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当前位置:主页 >>昆虫养殖 >> 蜜蜂

中华蜜蜂病害防冶-囊状幼虫病与欧洲幼虫腐臭病【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中华蜜蜂病害防冶:囊状幼虫病与欧洲幼虫腐臭病

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在西方蜂种没有进入之前,中华蜜蜂的幼虫几乎没有病害。20世纪初,我国引进意大利蜂时,因缺乏严格检疫将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囊状幼虫病带了进来,传染给了中华蜜蜂,现已蔓延至全国的饲养区,给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我们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囊状幼虫病

据对宽甸满族自治县饲养蜂群的多年观察,发生此病会引起蜂群内大幼虫大量死亡,同时导致蜂群大量逃亡,中华蜜蜂的病毒性传染病中以本病危害最大,严重时会造成全群死亡。

1.发病症状及规律

病毒感染后幼虫成囊状,在脾面上可以观察到。被感染幼虫虫体翻转,体表干黄,死亡的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上翘,苍白无光泽、无臭味,用镊子拉出来如同一个小囊,内含液体,末端积聚透明的小液滴。封盖后死亡的接近羽化的老幼虫,工蜂会在其房盖上咬一小孔或将房盖咬开。病死的幼虫若残留在巢房,体色渐变黄褐,最后成一千片。

发病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急性型在早春或晚秋都易发生。查蜂可观查到蜂脾上大幼虫大面积死亡,有较少封盖子,并且伴有成蜂增长,蜂群群势变弱,如不能及时发现与治疗,将引起蜂群飞逃。慢性型发病时蜂群采集、繁殖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幼虫发育不正常,并且出现部分染病幼虫,可以观查到不太严重的花子现象。慢性型如果不能及时查出或治疗,便会转为急性型,最终造成蜂群丧失生产力或集体飞逃。

发病高峰期与当地季节性气候和蜜粉源有密切的关系,当外界具有较好蜜粉源条件,且平均气温15~20℃时,蜂王产卵积极,蜂群孵化出大量幼虫,如果蜂、脾不对称,又受到寒流侵袭,气温变化剧烈时,保温不好的蜂群最容易感染上此病,而且多为急性型。如果以日夜温差来考量,通常温差大的山区发病率高,发病后较为严重,也不易治愈。宽甸满族自治县此病高发期多为5~8月间。

囊状幼虫病与欧洲幼虫腐臭病经常在同一蜂群内同时发生,特别是急性爆发期,群内出现大量幼虫时,蜂群的保温程度及饲喂条件较差的,易发生欧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的侵害降低了蜂群整体抗病能力,继而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先发生欧洲幼虫腐臭病,继而引发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

2.防治措施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在防治上至今未找到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春秋繁殖期,特别是春繁期间,实行活框养殖的蜂场,应对蜂箱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如蜂脾两侧放上草把、缩小繁殖区空间、副盖上方加盖草帘等,达到增温保温的效果。适当撤脾,使蜂多于脾。在春繁期间,1~3框蜂的群势,主张由1框起繁,3~5框蜂由2框起繁。适当补饲,保证饲料充足。②断仔。对病群蜂可以采取换王断仔或幽王断仔。换王断仔通常在预先育王的情况下,除去病群蜂王,换入成熟王台。而幽王则是控制蜂王产卵,将蜂王用王笼囚住幽闭7~10天,消毒或治疗后,再放出蜂王继续繁殖。③严格消毒。对蜂箱、蜂具、发病群仔脾和场地进行消毒,可用石灰水泡洗蜂箱、蜂具,或用苏达水喷洒场地等。④选择抛芮蜂种。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进行人工育王,用新王替换抗病能力差的蜂群中的蜂王。⑤药物治疗。通常采用中草药治疗为主,结合一些抗病毒、病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中草药治疗用贯众、金银花、甘草各1份,或野菊花、射干、贯众、生侧柏叶各1份。使用时应统计全场蜂量,将需用药量统一煎煮过滤,配制成1∶1糖浆饲喂,连续饲喂3~5天。此外,金不换、半枝莲等中草药也有一定疗效。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病原是蜂房蜜蜂球菌,此病是中华蜜蜂易患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多发于早春晚秋季节,主要为害幼虫,可致幼虫体腐烂,使蜂群失去活力及生产能力。

1.症状

2~3日龄幼虫感染死亡,死亡幼虫初期外观呈苍白色,以后变黄,尸体残余物无黏性。检查巢脾时可以看到巢脾上的空房和仔房相间成花仔脾现象,见子不见蜂,稍微重些便出现空房多于仔房。常伴随发生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

2.防治措施

该病多发生在春季,是气温变化大、喂饲保温较差所致。如果外界蜜源条件好,进行适时饲喂和加强保温,即使有少量病虫出现也可以不治自愈。对于感染程度较重的病群,可以使用菌毒陕克、百菌杀等抗菌素类药物喷脾,或掺入糖浆中饲喂。此外,应注意蜂场中提供清洁饮用水,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避免工蜂采集不洁净水回巢,导致并发其他病症。

标签: 蜜蜂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