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

当前位置:主页 >>美女图片

美女冰玉洁(国色原来不染尘——咏白牡丹古诗词赏析)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6-07|点击次数:


国色原来不染尘——咏白牡丹古诗词赏析

国色原来不染尘

——咏白牡丹古诗词赏析

王传学

牡丹花大色艳,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色多达二、三百种,其中深色牡丹尤为受人推崇,倍受喜爱。而白牡丹因其色素质冷,则不大受人待见。不过,在吟咏牡丹的古诗词中,仍有一些咏白牡丹的诗词,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唐代诗人王贞白的《白牡丹》,赞美白牡丹的芬芳皎洁: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首联两句以美好的想象发端,为全诗定下赞咏的基调。“谷雨”指的是季节,也是指这个季节中的雨。“谷雨”正值春末夏初,此时的好雨洗净了白色的绢帛,将其裁剪成一朵朵艳丽的白牡丹花,诗人的想象多么美,比喻多么妙。“洗”字用得生动,而“裁”字更照应得巧妙。

颔联两句分别写出牡丹的香与色:奇异的芬芳如玉盒乍开,净洁的颜色似涂银的盘子。这两句写得有香有色,芬芳皎洁。

颈联两句以清晨和深夜的不同景象进一步夸赞白牡丹的姿色。“晓贮露华湿”,一个“湿”字显得娇艳欲滴;“宵倾月魄寒”,一个“倾”字把月光花色融在一处,交映生辉。

尾联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对白牡丹的赞美推向高峰。那已不再是白牡丹了,那是淡涂脂粉的美貌佳人(《全唐诗》“家人淡妆罢”一句“家”字下注“一作佳”),默默无语地倚立在月下的朱栏边。在诗人眼里,这白牡丹就是一个雍容典雅文静娴淑的少女。古人说:“王嫱、西施,天下之美妇人也。俨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可是读了这首诗,人们会感到这淡妆的素雅娴静的白牡丹更胜过那浓妆艳抹出尽风头的红牡丹一筹。

全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切,对仗工巧,结尾两句用拟人手法更具神韵,不失为咏白牡丹之佳作。

唐代诗人韦庄的《白牡丹》,赞美白牡丹的色香之美: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这首诗赞咏了白牡丹的色香之美。前两句以古代著名的美女与美男子为喻,表现白牡丹白色的美。“闺中莫妒啼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在闺门中,请你不要忌妒那利用白粉化成啼妆的美女,那种妖异的打扮没法和你的端庄相比。在路上遇到何晏那样善于粉饰容貌的美男子,你可能会自惭不如。“啼妆妇”,东汉时,妇女以粉拭目下,有似啼痕,曾风行一时。据说创自梁骥妻孙寿。“傅粉郎”,指三国时魏国的何晏。《魏略》曰:“晏性自喜,动静粉帛(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这两句诗将白牡丹置于美女与美男子之间,将其人格化。字面上看,牡丹之美,超过前者,逊于后者,实质上却暗示了矫饰之美不如天然之美这一朴素的道理。

后两句深情赞美白牡丹不露痕迹而香气袭人这一美质。“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将赏花的背景设在夜间月光之下,让月亮的清辉与白牡丹的白色浑融一片,像澄净的水波,若有若无,若显若隐,给人以清新爽目的透明感。这就将白色之美发挥到极致,好像消失了它的颜色,反而更获得了超出颜色的颜色。而在无色之中,鲜花怡人的馨香,则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肯定了白牡丹比其他花卉更有个性的存在方式。其中的象征意味,则留给读者去想象。

全诗咏色咏香,而又不枯守色香,写得有姿有态,情韵俱佳,且又留有遐想余地,清新自然,给人以隽永的艺术享受。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白牡丹》,盛赞白牡丹的美姿清香: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玦,晴风庭面揭银杯。

