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

当前位置:主页 >>美女图片

我的美女老板冷海隐士(青未了丨侧记“齐河作家群”(下))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5-29|点击次数:

青未了丨侧记“齐河作家群”(下)

李恒昌

青未了丨侧记“齐河作家群”(下)

三、小说长河

齐河的小说创作,体现了“长河”的特质。主要是指“生活之河”和“乡情之河”。作家以河流一般的语言,反映了生活和乡情的河流一般的样貌与特征。

已故作家于英龙是齐河当代小说创作发轫阶段的领军人物,具有“开创先河”的地位和作用。于英龙出生于齐河县大黄乡的徒骇河畔,曾在齐河三中执教,后调德州二中任语文教师,复调德州师专中文系任写作课讲师。于英龙的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于上世纪五六年代在《少年文艺》《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母女俩》《班级之间》《一件小白褂》《一只软皮蛋》《球赛》《勤学》等小说、散文作品。他的作品多从现实生活直接取材,短小精悍,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主题鲜明,带有极强的为现实服务的功利色彩。

解永敏是一位能驾驭多种文体创作的作家,尤以小说和纪实文学见长,其小说创作反映着齐河小说创作的水平和高度,属于齐河文坛的扛鼎性人物之一。

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从军多年,部队转业后曾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副局长、《齐鲁周刊》副总编辑等职,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大家》《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当代小说》《芒种》等文学期刊,出版、发表长篇小说《民办教师李达言的燃情生活》《暧昧与苦涩》《盘踞》《生死歌谣》,中短篇小说散文集《河风》《粉色记忆》《农事歌谣》及报告文学《乡村涅槃》《多事的乡野》《激情飞越胶洲湾》《70年,在路上》《大河行地》等,曾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山东省长篇小说一等奖和德州市第一届、第二届长河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多种奖项。

解永敏的小说创作是齐河文学的一方重镇。他曾当过民办教师,参军后参加过对越作战,转业回地方任职。解永敏的早期小说,适逢西方小说理论泛滥时期,受其影响展现出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意识流和象征等手法比较常见,语言刻意于欧式的句子,讲究叙事的气韵流动。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集中体现在中短小说集《河风》中。上世纪90年代后,他的小说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上,擅长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个性,重视小说气氛的渲染,语言灵动跳脱,富于口语化色彩。这一时期以长篇小说《民办教师李达言的燃情生活》为代表。从这部长篇小说可以看出作家早年生活的一些痕迹。李达言是一名乡村民办教师,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物欲开始横流,人性开始堕落,但李达言始终坚守着一位为教者的精神领地,艰难抵御着外部世界的种种诱惑。小说塑造的这位民办教师的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形象的画廊。2000年后,解永敏又创作了长篇小说《暧昧与苦涩》,预示了他的创作方向的新调整。这部作品是他从熟悉的乡村题材向城市题材过渡的开始。小说以一群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济南的打拼为主要内容,描绘了欲望城市里人性的不尽挣扎和无奈沉沦。作品叙事大开大合,对环境的工笔描摹和简笔勾勒,铺展出一幅诗意回荡的泉城画卷。

他以纪实笔法创作的长篇小说《民办教师李达言的燃情生活》,出版后引发广泛社会反响。当时,有评论家称其为“一部民办教师生活的编年史,一首痴心不改的职业爱情诗,一卷荡气回肠的乡村风俗画”,出版社称其为“中国首部全景式描写民办教师激情生活的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盘踞》2012年被中国作协确定为重点扶持作品。全文最初发于《中国作家》2014年第11期,后被《作品与争鸣》2015年第5期、第6期分上、下两部全文转载,并获得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学征文”一等奖和德州市第二届长河文艺奖。作为一部回顾历史、反思历史、拷问战争和人性的抗战题材作品,小说以当年115师进山东的抗日经历为基线,采取历史真实与现实虚构的方式结合写成,旨在再现当年115师东进历程中的一段血火抗战和保存势力、以求发展的故事。作品发表后即引起诸多评论家的关注。

