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王 琼,虞筱芬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1010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消瘦、下痢、黄疽等症状。发病奶牛不仅产奶量降低、奶牛生育力下降、怀孕奶牛流产,甚至还可以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而发生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该病,造成该病易复发、治疗难度大。尤其是近年来,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畜种逐渐扩大,由开始的个别畜种发病到目前多畜种发病,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5年9月,本辖区内某奶牛养殖户饲养的120多头奶牛中,有9头奶牛出现临床症状,其中l头症状较为严重的怀孕母牛流产后死亡,其余症状较轻的奶牛经过l周的综合治疗后病愈。从对饲养户养殖情况的调查,结合发病奶牛症状和实验室检验,诊断奶牛患附红细胞体病。

1流行病学调查

2015年9月中旬,该饲养户饲养的奶牛陆续出现发热、下痢等临床症状。经现场调查,该养殖户所饲养的奶牛有20只是2个月前由外市购人,年龄在10月龄至4岁。饲养方式为圈养舍饲,粗饲料以干玉米秸为主,精饲料是从饲料厂购人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养场和圈舍内环境条件不是很好,粪便污水清理不洁净,蚊蝇和寄生虫滋生。9月16日1只经产奶牛开始发病,到20日共有9只奶牛陆续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达40.5℃,后出现下痢症状,辖区内兽医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l周后发病奶牛陆续恢复健康,其中l头怀孕母牛流产后死亡,2头奶牛流产。

2临床特征

病牛发病初期精神不振,食欲稍有下降,部分病牛双眼流泪,有少量浆液性鼻液从鼻孔中流出;发病中期瘤胃蠕动音及反刍都很弱,产奶量急剧下降。四肢行走无力,直至卧地不起。体温达40℃以上,呼吸和心律加快。发病后期排稀便,便中出现黏性物质。病牛眼结膜苍白,体瘦毛焦,腹下皮肤呈黄疽色。

3实验室检验

3.1瑞氏染色法

采病牛耳尖血液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23min,加入蒸馏水(和染色液同量),慢慢摇动玻片,混匀后静置5 rmn,后用水冲洗,擦干后镜检。于高倍油浸镜下观察,有很多锯齿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状红细胞,上面的病原体呈蓝色,红

作者简介:王琼(1987),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助理兽

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家畜家禽疫病的防治。细胞呈红色。

3.2姬姆萨氏染色法

抹片先用甲醇固定,然后待抹片干燥后加入染色液染色24h,直至水被吸干后镜检。经测量,该病原的直径为0.30.5μm,大的达0. 51. 5μm,每个红细胞寄生数量不等。

4诊断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附红细胞体感染。

5治疗

每只病牛取血虫净1支,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6%液体,注射患牛臀部,每天1次,连用3天;根据奶牛个体体重,按计量口服土霉素;同时对重症奶牛采用葡萄糖输液配合复合维生素B、c进行注射治疗。

经过治疗,除1只流产后死亡、2只流产外,其余奶牛于l周左右基本康复。

6预防措施

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昆虫传播,所以重要的措施是消灭中间宿主蜱和体外寄生虫,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持环境卫生,平时应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加强注射器械与用具的清洁、消毒,杜绝交叉感染。

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隔离观察发病牛只,防止相互传播。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