集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上可生几十个病斑,可使叶片提早脱落。茎、枝和叶柄上结荚后产生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央呈褐色、边缘呈红褐色,后期中央呈灰色、边缘呈黑褐色,其上布满微小黑点。荚上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形状颜色同叶上病斑。种粒上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为灰色,边缘呈红褐色,形成蛙眼。

3 病原

大豆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生理小种类型较多。东北春大豆区目前已报有14个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50%,分布也最广,在合江、牡丹江、松花江、嫩江、绥化等地区都以1号小种占优势;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22%,黑河地区1号和7号小种出现频率相同;10号小种的出现频率为9%,占第三位。

4 发病规律

大豆灰斑病与温湿度有关。灰斑病菌孢子的萌发,温度是基础,湿度是关键。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以21~26℃为最适,超过35℃则萌发率明显降低;萌发的最低湿度为65%~75%,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2012年和2013年的寒地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在7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达到高峰,(www.613935.com)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雨量较常年大、雨天多,因而相对湿度大,导致发病非常严重。

5 防治措施

5.1 轮作

在灰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实行轮作,避免重迎茬种植。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矮高粱等)实行轮作,大豆种植间隔不少于3年,一般实行轮作的制度有“大豆—玉米—芸豆—矮高粱”、“大豆—小麦—玉米—大豆”、“大豆—玉米—玉米—大豆”等。

5.2 选用抗病品种

近年来,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都是抗或高抗灰斑病优势小种的新品种。但要注意是,在一个地区连续种植一个抗病品种之后,由于品种选推压力作用,生理小种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这也是近年灰斑病发生较重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几个品种交替使用,这样才可以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

5.3 药剂防治

(1)40%多菌灵胶悬剂,每667㎡用量100g,稀释成1000倍喷雾防治。

(2)50%多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每667㎡用量100~150克,对水稀释成1000倍液。

(3)2.5%溴氰菊酯乳油,每667㎡用量40ml,再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混合使用,可兼防大豆食心虫。

药剂防治要抓住防治时机,田间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种植者应注意准确把握防治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学敏,张明厚.温度和植株叶面湿润时数对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 ora sojina)侵染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3(04).

[2]刘学敏,张明厚,谢仲秋.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J].植物病理学报,1995(01).

[3]刘亚光,李丽清等.感染大豆灰斑病菌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叶绿素动态变化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1(01).

[4]于永梅,申宏波.大豆灰斑病的研究进展[J].杂粮作物,2003(04).

作者简介:

葛瑞智,男,1973年11月出生,籍贯河南省范县,高级农艺师,现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从事农作物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近20年。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