解永敏的中短篇小说大多以批判的笔调贴近现实,语言独特,人物刻画细腻,故事极端。主要分为四个层面,一是以浓厚的历史意味揭示人生和人性,如《冰祭》是国内第一次以黄河跑冰汉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对跑冰这个古老行当的关注,也颇引人瞩目。二是关注现实,如《河风》《樱孩失踪记》《粉色记忆》《黑香椿》《爷爷的香椿树》《官场人像》以及《火烧芙蓉街》等,把目光注视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揭示了底层人物的生存现状与人生的无可奈何。三是颇具“新先锋”色彩。如《男人的游戏》《疯了迷糊》《由此往北》《去往米村》《汽车》《虚幻情人》《季节情人》《今生今世或一个人的遁去》等,均以独特的语言和轻松的笔调,通过某种意向揭示出了人性与生活中的大主题,以经发表,即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四是军事题材见长,如《炮楼》《奔跑的芦苇》《兵气》《死亡的姿势》《亲亲嫂子》等,写出了军事题材领域里的“另一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亲亲嫂子》,发表于《红豆》2021年第6期,后被《作品与争鸣》和《长江文艺·好小说》2021年第7期同时转载。通过独特的战争故事,展示了极为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是一篇有“争议”的、值得“争鸣”的小说,包括涉及一场边境保卫战的敏感性方面,尤其所揭示的部队领导识人、用人和待人等存在某些问题的书写方面,以及作品所书写的“我”与“嫂子”的关系方面。但是,读过这部小说给人留下最深刻、最突出、最难忘的印象却是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大方,又可敬可亲可爱的“军嫂”和军中女神的形象,使军事文学画廊里多了一个“不一样的军嫂”。解永敏先生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如此成功,如此上乘,如此感人的作品?最根本的是他的经历所系、情感所系和魂灵所系。因为他也曾当过兵,亲自上过保卫边境的战场,在军营里有嫂子这样的“真人”和“真神”,而且他的身体里也流淌着和嫂子一样的血液,跳动着与嫂子极为相似相近的灵魂。

王新艳,笔名辛夷,江玥,江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是齐河文坛非常重要的一位一位作家,其作品以小说为主。她原籍山东省乐陵市,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山东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庆云县公安部门工作,后调入齐河县公安局,三十多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公安事业。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凭着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顽强的敬业精神,始终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是一位手执光芒、笔下生花的公安女作家。

王新艳自幼喜爱读书,痴迷写作,从小学到高中,作文一直是班里及年级的范文。大学期间在各科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同时,在校报频频发表诗歌、散文及论文多篇,并多次获奖。

长期的文字警工作打破了她的法学梦,却给了她与文学再次拥抱的机会。2004年,文字工作如一叶轻舟,把警务缠身的她再次悄然渡到了对岸的文学身边。她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以不同的笔名相继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天津文学》《北京文学》《青海湖》《西南军事文学》《西北军事文学》《前卫文学》《啄木鸟》《当代小说》《散文百家》《华夏散文》《诗选刊》等报刊发表,计150余万字。于2008年出版庆云县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回眸一笑》,填补了该县文学作品出版发行的空白,推动了庆云县文学创作的步伐;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游在心湖里的一尾鱼》、中篇小说集《宝贝,我爱你》、散文集《枣园遐思》、小说集《风儿悄悄说》等。短篇小说《国庆值班》获“2009齐鲁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左膀右臂》、散文集《枣园遐思》分别获第二、三届德州长河文艺(文学创作)奖。

王新艳的小说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她的作品素材多从自己所熟悉的警察生活和司法领域选取,但又不同于纯粹意义上的“警察小说”,在她的作品里各类刑侦经侦案件都退缩回背景里,占据小说主体地位的还是人物的命运和个性。她不会故弄虚玄地卖弄案件的花里胡哨,只是踏踏实实地讲述人物本体的情感和精神历程。她的小说以不可捉摸的宿命感、具体可触的叙事氛围、细密绵长的语言兴味为特色。其代表作多见于近期出版的小说集《游在心湖里的一尾鱼》、《风儿悄悄说》。

著名作家石英说:“王新艳在描写手段上显现出女性作家的一些优长。虽然她很少脱离作品的情节去进行大段心理描写,但这种入情入理与有所起伏的心理活动还是渗溢在许多方面,包括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上。这样的心理描写不显得呆板,而且读来非常自然。有些心理描写很含蓄,不直露,包括在事情的结局与小说的篇末,人物的心理与事件的哲理提炼融成一体,令人掩卷深思,往往感喟不已。”

