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花生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花生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病毒病在我国最早报道于1939年,从19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1980年代后,花生病毒病发病范围迅速扩大,成为花生减产和劣质果形成的常发性病害。

1.花生病毒病。主要流行的有以下三种:一是普通花叶型。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或脉淡,然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状花叶,叶片变窄上冲,叶缘波状扭曲,叶面皱缩,感病株中度变矮,多数荚果变小,有些畸形或爆裂。这种类型由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二是黄花叶型。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然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状花叶,叶片形状,大小基本不变,感病株稍矮化,荚果变小,但一般不畸形,这种类型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侵染所致。三是轻斑驳型。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继而形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斑驳或沿脉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状花叶等。早期感染病株稍矮化。此类病毒病由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常年发病率都较高,但因其症状较轻,往往忽视其发生对产量的影响。

2.发病原因。花生三种类型的发生发展与危害,目前已知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①种子。三种病毒病都有种传发病,其中条纹病毒病和花叶病毒病的种传率分别为0.5%~5%和0.1%~4.2%,是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矮化病毒病的种传率较低,仅为0.05%。②蚜虫传毒。蚜虫主要是花生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病毒病,其传毒效率很高,只要在花生病株上取食1~2分钟便可获毒,并迅速传给其他花生植株。所以蚜虫发生早而重的年份,则病毒病发生危害严重,减产幅度大;反之则发病轻或不致造成减产。③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蚜虫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影响花生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花生幼苗期降雨少,温度高的年份,蚜虫发生量大,病毒病发生危害重;反之则轻。④寄主作物。花生地四周种植的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多,周围园林植物如刺槐树多,四周杂草多的田块,蚜虫易发生,有大量的毒源由蚜虫传播,造成花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3.防治方法。花生病毒病种类多,发病规律复杂,(www.613935.com)因此,单靠一项措施难以奏效,在防治时要紧紧围绕降低毒源,减少传毒和提高花生自身抗病性上多着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毒花生品种和大粒花生种子,花生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普通型大果比珍珠豆型小果抗性好,叶色深的品种比色浅的品种抗性强,同品种中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带毒率低。目前较抗病毒的品种有:花育22号、花育25号、誉宇1号、誉宇2号、海花1号、花37、开花8号等,而优花生、白沙1016等中小粒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②地膜覆盖。地膜覆盖花生能够显著增强花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同时能有效驱避蚜虫,减轻病害发生。并适当早播,花生幼苗期是受病毒感染的敏感期,适期早播可以使花生提早发育,当蚜虫从中间寄主向花生田迁飞时,花生已具有一定抗病性。③早治蚜虫。播种时使用长效内吸性杀虫药,使长出的花生整体带有杀虫剂成分,初次迁飞花生苗上的蚜虫,吸食汁液后即中毒死亡,失去繁殖和再次迁飞传毒机会,可有效地减轻发病。较好的药剂有“高巧 ”种衣剂拌种,播种时撒施达到标准要求的“812”药肥粉。④叶面喷肥。合理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出苗后、开花前后间隔8~12天连喷两次营养成分较全的叶面肥和植物诱抗剂。效果较好的有“阿卡迪安(海藻精)”和“引力素”。植病灵对花生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小区平均增产36.2%,使用浓度为1000倍稀释液,从齐苗开始喷雾两次,间隔期15天。此外,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苗壮,及时消灭田间杂草,注意防治其他病虫害,均对防治花生病毒病有一定的作用。

413100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