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鲁西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鲁西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原产于山东省的济宁、菏泽两市,20世纪70年代后周边地区的存栏量增加,主产区扩展至德州、聊城、泰安等市。当前主产县(市)包括菏泽市的郓城、鄄城、牡丹区、巨野,济宁市的梁山、嘉祥、汶上、金乡,德州市的禹城、乐陵,聊城市的高唐及泰安市的东平等。其中菏泽、济宁的8个主产县(市)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列为保种区,受杂交改良的影响较小,其他主产县(市)杂交改良的程度较高,以利木赞牛杂交为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菏泽、德州、聊城三市及济宁市的西部为黄河冲积平原,济宁东部及泰安市属鲁中山区的一部分。年平均气温13℃左右,无霜期193~241天;年降水量550~690mm,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h左右,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黄河流经菏泽、济宁、泰安的西部边界和聊城、德州的东部边界,客水资源丰富。济宁市南部的南四湖承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32县的地表径流,泰安市东平县有东平湖、稻屯湖和州城湖,是山东省的富水区域。产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多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蒜、大豆、花生、甘薯等,饲料资源丰富。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产区地处中原,文化发展较早,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表明,牛在当地很早即成为家畜。产区素有赛牛、赛羊、斗鸡等民间活动,群众习惯将好牛牵至集市供人观赏[来源:www.novmv.com/],称为“亮牛”,促进了牛的育种。长期选育过程中,鲁西牛形成了“抓地虎”和“高辕型”两种类型,前者适于耕作,后者适于驾辕。1906年,德国在青岛建立了日屠宰900头牛的屠宰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继续利用该场屠宰黄牛。1917—1936年的20年间,平均年屠宰黄牛5.1万头,其中40%~50%是鲁西牛。由于牛肉以质论价,当地群众形成了饲养膘牛和大牛的习惯。1957年建立了梁山和鄄城两处鲁西牛良种繁育场,1960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抓地虎”型牛因初生重小而被淘汰,数量锐减。近30年来,随着鲁西牛役用减少,体型外貌趋向一致,“高辕型”和“抓地虎”牛均已少见。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前,鲁西牛是产区的主要耕作役畜,也是农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普遍具有饲养鲁西黄牛的积极性。农户多以散养为主,每户一般2~3头,多者7~8头,也有少数存栏30~50头的规模场,主产区存栏总量在40万头以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黄牛役用价值降低,群众饲养黄牛的积极性不高,鲁西牛的存栏量逐步下降至2007年的15万头,约60%的能繁母牛用于纯繁。

据1980年和2007年普查结果,鲁西母牛的体尺、体重有明显的增长,公牛胸围、管围及体重有所下降(表1)。20多年来,鲁西黄牛的产肉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鲁西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筋腱明显,皮薄骨细,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呈淡黄至棕黄色,部分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肢内侧色稍浅,鼻镜呈肉红色。公牛头方正,颈短厚、稍隆起,肩峰耸起,前躯发育好,角粗大,多为龙门角或倒八字角;母牛头清秀,角细短,颈长短适中,乳房发育较好。尻稍斜,四肢端正,蹄质坚实。无脐垂,尾较长、接近飞节,尾梢一般为黄色或略浅,少数为淡白色,称为“银尾”。

1

2.体重和体尺 鲁西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 产肉性能 鲁西牛皮薄骨细,产肉率高,肉用性能良好,肉质具有肌纤维细、脂肪白且分布均匀、大理石花纹明显的特点。1~1.5岁架子牛在中等饲养条件下(日喂2kg左右混合精饲料),日增重可达600g。20世纪80年代对7头育肥牛(公牛4头、母牛3头)的屠宰测定结果为平均屠宰率57.2%,净肉率49.0%,眼肌面积89.1cm2;2007年对2头18~24月龄鲁西牛公牛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役用性能 鲁西牛当前已很少役用,其平均挽力为146kg,相当于体重的35.7%。用步犁在沙壤土耕地,母牛每小时可耕地0.5~0.7亩,公牛和阉牛每小时可耕地0.7~1亩。

3.繁殖性能 鲁西牛母牛250~310日龄达初情期,发情周期22天,发情持续期2~3天,初配年龄一般为1.5~2岁,妊娠期285天,产后发情期35天(22~79天),终生产犊7~8头,多者十几头。初生重公犊22~35kg,母犊18~30kg。公牛1岁左右有成熟精子产生,2~2.5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5~7年,一次射精量5mL以上,精子密度6亿~10亿个/mL,饲养管理好的公牛10岁左右仍有较好的配种能力。

四、饲养管理

鲁西牛以舍饲为主,随着该品种向肉用方向发展,近年来饲喂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采用精粗饲料混合搭配的方式。精料主要有玉米、豆饼、棉子饼、花生饼、麸皮、糟渣等,用量一般占牛体重的0.8%~1%;粗饲料主要有玉米秸、麦秸、豆秸、花生秧、甘薯秧等农作物秸秆和牧草、杂草等,青贮饲料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取保种场保护。在梁山和鄄城建立了两处鲁西牛良种繁殖育种场。1989年开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菏泽、济宁两市开展鲁西牛品种登记,2003年后该项工作由梁山县鲁西牛原种场负责。2005年在国家“863”项目“优质鲁西肉牛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对牡丹区、巨野、郓城三个县(区)18个乡镇80个行政村的鲁西牛进行调查,共调查鲁西牛基础母牛1850头,并统一进行编号登记、体尺测量、线性评分,对其中的315头牛进行了超声波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大理石花纹,并采集血样用于遗传标记研究。鲁西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六、品种评价

鲁西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种,以体大力强、外貌一致、肉质良好而著称。20世纪70年代,山东省开始引入利木赞牛对菏泽、济宁主产县之外的鲁西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80年代后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上形成了大量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山东省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向肉用方向发展是今后鲁西牛经济利用的主导方向。对于纯种鲁西牛,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保种区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本品种保护力度,避免盲目杂交,以防止纯种数量减少乃至灭绝。加快建立本品种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开发以鲁西牛为品牌的牛肉产品,在育种上重点改进其体成熟较晚、日增重不高、后躯欠丰满等缺陷,提高纯种的肉用生产性能。对于社会上已经形成的利木赞牛杂交群,应组织横交选育工作,培育新型鲁西牛。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