暨南大学文学院张丽军教授说:“王新艳既是一个机敏的‘战士’,以她手中的利器剖析着社会万态;又是一个善良温柔的‘诗人’,以她柔软的笔触吟唱着人世间的温情。正是于犀利与温情这一张一弛之中,她的小说便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读者为之思索,为之动容。”

魏忠山,是齐河文坛著名的“网络作家”。曾用名魏海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冷海隐士。2001年进入中央办公厅中央警卫局服役,为多名国家领导人担负警卫任务。退役后,历任华泰保安公司中队长、总教官,济南明联集团办公室主任等职。2009年成为专职作家,鲁迅文学院网络文学班第七届、第九届学员。出版作品有《一号保镖》系列;《特种保镖》等。迄今创作长篇小说十余部,两千余万字,作品累计人气逾30亿。《当代御林军传奇:中南海保镖》《职场情事:美女老板爱上我》《一号保镖》等作品,长年位居多家网站畅销榜榜首。创作历程被山东师范大学收录在《大神的肖像》一书中。

四、纪实丰碑

齐河当代报告文学创作,取得了较大成就,其实力丝毫不亚于诗歌创作。总结近年来齐河报告文学创作,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性和强烈的时代性两大鲜明特点,主要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淘金”,一个是“加工”。

赵方新是一个善于在历史长河里“淘金”,并成功加工为精美艺术作品的人。他是齐河文坛报告文学的旗帜性人物。其报告文学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这种文体的文学性的重估与重建。表现为以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为主,以文学性的语言取代报告味的词汇,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提升了文学品质。获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中国老兵安魂曲》正是这方面的代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书》进入2016年度报告文学排行榜前十名。

近年来,赵方新几乎每年都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2011年他与高艳国、解永敏合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乡村涅槃——山东省齐河县农村社区建设纪实》;2012年他与高艳国合著了中篇报告文学《绿野新传——山东省齐河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纪实》;2013年由上述两部作品结构成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浴火乡村——中国新农村建设“齐河模式”透视》,2014年7月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赵方新与高艳国共同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血砺忠诚》,是一部值得赞赏的书。他们行程上万公里,采访上百人,历时3年创作得以完成。该书2019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书。这部书作为一部重返历史现场、书写红色文化的纪实作品,既是用文学的方式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英雄们,也是一部重温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好教材。

对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当年悲壮的抗日战争历史来说,冀鲁边区的革命斗争或许只是这个伟大洪流中的一个小部分。后来,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这个一度在中共党史和抗战史上十分凸显重要性的地方,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记忆。《血砺忠诚》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引领我们走近那场伟大的民族战争,走近冀鲁边区,走近一段不可或缺的“国家记忆”,重现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和我党的优秀代表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昭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铁流砥柱中流,方新催绽芳菲。”由赵方新与铁流共同创作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烈火芳菲》,是建党百年之际献给广大读者的“一曲气势恢宏的军民壮歌”。这部长达四十八万字的历史性红色著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创新性写作手法的探索和运用,将革命性与历史性、革命性与人性、革命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提升了作品的震撼力、感召力和感染力,有效解决了红色题材纪实文学创作面临的诸多困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新时代红色题材创作立标打样的积极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部作品一改报告文学的传统写法,蕴含了独特优美的审美品质,展现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是一部纪实性革命题材的作品,但是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作品虽然属于报告文学,但参照了小说的写作方法,整部作品像小说一样精彩,诗歌一样优美。最令人赞叹的书名,体现的是烈火般的质地,芳菲般的诗意。这“烈火”,是革命的烈火,也是真理的烈火;这“芳菲”,是女性的芳菲,也是母乳的芳菲。纵观全书,虽然写的是异常惨烈的战争,但极具诗情画意。从“白银季”蕴含的革命的“暴风雪”,到“山海魂”蕴含的党的精神、人民的力量,再到“芬芳纪”蕴含的女性之美,无不具有诗性的美。“段佩兰就在门外纳鞋底放哨,那时高天流云,神清气爽,她光彩照人,连自己都感到了自己的神采。”这样的诗性语言,贯通全书,俯拾皆是。这部作品极有可能冲击国家级奖项。