诗的开头,诗人用借代手法,将月亮中的蟾蜍代指月亮,运用拟人手法,写月亮的精气和雪的魂魄孕育出像白云一样皎洁的白牡丹的根须和茎叶。当春回大地,春天的暖气进入她的香体,白牡丹一夜之间就盛开了,香气四溢,沁人心脾。

后面两句,诗人用比拟手法,将在夜间露宿的白牡丹,比作藏在枝头一块块洁白无瑕的琼玉;将在晴朗庭院的晨风中盛开的雪白的白牡丹,比作一盏盏白色的银杯。写出了白牡丹的姿容妙曼、美丽动人。

诗人运用高度的概括,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盛赞了白牡丹的纯洁、美丽、姿容妙曼、清香怡人的特点。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白牡丹》,赞美白牡丹的冰清玉洁: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

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孔颇有声伎,而客无见者。)

诗人先写城西的红牡丹在春风中起舞,红红的花朵像美人喝醉了酒,惹人爱怜。但怎么比得上孔知府堂后的白牡丹,冰清玉洁,连飞来飞去的蜜蜂也不忍来采蜜。突出了白牡丹的素雅高洁,不染芳尘。

清代诗人潘韶的《咏白牡丹》,赞美白牡丹的素雅之美:

千红万紫斗芳春,羌独生成洁白身。

似厌繁华存太素,甘抛富贵作清贫。

琼葩到底羞争艳,国色原来不染尘。

昨夜月明浑似水,只疑瑶岛集仙真。

此诗是诗人赏牡丹有感而发,这诗就是他的审美观。他认为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牡丹的华丽是美的。而白牡丹洁白素雅,不贪荣华富贵,不与百花争艳,是真正的不染芳尘的国色天香,是集琼岛仙气于一身的真正的花王。


白牡丹素雅高洁,却不被一些富贵子弟重视,引起了一些诗人的不平。唐代诗人裴潾的《白牡丹》,赞美白牡丹志节高尚,感慨其不受重视: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诗的开头写紫牡丹花色鲜丽,炫目耀眼,博人垂爱,而白牡丹却遭到冷遇。后二句写白牡丹姿容秀逸,端庄素雅,惋惜它不被时人重视,感慨人们未能慧眼识真。白牡丹花大如盘,洁白晶莹如玉,朴素淡雅而不失其风韵,“玉盘承露”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白牡丹莹洁的本质和优雅的风姿。再用一个“冷”字,在写出白牡丹遭人冷遇的同时,更写出其情趣高雅,志节高尚。它素雅宜人而不妖冶夺目,芳姿丽质却不哗众取宠,别有清韵而不屑与大红大紫的深色花争艳斗丽,若是月白风清之夜观赏白牡丹,花月辉映,风神更绝。可惜人们都随了流俗,难有真赏。世人缺乏识真的慧眼,那么真才之落寞又何足为怪!

此诗写得含蓄而不隐晦。诗人的感慨寄托之意比较明显,但又并未明白说出,而是寓含在形象的对比描写中,即所谓意到而笔不到。长安豪贵对紫牡丹与白牡丹一垂爱、一轻视是对比,紫牡丹与白牡丹一浓艳、一淡雅也是对比。诗人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现出对白牡丹的欣赏和赞美,流露出对世风流俗的不满和对真才命运的关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牡丹》,借花抒情,抒发了内心的不平:

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白牡丹由于颜色素淡,冷若冰霜,无人喜爱,但它也有牡丹的芳名啊!这是诗中前两句对牡丹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长得冰肌玉肤却独处一隅遭人冷落的冷美人。诗的后两句,直抒胸臆,以花喻己。诗中的“白赞善”,是诗人自指。元和年间,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借白牡丹受冷淡无人喜爱,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这种情感在他的另一首《白牡丹•和钱学士作》,也有表现: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从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诗中写白牡丹不被人看重:“素华人不顾……无人自芳馨。”诗人感叹道:“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慨叹人们的爱憎是跟随潮流的,并不看重本身的价值,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

标签: 美女图片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