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国内玉米行情何时触底 华北已到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国内玉米行情何时触底 华北已到底?

随着9月份北方新季玉米陆续收获、上市以及月末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国内玉米价格下跌潮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具体表现为:在临储玉米收购价格较上年大幅下跌预期下(业内一度认为可能降至1800-1900元/吨),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陈粮价格跟随新粮降价的特征,东北和南方港口月跌幅达到200-300元/吨不等,华北产区因8月已大幅下跌,9月市场跌幅依旧超过100元/吨。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庆长假过后,全国玉米价格再次迎来“开场跌”,跌幅达到50-150元/吨不等。具体分析如下:

临储未启+批量上市东北玉米价格弱势下行

据了解,国庆节后,东北产区新季玉米开始批量供应市场,黑龙江早熟玉米虽然经历了一波大量上市目前上市量略有减少,但在后续其他品种的陆续释放下,供应仍然呈现稳步增加态势。而新年度临储政策将在11月1日启动,在价格偏低、预期收购严格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后市信心不足。在目前新粮批量上市的背景下,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整体弱势下行。截止目前,黑龙江肇东地区14%水分二等新玉米(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820-1840元/吨,节后继续下滑20元/吨,比月初下降100-140元/吨;吉林松原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850-1900元/吨,节后继续下滑50-70元/吨,比月初下降80-100元/吨;辽宁抚顺地区深加工收购价格为1900-1930元/吨,节后下滑20元/吨,比月初下降70-90元/吨。

农户观望+收购谨慎华北玉米价格持续下跌

国庆节后,华北产区玉米市场价格下跌趋势依旧,目前新粮收购价格多集中在0.83-0.86元斤,较去年1.1-1.15元斤的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多数农户观望情绪浓厚,并对后市存有悲观预期。而贸易商收购明显比较谨慎,基层收购价格压低较多,同时,今年贸易商随收随走的情况较多,囤粮的较少,且收购量明显偏低。截止目前,山东潍坊地区14%水分二等新玉米(质量标准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730-1780元/吨,节后价格变化不大,个别企业甚至小幅上调10-20元/吨,仍比月初下降40-10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740-1760元/吨,节后累计下滑40元/吨,比月初下降160元/吨。

提价收购+农户惜售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上扬

国庆节后,就在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跌跌不休中,北方港口玉米市场却出现逆市上扬行情,幅度20-40元/吨不等。截止目前,北方鲅鱼圈港15%水分以内,容重700g/L以上,生霉率2%以内辽宁新玉米收购价1900-1960元/吨,理论平仓价为1950-2010元/吨,均比上周上涨20元/吨。粮源多来自沈阳周边。锦州港口辽宁新玉米收购价1980-1990元/吨,理论平仓价2030-2040元/吨,均比上周上涨40元/吨。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到港量下降,北方港口贸易商提价收购。今年新玉米临储收购价公布以后,港口贸易商不断压低玉米收购价格,并对玉米质量控制严格,导致港口玉米到港量偏低。在此情况下,国庆节后,贸易商提高收购价格,以刺激新玉米到港量回升。截至目前,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共计202万吨,比上周减少5.3万吨,同比增长24.3万吨,与上年的库存差距逐渐缩小。其中北良、大窑湾、锦州及鲅鱼圈港口库存分别为22万吨、0、68万吨和112万吨。该周北方港口玉米下海量为24.3万吨,周比增加4.25万吨,同比减少12.3万吨。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到广东港口成本价为2050-2140元/吨,贸易利润60-100元/吨。二是部分农户惜售,玉米上市量增幅有限。由于国庆节前,产区贸易商压价收购,至使部分农户开始出现惜售心理,因此国庆节后,农户观望较多,出售新粮积极性较差,玉米上市量增幅有限。总的来看,此轮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上涨只是贸易商为刺激到货量的一种短暂的提价行为,后期随着到货量的不断增加,其价格上扬之势仍难坚守,其价格仍重归下跌通道。

新季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分步迈向“市场化”

尽管今年新季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已是多方利益平衡下的产物,国家最终决定分步走,临储玉米定价锁定2000元/吨,略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900元/吨甚至1800元/吨,较上年2240元/吨收储价格仅低了240元/吨,但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政策转向与新粮上市共振还是引发市场波动。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9月30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500元/吨之多,前期囤粮待涨(希望去年行情复制)的企业蒙受损失,流通领域交易热情急速降温。

养殖业需求缓慢复苏,我国深加工利润有望迎来“春天”

对于玉米饲用消费而言,经历了8月份至9月份仔猪集中补栏,以及生猪养殖持续高盈利(甚至暴利)的情况下,猪料消费呈现缓慢复苏的势头;禽料(尤其是肉禽)方面则表现差强人意,养殖再度出现亏损使得未来一个多月禽料难有上佳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北方新季玉米逐步上市,进口谷物性价比优势黯然市场,在饲料配方中比重逐步下降有利于国产玉米份额的上升。

玉米深加工方面,9月3日反法西斯阅兵结束后前期停工深加工企业陆续恢复生产推动整体开工率提升,但在不计入补贴情况下,淀粉、酒精加工均处于亏损境地,月末山东、吉林淀粉加工亏损110元/吨左右,黑龙江酒精企业加工亏损640元/吨(按每加工一吨玉米计算)。可喜的是,这一情况在进入10月份北方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情况下得以扭转,山东淀粉加工企业率先扭亏为盈(盈利超过100元/吨),东北继续亏损50-200元/吨不等。

10月14日,吉林省地方政府下文支持玉米加工发展:给予深加工企业每竞拍1吨临储玉米补贴350元(国家100元,省内250元),同时深加工企业每自购并加工转化1吨玉米补贴250元,政策执行期为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市场分析认为,一方面,吉林地方政府加大深加工竞拍乃至收购新玉米补贴力度有利于当地玉米消化;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这种对东北玉米消费的支撑可能间接促生华北优质玉米收购机会的降临,应该是一个布局的好机会。

综上所述,国庆长假过后,国内玉米市场迎来“开场跌”。其中,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已降至1800-2000元/吨(低于临储玉米三等收购价格标准),华北玉米价格更是降至1600-1800元/吨(按照临储玉米收购1元/斤推算,华北玉米继续下降则后期比价优势显现,可引发粮源大量外流)。

为此,目前华北玉米价格底部已基本探明,当然底部徘徊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对于尚未批量上市的东北产区(局部地区甚至未完成收获),我们认为“天气”问题是后续需要密切跟踪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东北玉米批量上市时间取决于东北何时降温后可上冻、脱粒;另一方面,若出现暖冬,大量收获玉米霉变如何处理?均是值得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当然,按照今年临储玉米收购严格标准的趋势来看,我国新季玉米品质间价差可能继续拉大,因霉变2%玉米可交与临储,超标玉米则更多面临市场化竞争的环境。总之,我国粮食市场迈向市场化的步伐是坚定而又艰巨的,我们对阵痛后的未来玉米市场更加充满着希望。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