解永敏和石勇也是报告文学战线上的“轻骑兵”。只是相对于赵方新躬耕历史题材和红色题材,他们更注重在江河湖海里“淘金”,在现实生活中“淘金”。

解永敏的报告文学多为关注现实题材作品,如《多事的乡野》《大河行地》《道德的高原》《激情飞越胶洲湾》《70年,在路上》《浴火乡村》(合著》等,都是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对现实事件与人物的思考,以思辨性和批判性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大事件”和“小事件”中的得与失、真与美、善与恶,读来令人感慨万端。

大河淘金——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河行地》,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反映黄河滩区脱贫攻坚艰辛历程,讲述黄河滩区脱贫攻坚动人故事,塑造滩区脱贫攻坚生动典型,记录滩区旧貌换新颜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战,承载着滩区居民长久以来的安居梦、致富梦,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点面结合,交叉叙事,内容厚重,情感真挚,思辨性强,全景式展现了这一宏大事件,真实记录了党和政府全方位提升黄河滩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实践。作者历时两年,深入一线采访,体现了报告文学作家不畏艰难、追求真实的创作态度和精神,凸显了报告文学的在场感与真实性,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充满时代气息的小人物,真实还原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苦与乐,如同一份鲜活的黄河滩区档案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不仅是黄河滩区大迁建的宏大叙事,还是当今背景下对黄河文化的新思考,深刻体现了作者的“淘金”能力。

蓟运河淘金——他与石勇合著的《1976:铁血舟桥》,全景式再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独立舟桥团奉命抢修京山铁路蓟运河大桥的英雄壮举,展现了舟桥铁军的英雄气概,具有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强大感染力。济南市作家协会主席张鸿福读后深有感触地说:“好久没有读到这样一口气读完的作品了。”

黄海淘金——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激情飞越胶洲湾》,是国内唯一书写青岛跨海大桥建设的报告文学,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技术与难点,施工与设计,可谓对当年国内建设“大事件”的一次揭秘。

石勇,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先后结集出版散文集《月亮地》《海子村的哲学》、《印象大清河》三部,长篇报告文学《一位村支书的人生突围》《大转型》《黄河岸边造海人》三部。报告文学《蝉变》曾荣获山东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一等奖,并于当年发表于《时代报告》。报告文学《龙王来了》曾荣获德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等奖。

石勇的报告文学目光投向了广大的基层群众。他充分发挥曾经担任过县级宣传部门通讯报道员的优势,广泛地走基层,走一线,走现场,把聚焦点瞄准了厂矿工人、赤脚医生、村支部书记、妇女干部、英模人物等,在他们(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感受时代变迁。

石勇的报告文学首先瞄准村级基层干部。2015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一个村支书的人生突围》,零距离关注焦庙镇西李楼村支部书记李光绪(已去世)独特的治村经历,描写了他在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精神文明创建、四德建设等方面具有传奇色彩的“李氏经历”,让读者在大跌眼镜之际,深刻认识到现代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生活原生态,为我党发现、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提供了很好的标本和借鉴。该书荣获山东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第一名,后发表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刊《时代报告》,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炳银、逄春阶均对该书的故事讲述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2014年创作的报告文学《龙王来了》,描写了齐河县祝阿镇刘王村在支部书记付思荣带领下的巨大嬗变。尤其是深度剖析了这种嬗变之下,支书付思荣本人的心路历程,反映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种种乱象和困惑。该文荣获德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等奖。

石勇的报告文学第二是瞄准普通群众。石勇的创作的《小村大医》,真实描写了齐河县经济开发区谭策屯村赤脚医生刘宝之50年如一日义务担任赤脚医生的平凡经历,反映出中国普通群众在时代跌宕中,依然保持的操守和本色。

石勇的报告文学还瞄准工业战线的奋斗者。2016年他创作的《大转型》,是近期齐河县难得的一部反映工业文明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他以人物故事为线索,创作出如旺旺集团齐河老总林锡灯、巨威机械老总滕涛、远大模具老总曹衍学、百多安老总张海军、齐河投资控股总裁马小明、电子博士冯铁程、模具钢专家王波、发明大王李琛等工业战线的丰富多彩的图谱。既展示了齐河县在新旧动能转换伟大实践中的坚信历程,也反映了在这个历程上,曾经涌现出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

不得不说,石勇的报告文学,大胆引入小说创作思维,追求趣味性、故事化,情节力求“典型性、陌生化、曲折性”,努力创作“这一个”。

五、再出发的壮美

2020年,是齐河文坛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由县文联和县作协组织策划的《黄河文集》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共九册。这是对齐河文坛和“齐河作家群”的一次检阅。一次性出版九部作品,这在县级文坛并不多见。

《黄河丛书》丛书由时任文联主席于琴任主编,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分别收入赵方新《督扬谈屑》,国洪玲《清水集》,王新艳《风儿悄悄说》,黎明《雨中过黄河》,张海梅《世界小于瞳孔》,罗丽丽《时光不愿意》,张方江《编织了N年的爱情》,丁淑梅《零度的风》,王为民《家住凤凰湾》等九位作家的专著。作者有干部,农民、教师,也有基层职工。这些作品代表着齐河作家的实力和水平,反映了他们的境界和追求,很多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对生命的讴歌,语言朴素优美、情感真挚,生动感人。

2020年9月6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齐河县文联主办,齐河县作家协会、山东女散文家沙龙、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黄河文集》首发式暨作品分享会在济南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举行。来自山东省作协、山东大学、山东省散文学会及驻济媒体的领导、专家、编辑、作家30余人参加会议。活动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主持,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于琴讲话,省散文学会办公室主任宋登科代表山东省图书馆等收藏机构向九位作者颁发证书,时任齐河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赵方新作活动小结。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山东省作家协会《百家评论》副主编赵月斌,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济南日报》高级编辑、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逄金一,《农村大众》副刊部主任刘秀平,著名诗人瓦刀,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邢斌,《齐鲁周刊》编辑部主任吴永强等与会专家对《黄河文集》作了精彩点评,专家们认为齐河县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是山东省地域文学创作实突出的县区之一,收入文集的九位作家都是生活在齐河、书写齐河的优秀代表。整套丛书阵容强,创作题材全、创作格局大、品质正、设计高雅,展示了齐河作家最新的创作成果,显示了不俗的创作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它的出版将为宣传齐河、助力齐河地域文学繁荣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应该说,这些评价都非常中肯。

在总体上肯定“齐河作家群”创作实力和创作实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家很多,有原野、丘陵和山峦,但缺乏高峰,缺乏敢于擎旗引路的领军人物。文学作品很多,也不乏优秀作品,但缺精品力作和有较大影响的作品。获奖作品很多,但缺全国性大奖和重要奖项。应当看到,像赵方新、解永敏等人的报告文学和小说,是有问鼎全国大奖实力的。这些还需继续加油努力,以期实现重大突破。二是“齐河作家群”虽然呈现出一定的集群效应,但是创作活动还缺乏战略性规划和整体性策划,创作的自发性有余,自觉性、系统性不足,作为一个有实力群体的作用还没更好地发挥出来。三是从作家个体来说,个别作家经过一个时期的创作之后,创作的激情有所衰退,也有的受市场机制的影响,无论在创作内容上,还是创作方式上,都远离了纯文学的轨道。四是文学评论力量相对薄弱,没有组建起一支有一定实力的评论家队伍,自然对优秀作品也缺乏应有的推广和宣传,一定程度地制约了齐河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齐河作家们,特别是文联作协的领导同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大河壮丽,人民豪迈,诗篇壮美。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古老的黄河推向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热切呼唤“新黄河派”的到来。真切希望齐河作家们乘着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胜利召开的浩荡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新黄河派”为创作导向,用情用力,讴歌伟大的时代,讲好黄河故事,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奉献这片美丽富饶的热土。我们有理由相信,齐河作家们一定会谱写出属于新时代的崭新篇章,创造出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获得更多更大的奖项,无愧于晏子采邑大河儿女的骄傲和荣光。

作者简介:李恒昌,作家、评论家。铁道战备舟桥处党委书记。中国铁路济南局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首批签约作家。先后出版文学作12部。曾获第八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第八届中国铁路文学奖。

标签: 美女图片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